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研究意义
近些年来,地域文学的研究一直颇受重视,建立在各地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巨大不同基础上的文学创作,往往有着独特的色彩和光芒,是构成中国古代文学丰富性和多样性不可或缺的一面。地域文学的研究离不开历代整理保存下来的乡邦文献。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宋代就已呈现出编辑乡邦文献的繁荣局面,就其中以文学作品为主的乡邦文献而言,编辑的类型多样,篇幅的大小兼具。颇具代表性的如《会稽掇英总集》二十卷,乃宋人总汇自汉迄宋之人所作之涉及今浙江绍兴地区之诗文;《严陵集》九卷,乃宋人总汇南朝宋至南宋初之人所作之涉及今浙江建德地区之诗文赋;《成都文类》五十卷,乃宋人总汇上起西汉、下迄南宋初之人所作之涉及今四川地区之诗文赋;《吴都文粹》九卷乃宋人总汇从古至南宋末之人所作之涉及今江苏苏州地区之文;《天台前集》三卷、《前集别编》一卷、《续集》三卷、《续集别编》六卷,乃宋人陆续汇集宋代及以前各代诗人题咏今浙江天台山之诗。此仅就其显著者而举千百之一二而已。自宋之后,直至今日,重视和保存乡邦文献的传统方兴未艾。
本书所要研究的明代陕西籍作者的诗赋总集《周雅续》亦是保存乡邦文献的代表之作。此集刻于明崇祯初年,由曾任陕西提学的贾鸿洙组织编纂,全书分编十六卷,收录明代82位陕西籍作者的诗赋作品达2709篇之多[1],属于今陕西及周边地区的先贤们创作的颇具规模的一部传统文体诗赋作品的乡邦文献集。
据笔者所见,除《周雅续》外,今存世的以载录陕西籍作者诗赋作品为主的地方性总集还有这样几种:明胡缵宗编辑《雍音》四卷。按雍为古九州之一,地域大致包括今陕西、甘肃省及青海部分地区。此集收录上自周秦,下至宋元的雍籍作家150多人的作品,分体编排,每位作者名下收录诗歌两三首。收录唐代诗人诗作较多,宋元仅收录数人之作。清严如煜编辑《山南诗选》四卷。按“山南”指今陕西秦岭以南的汉中及安康地区。此集收录“山南”地区自唐至清约200余位诗人的诗作1000余首,每位诗人均有小传。卷一选录诗人从唐代权德舆始,宋代选张知退、雍冲,元代选林东,明代选王昱、张羽、李嘉宾、刘宇等十人,第二、三、四卷所选皆清人之诗。分县编排,而以南郑人被选录者最多。清李元春编选《关中两朝诗钞》十二卷,收录明清时期陕西关中69位具有代表性诗人的作品2000余首。始于明李梦阳、王九思,终于清吴镇、杨鸾等。此集还有补编,即《关中两朝诗钞补》四卷,《关中两朝诗钞又补》一卷。清李元春编选《关中两朝赋钞》二卷,收录明清两代关中地区作家的赋。卷一为明代,卷二为清代,共收录8位作家的赋14篇。清任温编、严炌重刊《关中文献略》,不分卷,收录宋、明、清三朝陕西45位文人的诗文80篇,其中宋代仅张载一人,清代收录任嘉贞、吕梓生、罗魁共三人,明代收录41人。清刘绍攽编辑《二南遗音》四卷、《续集》一卷。《二南遗音》共收清初至乾隆初陕西关中籍及外来寓居关中地区诗人139位[2],始于孙枝蔚,终于郭岱。《续集》辑录诗人27位。
上述几种古代陕西籍作者的诗赋总集,《雍音》收录陕西籍诗人止于元代;《二南遗音》仅录清代的陕西籍诗人;《山南诗选》仅收录明代的陕西籍诗人十位,且仅限陕南地区;《关中两朝诗钞》《关中两朝赋钞》虽为明清两代陕西籍作家的诗赋汇编,但以清代居多;《关中文献略》收录的作者虽以明代为主,共收录明代陕西籍作者41人,但诗文总量不多,仅存明代诗45首,文29篇;而《周雅续》专收有明一代陕西籍作家之诗赋,从收录作者籍贯看,除有大部分为今陕西省境内的人外,尚有今甘肃宁县、平凉、天水、庆阳等地及今青海西宁的人,地域分布比较广泛,基本涵盖了今新疆以外的西北地区。从作者的身份看,有士大夫、处士、僧道、宗室、女性等,颇具当时社会阶层的代表性。因此,无论从收录诗人及诗作的数量,还是从地域涵盖范围及作者身份复杂等角度来衡量,《周雅续》都堪称是规模最大的陕西地域性诗歌总集。