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世民:我可没你这么大的儿子啊!

贞观三年冬(公元629年)。

万年县郊区,一座气派的庄园外,站着一位满脸担忧的十四岁男孩。

今日,是他那素未谋面的老父亲归家的日子。

李凡心中感慨万分,他的老父亲在他三岁时便离家前往陇右做生意,这一去便是十一年。

直到一个月前,他收到便宜老爹的来信,得知今日老爹即将归来。

然而对于这位便宜老爹,李凡毫无印象。

自老爹去陇右做生意后,他便与母亲相依为命,然而三年前母亲不幸离世。

李凡是在这具身体五岁时穿越而来,确实从未见过自己这位便宜老爹。

没错,李凡乃是一名穿越者,穿越至此还觉醒了伴生签到系统。

截至此时,李凡已在这座庄园签到八年,在这八年里,他从系统中获得了不少好东西。

“唉!既然占据了你的身体,那你爹便是我爹,我定会替你好好孝敬他的。”

话虽如此,但要他骤然面对一个从未见过的父亲,心里难免还是有些抗拒。

......

贞观三年,大唐大地仿佛被阴霾笼罩。

关中大旱,狂风裹挟着黄沙蔽日,天色暗沉;陇右则降下黑雨,牲畜在这诡异的天气里纷纷毙命;剑南之地,地动山摇,崖石崩裂滚落;朔方更是暴雪肆虐,与此同时,突厥趁机犯边,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民生多艰。

然而,祸不单行,关中又突然爆发瘟疫,瞬间哀鸿遍野,无数百姓在病痛与饥饿中挣扎,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皑皑白雪中,两道身影行色匆匆。

二人正是微服私访、心系百姓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大唐尚书左仆射杜如晦。

李世民眉头紧锁,忧虑地说道:“克明,如今大唐灾祸连连,民间竟有人传言,是朕失德,致使上天降下天谴,你说,真会如此吗?”

贞观三年这一年,大唐着实艰难。

从春至冬,灾祸不断。

五月,一连五州蝗灾肆虐,关内大旱整整持续一年,入秋,九州又遭大水侵袭,入冬后,关中暴雪纷飞,百姓苦不堪言。

面对如此接连不断的大灾,即便如李世民这般雄才大略的君主,也不禁心生疑虑,暗自思忖是否真因自己做的某些事情触怒了上天。

杜如晦作为李世民的心腹,深知他此刻的心境,赶忙劝慰道:“陛下,公道自在人心!那些不过是些无稽之谈,陛下切勿理会。”

说话间,二人已行至李凡所在的庄园外。

二人远眺望去,在这一片银白世界中,竟有一处炊烟袅袅升起。

李世民眼中满是不可思议,喃喃道:“那……那可是炊烟?”

也难怪李世民如此震惊,关中大雪纷飞,即便是长安城内,能够生火做饭维持生计的家庭也为数不多,更何况是受灾更为严重的郊外。

杜如晦同样满脸好奇,一路行来,虽说尚未到饿殍遍野的地步,但民生凋敝之象处处可见。

可眼前这炊烟升起的景象,与他们之前所见截然不同。

杜如晦看向李世民,提议道:“陛下,我们不妨前去一探究竟。”

李世民微微点头:“嗯。”

.......

随后,二人朝着庄园方向又信步前行了一里地。

一座气势恢宏的庄园,豁然映入他们的眼帘。

这庄园规模巨大,占地逾千亩,园内假山层叠,翠意盎然,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镶嵌其中;庙宇飞檐翘角,恰似振翅欲飞的鲲鹏。

白墙灰瓦,与碧绿的湖水相互辉映,曲径蜿蜒通幽,巧妙地连接着精致水榭。

沿着园内小径,二人缓缓行至庄园府门前。

只见府门上悬着用瘦金体书写的五个偌大烫金大字——“天上白玉京”。

那字体,笔锋游走间,恰似龙蛇在宣纸上肆意舞动;线条轻盈流畅,仿若天边随风飘荡的流云。

每一笔都好似挣脱了世俗的束缚,灵动且飘逸,带着一种超凡洒脱、不羁于世的独特气质,就连空气中,仿佛也弥漫着那淡淡的墨香。

李世民本就是书法爱好者,见此好字,忍不住击掌,脱口赞道:“好字!此字神韵非凡,当真是难得一见!”

