第31章 根源在此

“……整个锦衣亲军、京营、五城兵马司、顺天府范围之内你随意挑选!”

好家伙,锦衣亲军、京营、五城兵马司、顺天府……

如果放在后世,等同于京畿的公务员系统外加京师卫戍区随便挑人了,这权力着实有些过分了没,成化朝乃至整个大明最有权势的特务头子果然不一般。

王铮这边因为给出的巨大权利而惊叹不已,然而任祥却以为王铮对于这个范围不太满意,连忙补充道。

“当然了,这些地方抽调人手比较方便,若是你想要从其他地方挑人也可以,只要你给出名字,剩下的自然由我来处理!”

这一刻,王铮终于对于权臣,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王铮点了点头。

“多谢任百户,不过我需要仔细考虑一下,嗯,三天,哦不,五天吧,五天之内我会把我想要的人告诉百户。”

“没问题!我这,你随时可以过来。”

任祥如此的配合,王铮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但是有些东西却不能不问。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没问题的,但是出征之前总要把“君命”理解的清清楚楚,彻彻底底。

犹豫了许久王铮再次起身,再次恭恭敬敬的行礼。

虽然已经明白是汪直想让自己去,但是任祥终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若因为有了汪直的看重,就狂妄那就是取死之道,最起码的理解和尊敬是必须的。

至少王铮认为,恭恭敬敬的给任祥行礼,对自己来说,没什么损失。

“百户,汪公公给了卑职如此大的权利,其所图必定不小,至少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去一趟福建的事。”

看任祥微微点头,王铮继续恭敬的询问道。

“是否可以请任百户,尽可能把更多的信息告知卑职,也好……”

任祥点了点头,对于王铮的表现,任祥已经不能用简简单单的满意来形容了。

人是绝对留不住的,但是,以如今王铮表现出来的东西,未来,王铮绝对会成为自己最好的盟友。

“那就从一开始说起吧,去年……”

通过任祥,王铮终于明白父亲王猛和自己牵扯到的到底是什么事。

杨晔,福建都指挥使司建宁卫指挥使(世袭),前内阁首辅“三杨”之一杨荣的曾孙。

其父杨泰曾任建宁卫指挥同知,致职后凭借家族的强大势力,仍干预地方事务。

凭借杨荣遗留的政治遗产,杨家在福建建宁横行无忌,私贩盐铁、侵占田产、勾结海盗、走私敛财,戕害人命。

福建按察副使冯俊接到百姓控诉,调查并证实杨晔父子侵占田产、私贩盐铁、勾结海盗等罪行,于是上书弹劾。

杨泰、杨晔父子不算什么,但是杨荣那是历经四朝的元老,大明的顶级大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于是乎,冯俊的弹劾,遭到了从中枢到地方,整个文官集团层层阻隔。

在成化爷朱见深亲自过问之下,刑部主事王应奎、锦衣卫百户高崇赴福建调查,二人收受杨家贿赂,回奏称“证据不足”。

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锦衣卫从各处抽调人手,组建了一支小队,秘密的再次前往福建,而这一次带队的就是王铮的父亲从禁军退下来的老卒王猛。

临行之前,王猛得到了承诺,这一次差事办的好的话,等回来就直接从小旗升为百户。

抵达福建之后,王猛等人已经非常小心,但是福建建宁乃是杨家老巢,王猛小队还是被发现了踪迹。

为了彻底让锦衣卫闭嘴,上到锦衣卫都指挥使,下到带队的王猛,杨家砸下了几十万两银子,在锦衣卫高层的示意下,王猛收下了金银,停止调查,并押解金银返回了京师。

但是,凡是一板一眼的王猛却按照惯例,将已经调查的出来的证据一并带回,并按照程序封存在了经历司。

时值正月,锦衣卫衙署也仅仅保留了最起码的当值,王猛带回来的东西,按照程序被封存,准备等正式开衙的时候再进行分类归档。

但是,锦衣卫虽然是大明的特务机关,但是其内部派系林立,人多眼杂,王猛带回来的东西还是被有心人看到。

结果就是经历司库房失火,王猛带回来的材料被焚毁,而和这些材料相关的人,则是一个个因为各种毫不相干的意外惨死。

按道理,事情到了这里就应该结束了。

偏偏王铮不仅躲过了暗杀,还靠王猛带回的金银拿到了锦衣卫的身份。

随后又在顺天府偶遇了处理锦衣卫意外死亡案件返回的差役,获悉了正月里锦衣卫连续意外死亡的事情。

最后又通过经历司的百户侯海涛,弄清楚了这一系列意外的内在联系。

凡是有因必有果,做过的事情也总会留下痕迹,虽然侯海涛已经很小心,但他偷偷查阅档案的行为还是被发现,然后被灭口。

但,侯海涛是何等精明之人,明知道危险还要帮忙,怎么会不做二手准备。

百户侯海涛坠马的第二天,王铮看到过的那份资料,就被送到了刚刚成立的西厂门口,随后出现在了西厂提督汪直的案头。

汪直为什么被重用,成化爷想干什么,朝野上下,有脑子的哪个不知道!

虽然人都死了,资料也烧了,但是以汪直的本事和刚刚设立组织严密的西厂,想查到发生过什么事情很难么?

南京兵部尚书薛远,位高、权也不弱,但他是广东琼州府出身,和如今朝堂上主流的文官派系没有太大瓜葛。

薛远可以拿来杀鸡儆猴、敲山震虎,却达不到顺藤摸瓜、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效果。

相比较半孤臣状态的薛远,杨晔、杨泰这种靠祖上遗泽肆意妄为的蠢货,显然是一个完美到无法想象的目标。

弄清楚这些,王铮也就明白了汪直为什么给予自己这么大的权利,为什么要绕这么大的圈子,把自己调到北镇抚司。

因为汪直想要的不是杨晔、杨泰两个蠢货的人头,而是想通过这两个蠢货,把整个文官集团拉下马,最不济也要让维护杨晔、杨泰的文官派系伤筋动骨。

对于王铮来说,这一趟去福建不难,收集证据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做到,把杨晔、杨泰这一对蠢货逼入绝境的情况下不留踪迹,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