而其中保存的大量今已失传别集作者的作品,更是具有很高的文学文献价值,故而是明代陕西地域文学乃至明代诗歌史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料。具体来说,《周雅续》一书在今天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具有较高的文学史料价值。《周雅续》收录的作者既有鼎盛时期之名家,又有沉寂时期名不甚显的普通诗人。裁定者文翔凤效仿《唐诗品汇》中分类唐诗的做法,将所收录的诗人按时代顺序及创作成就比附唐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等,由此可见,《周雅续》的选辑与裁定过程即是编纂者对明代陕西诗歌发展史的梳理和总结。且所录作品,涵盖了明初至崇祯前期陕西诗坛各个发展阶段的创作成果,尤其是鼎盛时期的代表诗人都囊括在内。换言之,书中收录的一部分诗歌,可以说在某个时间段内,代表了明代陕西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是全面研究和准确评价明代陕西诗歌发展史不可或缺的诗学资料。因此,《周雅续》既可供普通读者较为便捷地了解明代陕西诗歌创作概貌,又可为专业研究者系统探讨陕西诗歌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周雅续》作为一部全省性质的诗歌总集,除核心部分的作品外,它还提供了一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诗人名单,此为切入点,从时期、地区分布、身份、家族等不同角度对明代陕西诗人群体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来考察陕西诗人群体情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此集每位作者名下皆附一小传,提供了字号、科第、官职等信息,对考察史书未载的“隐蔽”作者之生平、编写地方艺文志、梳理文学史有着无可替代的资料价值。
其次,保存了大量的诗学文献。目前可知,《周雅续》收录的82位作者中,无诗文别集问世或别集失传者39人,《周雅续》共载录这些作者的诗赋作品多达931首。如三水(今陕西旬邑)诗人文在中,雍正《陕西通志》卷七五著录有《观宇》《观宙》《天经》《天雅》《天引》《天朔》《天极》等八部理学及诗文著作,然未见于今人所编的《明别集版本志》《中国古籍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书目著录,当佚。一些大型明诗总集如《列朝诗集》《明诗综》《明诗纪事》等均未收录其诗作。今所见仅康熙《三水县志》、雍正《陕西通志》等存其诗赋作品2首。而《周雅续》收录其诗赋作品达三卷之多,其中七言律诗五题366首计两万余字,赋三万余字,多未见于其他传世资料。耀州(今陕西耀县)诗人王图,雍正《陕西通志》卷七五著录有《醉绿馆集》,惜未见传本。乾隆《续耀州志》存其诗4首,万历《兰溪县志》存其诗2首,而《周雅续》收录其诗121首,颇具史料价值。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诗人王鹤,雍正《陕西通志》卷九六著录有《皇华集》《见薇堂集》。《见薇堂集》今不存,《周雅续》存其诗69首,其中52首未见于《皇华集》及地方艺文志等文献。咸宁(今陕西西安市东)诗人管楫,《四库全书总目》《续文献通考》著录有《平田诗集》二卷,《千顷堂书目》著录为《平田稿》二卷,今皆不见,雍正《陕西通志》卷九二录其诗1首,康熙七年《咸宁县志》卷八录其诗3首,而《周雅续》录其诗14首。西宁诗人张问仁,《陇右著作录》卷五著录其有《闷子集》《河右集》,今散佚不传。乾隆《西宁府新志》卷四十存其诗 11 首,多为其去官归里后的作品。《周雅续》存其诗 15 首,多与其仕宦生涯的经历有关,与《西宁府新志》所载之诗构成互补,是考查诗人生平的重要资料。文翔凤妻武氏,钱谦益《列朝诗集》闰集第四《文太青妻武氏》云“太青所著事略,称其妻武恭人之能诗也”[3],《陇右著作录》著录有《交爱轩集》,今不存,《周雅续》存其诗20首,其中12首未见载于《列朝诗集》及其他文献。收录于《周雅续》中的不少作品,在传世的其他文献中多未载录,即使有重复载录的,也是很少一部分,遂使得《周雅续》在保存地域诗学文献方面的价值极为显著突出。这些作品是我们今天多多少少还能够了解诗人创作情况的主要资料甚至是唯一的文本。
