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亲兄弟,明算账

一直守在门口的余波,看到王社大跨步走出来,下意识开口安慰:

“王哥辛苦了,一阶上品丹药炼制本就困难,失败也是正常的。”

“我成功了。”

王社自信干脆的回答,余波第一时间没听清楚,点点头后又准备继续安慰。

可很快,余波就反应了过来,难以置信的看着王社,呆呆伸手接过玉瓶,咽了咽口水:

“啊?真成功了?”

算着时间赶过来的张贺,刚进门就听到余波的惊呼,立刻灵活的窜了过来。

一把就抓住玉瓶,迫不及待的打开来。

灵动的步伐,惊人的速度,让王社颇为感慨。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好大哥张贺看上去富态,修为和实力都相当强啊!”

张贺激动泄露出来的些许气息,让辅助系统计算出其真正修为——炼气12层。

炼气大圆满境界!

只差一步,便能成为寿命超过200岁的筑基修士!

兴奋的张贺,目不转睛的盯着玉瓶底圆溜溜的回气丹。

他过了好一会儿,才冷静下来,注视着自信的王社,感慨万分:

“老王呀老王,你可真是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

王社在这方面不掩饰自信,语气中带着了些许得意:

“有张大哥和老余的鼎力相助,成功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给足了情绪价值,王社自然不忘给开心的他们,继续描绘“美好的未来”。

“下午,我就能熟悉炼制过程。”

“明天,一定能丹成两颗!”

丹成两颗!

掷地有声的回答,让余波不由得喜笑颜开:

“哈哈哈,我就知道,王哥你一定能成。”

对王社炼丹能力更为自信的张贺,准备继续给王社“画大饼”。

谈一谈接下来,他们该如何卖一阶上品回气丹。

王社预判了他的想法,非常自然的又递过去一瓶丹药,在张贺愕然接过后说:

“我还抽空花了些功夫,炼了两炉中品元气丹。”

呆呆将其接过的张贺,看着王社微笑的脸庞,很快就清醒了过来。

他明白王社的意思。

事情一件一件办。

好处一点一点分。

这不仅是王社的“要求”,也是他的提醒。

亲兄弟,明算账。

想到这里,张贺打开玉瓶,看着里面圆溜溜的8颗中品元气丹,想着王社这些天带来的惊喜,毫不犹豫的说道:

“这得怪我,确实有些太着急了。”

“有老王你在,炼丹我们就完全不用操心了。”

很机灵的余波,也连忙开口调节气氛:

“最近那些家伙很闹腾,得等他们消停些,咱们才好安心赚钱。”

“王哥成功的消息,我们可以先瞒着,顺带将原来的材料,变成实实在在的丹药。”

“我听家里的长辈说,宗门在落霞山脉有大动作,回气丹的价格肯定会小涨一波。”

王社当然清楚,余波这话背后的含义,眼见张贺正在思考。

他也达到了想要的目的。

便顺着余波的话,往下赞同道:

“没错,动作会很大,咱们的丹药一定会好卖。”

“炼丹就交给我了,我会稳定炼制出丹药来的。”

“三兄弟”很快达成一致。

余波准备寻找销售渠道,争取能把丹药卖出更高价格。

张贺去检查丹药,谋划宗门内部“炼药任务”。

王社回去休息,准备调理好精神和状态,再回来炼丹。

一路上,王社看到不少外门弟子,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

“每三月一次的检验考核又要开始了,希望这次咱们能取得更好的名次。”

“我都没敢想着排名进步,只希望保住现在的名次就行了。”

“这几个月有不少新晋的外门弟子,有些听说实力不错,我的排名估计又得往后推了。”

“对于他们,咱们肯定无话可说,可那些家伙的数量越来越多了,偏偏又不能通过内门考核,简直就是蠢……”

“哎哎哎……这话可不能在外面说,还是小心点吧。”

“没办法,谁让别人投了好胎呢?”

“……”

外门考核?

内门考核?

王社有些印象,曾经听余波提起过。

前者用于挑选有潜力的外门弟子,激发他们提升实力的热情。

同时,也会给排名靠前的弟子一些奖励,算是进行人才投资。

这个制度还算不错,总能挑选出不少实力和潜力都相对出色的外门弟子。

但是,王社早就知道,修仙者同样也是凡人。

他们也有七情六欲,有人情往来,有关系势力。

这些外门弟子所不满的那批人,肯定有着不错的背景。

他们从小就能受到更好的培养,更先踏上修行之路,有更好的家庭条件,更多修仙资源。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大多外门弟子虽然会羡慕,却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怨念大。

估计这些“修仙二代”,“宗门子弟”,平日里没少走后门,靠关系。

失衡的不公平,才会让人变得怨恨。

不论在哪个世界,这种情况王社都见多了。

他对此并不在意,只是想着更重要的内门考核。

内门弟子!

极光宗真正看重的弟子,也被无数的散修和外门弟子称之为“筑基种子”。

能够被极光宗挑选成为内门弟子的人才,基本上都拥有筑基的潜力。

“算上所有的内门弟子,至少有三成能顺利筑基,踏上真正的修仙大道!”

王社清楚地记得,余波说这话时眼中露出的羡慕和不甘。

非常清醒的王社,自然对此相当看重。

“伟人曾经说过,枪杆子里已出政权。”

“前世尚且如此,修仙世界必然更甚!”

“该学学更多战斗法术了……”

心里头这么想着,王社快步走回了河姆村。

他向来谨慎,想要做出些改变,也会谋定而后动。

外门大院有许多好东西,不利用起来实在是浪费。

但是,王社也不能把所有的“牌”,全部都放在明面上。

放一些,收一些,前者吸引注意力,后者留作底牌。

毕竟,谁也不知道意外和危险,会什么时候突然到来。

打定了主意,王社就开始做准备了。

宜未雨绸缪,勿临渴掘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