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应酬 煤老爹转行

运城最豪华的“黄河大酒店“包厢里,水晶吊灯晃得人眼花。

陈默坐在主宾位,感觉像是被架在火上烤。

“来来来,给大家正式介绍一下!”

陈铁山满面红光地站起来,手里端着酒杯。

“这是我儿子陈默,最近那个拿奖的电影《不可饶恕》,就是他拍的!”

包厢里顿时响起一片夸张的惊叹声。

十几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齐刷刷望过来,眼神热切得像在看一块金砖。

“陈导!咱们运城人的骄傲啊!”

煤矿老板刘建军第一个站起来,茅台酒液在杯子里晃荡。

“以后拍电影还没需要取景,尽管开口!我那矿上风景可好了,要山有山,要洞有洞!上次你爸介绍来的那个李导,可劲夸了。”

“老刘你那个破矿就别显摆了。”

建材商张总挤过来,一把拉住陈默的手。

“陈导,我新开的建材城,三层楼全玻璃幕墙,特别适合拍那种都市商战片!”

………

陈默勉强扯出个笑容,手指在桌下悄悄给于佳明发短信。

“救命,被我爸当展品了。”

“小默啊。”

父亲的老友王叔凑过来,满嘴酒气。

“我闺女可喜欢你了,非要考什么戏剧学院。”

说着掏出手机,“来,跟你王叔合个影!”

闪光灯亮起的瞬间,陈默感觉自己像个旅游景点的吉祥物。

他瞥见父亲站在人群外围,背着手,嘴角挂着掩饰不住的得意。

“老陈,你这儿子出息啊!”

有人拍着陈铁山的肩膀。

“比我家那个强多了,整天就知道打游戏...”

“哪里哪里。”

陈铁山摆摆手,声音却提高了八度。

“也就是随便拍着玩玩,谁知道就拿了几个小奖。”

服务员开始上菜,陈默以为能喘口气,没想到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

“陈导,尝尝这个黄河大鲤鱼!”

刘建军直接把鱼眼挖到他碗里。

“这可是专门为你准备的,寓意'独占鳌头'!”

“陈导,我敬您一杯!”

某位面生的老板挤过来,“我外甥小妹马上毕业了,您看能不能...”

陈默的碗里很快堆成了小山。红烧肉、鲍鱼、海参。

油腻的香气混着酒气往鼻子里钻,他瞥见父亲正被一群人围着敬酒,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

“爸。”

趁上洗手间的机会,陈默把父亲拉到走廊。

“我能先走吗?明天还要...”

“急什么!”

陈铁山脸一沉,“你知道为了这顿饭,我推了多少应酬?”

他压低声音,“去年老刘儿子考上公务员,摆了三桌。今天我儿子都是国际大导演了,还不让我显摆显摆?”

陈默哑口无言。

忽然注意到父亲今天特意穿了那套只在过年穿的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连皮鞋都擦得锃亮。

回到包厢,酒过三巡的老板们已经开始称兄道弟。

“老陈啊。”

刘建军大着舌头,“以后咱们就是亲家了!我闺女...”

“去你的!”

陈铁山笑骂,“我儿子要找也得找个国际电影明星!”

众人哄笑中,陈默的手机亮了。

是于佳明发来的消息。

“忍忍吧,你爸等这一天等了二十多年。”

他抬头,看见父亲正举着酒杯,在众人的恭维中挺直了腰板。灯光下,白发若隐若现。

陈默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也是这样,逢人就炫耀他考了满分。

只是那时的自己会觉得羞耻,而现在,他只觉得心酸。

“爸。”

陈默主动站起来,端起酒杯。

“我敬您。”

陈铁山愣住了,眼圈突然有点红。

在众人的起哄声中,父子俩的酒杯轻轻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老陈,你这儿子没白养啊!”

“那当然!”

陈铁山的声音里带着藏不住的骄傲,“我儿子,随我!”