一旁的杜如晦亦点头附和:“陛下所言极是,此字笔力刚劲又不失飘逸,实在精妙。若欧阳询和虞世南二位大人在此,见了这字,恐怕也会忍不住与之讨教一番。”

“克明,去叫门!”李世民兴致颇高,吩咐道。

杜如晦领命,走上前去。

“咚咚咚”,敲响了府门。

......

院落之中,听闻敲门声的李凡,不禁深吸一口气,心中默念: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该面对的总归无法逃避。

李凡稳步走到府门,缓缓打开,目光先是在李世民二人身上审慎打量。最终,他的视线定格在了李世民身上。

很明显,二人之中,李世民居于主导。

至于身旁的杜如晦,李凡暗自思忖,自家老爹虽只是个走南闯北的商人,但身边有几个下属也属平常,想必这人便是其中之一。

李凡面无表情地看向李世民这个“不负责任”的老爹,冷冷说道:“既然都回来了,那就进来吧!”

此言一出,李世民与杜如晦瞬间惊愕,呆立当场。

这少年竟然知晓他们要来。

可不对呀,就算知道,又为何说“回来了”?究竟是何意?

尽管满心疑惑,二人还是随着李凡踏入厅堂。

三人落座,各怀心事,气氛一时间尴尬凝滞。

“唉!”李凡率先打破沉默,开口道:“如今关中天花肆虐,你们刚从外面回来,一会随我去接种牛痘,万一染上这恶疾,可就麻烦了。”

“唰”的一下,李世民与杜如晦脸色骤变,震惊地看向神色淡定的李凡。

“你说什么?接种牛痘?牛痘能治疗天花?你竟有办法可以治疗天花?”

李世民激动得直接站起身来,眼中满是热切与好奇,身躯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杜如晦亦是神色大变,满脸不可置信。

天花,那可是从古至今令人闻风丧胆的不治之症,患者几乎必死无疑。如今,竟有人宣称能预防天花,他们怎能不激动?

且当下大唐天花横行,郊外已然十室九空,每日都有成千上万人因感染天花而丧命。

若天花蔓延至长安城,京畿大乱,天下恐将陷入动荡。

李世民与杜如晦皆是位高权重之人,又久经沙场,生死之事本已看淡。但此刻,他们忧心的是尚未感染天花的百姓。

虽说眼下天花主要在郊外蔓延,可长安城早已人心惶惶,不少店铺关门歇业,百姓纷纷出逃,流民不计其数。

李世民虽已下令安抚,却难以平息百姓对天花的恐惧。

毕竟,留在长安便有感染风险,谁不想逃离这危险之地?

店铺倒闭、工坊停工、流民四起、物价飞涨、劫匪横行,天花引发的诸多问题让李世民焦头烂额。

他与朝中大臣商议对策,却无奈得出无解的结论。

历朝历代面对天花,多是任由感染者自生自灭,待感染者死的差不多了,那么疫情也自然会逐渐平息。

可如今,李凡竟称能让未感染者免遭天花毒手,这让李世民怎能不激动?

他紧紧盯着李凡,一脸急切地问道:“你所言当真?你当然可以预防天花,让未感染者不再感染。”

李凡瞧着激动不已的李世民二人,心中暗自无奈,不禁腹诽:自己这位老爹,怎的如此孤陋寡闻?

他一脸无语地说道:“当然,你们若是不信,我此刻便带你们去接种牛痘便是。”

李世民激动得两眼放光,急切地说道:“走,就现在,赶紧的!”

李凡点点头,转身欲带李世民他们去接种牛痘,却又像是突然想起什么,面露难色道:“那个……这声‘爹’,我一时实在难以叫出口,您且容我些时日适应适应。只是眼下,我该如何称呼您啊?”

原本满心激动,紧跟着李凡准备去接种牛痘的李世民,听闻此言,仿佛脚下突然被绊了一下,身形猛地一晃,险些摔倒在地。

杜如晦亦是满脸惊愕,目光在李凡和李世民身上来回扫视,心中暗自思忖:我的天呐,这小子莫不是陛下在外面的私生子?

而李世民更是一脸茫然,完全被李凡这突如其来的言语弄懵了,心中叫苦不迭:这小子行事怎如此出人意料?怎能一上来就喊别人爹呢?可我压根就没你这么个儿子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