第三,为校勘部分陕西诗人存世别集和订正古今人相关著述中的疏失提供参考。《周雅续》收录的82位作者中,43人至今有诗文集存世,其中一些创作成就较高者如李梦阳、康海、王九思、孙一元等,则有多种版本的诗文集传世。在流传过程中,不同版本多有异文产生。《周雅续》作为本朝人编辑的总集,编纂者与其中的一些作者及其后人,或很熟知,或有交往,甚或能亲眼看见在当时还存在的手稿,故而对于上述诗人别集的整理研究而言,《周雅续》是文献价值较高的校勘资料。通过比较版本异文可有助于了解诗意,如《皇华集》收录王鹤《渡大同江》一诗,读者对“大同江”或有陌生之感,而《周雅续》卷十亦收录此诗,诗题作《渡鸭绿江》,可知大同江即鸭绿江。此外,对于相关著作中的疏失或误解,《周雅续》有时可起辅助匡误之作用。如张廷玉等《明史》卷二一六及万斯同《明史》卷三三六《王图传》皆云王图为万历十一年进士,而《周雅续》卷十四王图小传云其为万历丙戌即万历十四年进士。进一步查阅钱谦益《故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协理詹事府事赠太子太保谥文肃王公行状》《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皇明三元考》等资料,可知王图乃万历十四年进士,《周雅续》小传记载准确,而两部《明史》的记载则有误。
最后,《周雅续》这一总集的编纂,主观上虽不以展现社会生活和记述时事政治为主要目的,但在客观上,其所收录的诗赋之作则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涉及有明一代的当代史事及文人士大夫的价值追求,也反映出明代陕西一地的风土人情等。因此,从这一角度可将《周雅续》视作一面形象化地反映明代社会历史与文化生活的明镜。如王九峰《壬申除夕闻王师平山东诸盗》一诗,叙写正德七年(1512)明军镇压山东地区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温纯《溆浦道中见风土多异又会兵征苗即事感述》一诗,乃叙写嘉靖时期朝廷派兵镇压苗民起事。金銮《闻倭夷复寇扬州烽戍接境忆昔嬉游乐土半成丘墟歌酒故人悉罹丧乱望风增怆挥涕寄言》一诗,从侧面叙写倭寇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灾难。王鹤《王京迎诏》《游汉江》等诗叙写出使朝鲜的经历,反映了明代对藩属国的外交政策。李梦阳《内教场歌》《去妇词》等诗,深刻揭示明武宗时期的朝政。韩邦靖《谷太监出军歌》是痛斥宦官权势之作。来复《梦登第》、南大吉《登进士第》、何栋《甲戌下第秋兴》等诗,以不同角度反映出追求科举功名的心路历程。张问仁《早朝》、王图《恭读宣宗皇帝论庶吉士诗感而有述》反映出士大夫积极仕进、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张问仁《广陵怀古》、许宗鲁《边事》等诗作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感伤。南大吉《望华岳》、乔因阜《游华岳》、温纯《游青柯坪》、乔世宁《经始皇墓》、张治道《望未央宫》、王庭譔《华清宫》、赵崡《将登昭陵阻大风雨率尔短歌》等诗,则是对陕西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的吟咏。
由此可见,《周雅续》堪称一部集文学、文献、文化价值于一体的古代诗歌总集,是研究明代陕西地域文学乃至明代诗歌史的不可或缺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