包厢里的笑声更响了,陈默低头抿了口酒,辛辣的液体滑过喉咙,却莫名尝出了一丝甜味。

…………

奔驰车缓缓驶离酒店,霓虹灯光透过车窗在父子俩脸上投下变幻的光影。

陈铁山握着方向盘的手很稳,完全看不出刚才在酒桌上连干了三杯汾酒的醉态。

“你昨天说的,我琢磨了。”

陈铁山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

“但做商业地产得有关系网,光有钱不行。”

陈默摇下车窗,让六月温暖的夜风吹散车厢里的酒气。

远处盐湖工地的探照灯像一把光剑刺破夜空。

“爸,你开矿这些年认识的人还少吗?”

陈默掰着手指数,“煤老板、钢厂老总、建材商...这些人手里攥着大把现金,正愁没地方投资。”

车子经过新开的步行街,橱窗里的模特穿着当季最新款时装。

陈默指了指窗外:“爸,看到没?这种简单的商场都能活,咱们要做精品,他们肯定抢着入股。”

陈铁山的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敲打,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政府那边呢?批文、消防、验收...”

“现在下海经商的干部子弟不少。”

陈默压低声音,“刚才饭桌上,周行长的外甥,去年刚辞了建设局的职位去做建材生意。”

陈父轻轻地踩了刹车,车子在红灯前戛然而止。

他转过头盯着陈默,眼神清醒得不像醉汉。

“你确定不掺和家里生意?”

路灯的暖光透过天窗洒在陈默脸上,他看见父亲眼里的血丝。

“不掺和。”

陈默迎上父亲的目光,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是给您指条路。您儿子我可是要青出于蓝的,总不能一辈子活在你'煤老板'的阴影下吧?”

信号灯由红变绿,陈铁山缓缓松开刹车。

车子重新启动时,仪表盘的蓝光映出他微微颤抖的嘴角。

“行。”

良久,陈铁山吐出一个字,右手离开方向盘重重拍了拍儿子的大腿。

“明天我叫会计来,咱们回去先好好算笔账。”

………

车厢里陷入沉默,只有发动机低沉的轰鸣。

陈默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突然发现这座生活了21年的小城变得既熟悉又陌生。

老百货公司慢慢变成了连锁超市,街角的录像厅改成了网吧,只有那家刀削面馆还在原处,招牌却换成了LED灯箱。

“对了。”

陈铁山突然打破沉默。

“你李叔今天私下找我,想给他闺女要个角色。”

陈默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

“爸,我拍的不是那种...”

“我知道!”

陈铁山不耐烦地摆摆手。

“我当场就回绝了。跟他说我儿子拍的是电影,不是煤老板捧小蜜的那种烂片。”

陈默忍不住笑出声。父亲虽然不懂电影,但在维护他这件事上从来不含糊。

车子拐进小区时,陈铁山突然问道。

“那个...你妈最近总念叨的儿媳妇...”

“爸!”

陈默哭笑不得,“我才二十一。”

“我二十一的时候都和你妈好了!”

陈铁山哼了一声,“你妈23岁,你都从她肚子里滚出来了。”

“知道知道。”

陈默赶紧打断,“天天走十几里山路去教书地方看她嘛。”

父子俩相视一笑。

这个听了无数遍的故事,早已成为家里的经典梗。

“臭小子。”

陈铁山揉了揉发红的眼睛,“比你老子强。”

月光透过车库的天窗洒下来,父子俩的影子在水泥地上拖得很长。

………

回到家,客厅里的老式座钟敲了十下,王秀琴端来一壶新泡的龙井,茶香在空气中氤氲开来。

陈默接过茶杯,指尖感受着温热的瓷壁,突然开口。

“爸,我觉得商业地产可以。”

“你说的香港商城那种?”

陈铁山眼睛一亮,身子不自觉地往前倾了倾。

他去年去香港考察时,对铜锣湾那些光鲜亮丽的购物中心印象深刻。

“不全是。”

陈默蘸着茶水在红木茶几上画了个圈。

“西北地区缺的不仅是大而全的综合体,而是精品商业。”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勾勒出几个区块。

“学香港的选址策略,但要做精细化的服务。”

王秀琴放下针线活,也凑了过来。

她虽然不懂生意,但看到儿子难得这么有兴致,眼里满是欣慰。

………

“五万平米左右的区域型购物中心。”

陈默的指尖在茶水上划过,留下清晰的水痕。

“餐饮占比20%,购物业态50%,影城10%,剩下20%做零售超市体验区。”

