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雅疏证》因声求义研究
- 李福言
- 782字
- 2025-04-24 17:40:37
凡例
1.本書對《廣雅疏證》“語之轉”“一聲之轉”“之言”“聲近義同”“猶”五個術語的音義關係進行考察。首先驗證術語聯繫的音形問題,進而从詞源學角度考察詞義關係類型。[1]
2.在考察《廣雅疏證》音義問題時,以術語爲標記,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下,主要从本義與本義、本義與方言義、方言義與方言義三個維度認定同源詞。如果本義與本義相近,即有共同義素,則認定兩個詞同源。如果本義與方言義義近,即有共同義素,則認定兩個詞同源。如果方言義與方言義義近,即有共同義素,則認定兩個詞同源。對於本義與引申義之間的義近關係,本書一般看作是詞彙詞義上的義近,而不考慮同源問題。
3.本書所用《廣雅疏證》版本爲王氏家刻本,鐘宇訊點校,中華書局1983年版,參以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高郵王氏四種本。
4.判定具體字詞的古音,主要依據王力先生《同源字典·同源字論》所訂的古聲韻系統,同時參考郭錫良先生《漢字古音手冊》、陳復華、何九盈《古韻通曉》《漢語大字典》《故訓匯纂》等。一字異音情況主要參照《漢語大字典》《廣韻》。其中若有聲紐韻部歸類不一的地方,則類推以求一致。
5.本書音義關係用“——”隔開,“——”因術語而異。在“一聲之轉”中“A——B”義爲A、B一聲之轉;在“之言”中,義爲A之言B也;在“聲近義同”中義爲A、B 聲近義同;在“猶”中義爲A猶B也。相應術語若出現多個詞時,可類推。
6.本書“[]”說明此字(詞)在兩個術語中重複出現。
[1]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論及詞源學的相關問題,“詞源學首先是通過一些詞和另外一些詞的關係的探討對它們進行解釋。所謂解釋,就是找出它們跟一些已知的要素的關係,而在語言學上,解釋某一個詞就是找出這個詞跟另外一些詞的關係,因爲聲音和意義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索緒爾等編,高名凱譯,岑麒祥、葉蜚聲校注:《普通語言學教程》,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265頁)這一論述同樣適用於本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