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二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东起乌鞘岭,西迄甘肃、新疆边界,东西长约1000千米,宽仅几千米至百余千米,因位黄河以西而得名,也称甘肃走廊。河西走廊南边是绵延不断的祁连山脉,北边是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组成的走廊北山。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产流地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自古就比较发达。

河西走廊是西北众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舞台,是中原王朝联络世界的窗口。河西走廊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汇聚了多项世界文化遗产,是敦煌学、简牍学两门国际显学的诞生地。

2019年,西北师范大学成立河西走廊研究院,聚焦河西走廊多样的生态资源与丰富的文化资源,凝练五个研究方向: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河西走廊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河西走廊文化旅游研究、河西走廊红色文化研究、河西走廊文化遗产研究。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方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河西走廊环境演变过程、生物多样性及资源保护利用、湿地确权与荒漠治理、生态环境监测及大数据平台建设等研究,着力于研制和开发土基材料与风沙危害防控技术、生态环境远程无线综合检测系统和降雪量连续检测系统等,以期有效解决河西走廊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难题,为加快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河西走廊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方向:积极与企业合作,在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特色植物多糖产品开发、纯天然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冷季异地养殖与秸秆资源利用技术、濒危鱼类资源调查与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致力于发展河西走廊特色农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现农产品价值的倍增。

河西走廊文化旅游研究方向:在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河西走廊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围绕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发展、丝绸之路文化宣传推广、文化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致力于河西走廊各市县文化旅游规划策划编制、文创产品的开发、丝绸之路文化和敦煌文化的传播,着力打造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河西走廊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河西走廊红色文化研究方向:通过梳理河西走廊红色文化脉络、整理出版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游学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工作,使河西走廊成为弘扬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基地。通过“思政课程”,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增强师生家国情怀。借助新媒体及校园公众平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河西走廊文化遗产研究方向:围绕长城、石窟、城址、壁画等古遗迹,敦煌文书、汉晋简牍等出土文献,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及敦煌文化、边塞文化、民俗语言及华夏文明起源、中西文化交流等专题研究,致力于打造“敦煌学研究高地”、助力简牍学特色学科发展,为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西北师范大学河西走廊研究院的成立,既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向西”“向下”的战略部署,也符合高等院校创新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五个方向研究目标明确,前景宽广,成绩显著。为此,特编写“河西走廊研究”丛书,以期及时总结已有成果,谋求未来发展。是为序。

刘再聪

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