他顿了顿,“不追求一线奢侈品牌,但要保证服务细节。”

“等等。”

陈铁山突然打断,从抽屉里掏出个笔记本。

“我记一下。”

他粗糙的手指笨拙地握着钢笔,像当年在矿上记工分一样认真。

陈默看着父亲的样子,心里一暖,放慢语速继续说道。

“免费车辆寄存处、母婴室、宠物寄存处这些都是基础。还可以做会员制的儿童游乐区,配备专业看护;设立老花镜免费租借点;甚至可以在洗手间里准备姨妈巾应急包...”

“这得多少成本啊?”陈铁山皱着眉头算账。

“像太原和西安这种省会,单店前期投入大概1.5亿,包括地皮价格。”

陈默喝了口茶。

“但在西北乃至全国城市,这种精细化服务绝对是降维打击。我们先在太原、西安试点,然后向榆林、鄂尔多斯这些能源城市扩张。”

老妈王秀琴突然插话:“为啥要去榆林?”

“因为煤老板和煤老板的太太们。”

陈默笑着解释。

“这些阔太太有钱有闲,又渴望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她们去一趟BJ上海,能把整个专柜搬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小上海'开到她们家门口。”

陈铁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

“那影城呢?10%是不是太少了?”

“我们不做传统影院,影院只是吸引流量休闲地方。”

陈默眼睛发亮,“你可以是打造'艺术会客厅'。每周邀请电影人来做沙龙,放映艺术片。那些煤老板太太们最吃这套文化牌。”

茶壶里的水又续了一轮,陈默越说越起劲。

“最关键的是会员体系。不是简单的积分卡,而是真正的私人管家服务。生日送定制蛋糕,孩子放学帮忙接送,甚至能代办签证...”

“这不就是高级保姆吗?”

王秀琴听得目瞪口呆。

“不,妈,这叫'生活方式运营商'。”

陈默想起后世胖东来的成功经验。

“我们要卖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身份认同。让顾客觉得,在这里消费,代表的是品味和品质。”

陈铁山突然拍了下大腿。

“我明白了!就像咱们矿上那些暴发户,买了宝马还要专门雇司机,不就是图个面子吗?”

“没错!”

陈默兴奋地点头,“而且这种模式在全国完全是空白。以后肯定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发现,等他们反应过来,我们已经站稳脚跟了。”

………

夜渐深了,窗外的蝉鸣不知何时已经停歇。

王秀琴打了个哈欠,却舍不得去睡。

“儿子,你这脑袋瓜子怎么长的,尽想些新鲜点子。”

陈默笑了笑,没有告诉父母这些“新鲜点子”其实是二十年后的成熟模式。

他看着父亲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里,藏着一个老矿工对新时代的渴望。

“爸,你要是真有兴趣,可以多找几个人。房地产这行吃钱又吃关系,咱们控股就行。”陈默轻声说。

陈铁山合上笔记本,手指在封面上摩挲了几下。

“我还没老,折腾的动。这些钱,与其放在银行吃利息,不如拿一半出来规划。”

他抬头看着儿子,眼神是从未有过的柔和。

“爸知道你志在电影,但这个项目,就当是给家里留条后路。”

月光透过纱窗照进来,在茶几上的茶渍上映出一片银辉。

那些用水画出的商业版图早已蒸发,却在三个人心里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王秀琴突然起身去了厨房,不一会儿端出三碗醪糟汤圆。

“聊这么晚,都饿了吧?“

陈默接过碗,热气模糊了镜片。

他想起小时候,家里每次有重要决定,母亲都会煮汤圆,说是寓意“团团圆圆,事事圆满”。

“对了。”

陈铁山呼噜噜喝着汤圆,突然想起什么,“你那个美国项目什么时候开机?“

“下个月十号。”

陈默吹着热气,“正好这几天跟你唠唠怎么规划这个商城。”

“来得及吗?”

“没问题。”

陈默胸有成竹,“后面我可以远程参加。再说,现在人才多,集思广益。”

运城的夜空繁星点点。远处盐湖工地的塔吊上,警示灯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星星,在夜色中规律地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