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惊变初逢
1.苏家覆灭
大燕朝,京城。暮春时节,细雨如丝,将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雾气中。细密的雨丝打在青石板的街道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却无法洗净这京城中即将弥漫开来的血腥与阴霾。
苏瑶本是京城苏家的嫡长女,才情出众,容貌绝美,与镇国公府的世子萧景琰自幼定有婚约。苏家乃书香门第,苏父为当朝大学士,为人正直,深得皇帝信任。苏府之中,处处弥漫着一股儒雅的气息,亭台楼阁间,时常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和悠扬的琴音。
这日,苏瑶正在闺房中作画。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长裙,袖口绣着精致的兰花,长发随意地挽起,几缕发丝垂落在脸颊旁,更添几分柔美。她手持画笔,专注地描绘着画中的山水,那细腻的笔触仿佛能将山水的神韵都勾勒出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身上,形成一层淡淡的光晕,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
突然,府外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叫嚷声,打破了这宁静的氛围。那声音由远及近,仿佛是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苏瑶心中一惊,手中的画笔不自觉地滑落,掉在画纸上,留下一道刺眼的墨痕。她放下画笔,起身走到窗边,透过窗户向外望去,只见一群身着官服的士兵正气势汹汹地闯入府中。他们手中的长枪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脸上带着严肃而凶狠的表情,仿佛一群即将扑向猎物的猛兽。
还不待她出门查看,一群士兵便闯入了她的院子。他们的脚步沉重而有力,踏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声响,仿佛踏在苏瑶的心上。为首的将领身材魁梧,面容冷峻,他手持圣旨,大声宣读:“苏大学士勾结逆党,意图谋反,罪证确凿,满门抄斩!”那声音如同一道炸雷,在苏瑶的耳边响起,震得她耳朵生疼。
苏瑶只觉眼前一黑,几乎昏厥过去。她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向忠君爱国的父亲,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这一定是有人陷害,一定是!她的身体颤抖着,双手紧紧地抓住窗框,指关节都泛白了。
在士兵的推搡下,她被带到了前院。只见苏府上下一片惨状,仆人们四处逃窜,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曲悲惨的乐章。有的仆人被士兵抓住,按在地上,苦苦哀求;有的仆人则趁机翻墙逃走,消失在雨幕中。苏父和苏母被绑在柱子上,满脸悲愤。苏父的头发凌乱地披散在肩上,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愤怒和无奈;苏母则泪流满面,不停地呼喊着苏瑶的名字。
“爹,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苏瑶哭着问道,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仿佛随时都会破碎。她挣脱开士兵的手,冲到苏父苏母面前,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那双手是那么的粗糙,却又是那么的温暖,曾经无数次给过她安慰和鼓励,如今却被冰冷的绳索捆绑着。
苏父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沧桑:“瑶儿,为父一生清正,却遭奸人陷害。你一定要活下去,为苏家洗清冤屈!”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是在向苏瑶传递着最后的力量。
苏瑶泪流满面,她用力地点点头:“爹,娘,我一定会的,我一定会为苏家报仇!”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和决绝,仿佛是在向命运宣战。
此时,雨越下越大,豆大的雨点打在人们的身上,仿佛是上天的泪水。苏府的庭院中,一片狼藉,花草被践踏得不成样子,房屋也被士兵们砸得七零八落。那曾经繁华的苏家,如今已变成了一片废墟。
士兵们在府中四处搜寻,将苏家的财物洗劫一空。他们把一箱箱的金银财宝、珍贵字画抬出府门,脸上露出贪婪的笑容。苏瑶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她知道,苏家的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只剩下这一片狼藉和无尽的痛苦。
苏父苏母被绑在柱子上,雨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流淌下来,仿佛是他们心中的泪水。他们看着苏瑶,眼中充满了不舍和担忧。他们知道,苏瑶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们希望苏瑶能够坚强地活下去,为苏家报仇雪恨。
苏瑶紧紧地抱住苏父苏母,仿佛是在抓住最后一丝温暖。她的身体在不停地颤抖,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就在这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紧接着是一声巨响的雷声。那雷声仿佛是上天的怒吼,在为苏家的遭遇鸣不平。苏瑶抬起头,望着天空,心中暗暗发誓:“上天啊,如果你有眼,就请保佑我,让我为苏家报仇雪恨!”
士兵们在府中折腾了许久,终于将苏家的人都聚集在了前院。他们准备将苏家的人押往刑场,执行斩首之刑。苏瑶被士兵们拉扯着,她拼命地挣扎着,想要挣脱士兵的束缚,回到苏父苏母的身边。
“放开我,你们放开我!”苏瑶大声呼喊着,她的声音在雨中回荡着,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然而,士兵们并没有理会她的呼喊,他们用力地将她拉到了队伍的后面。苏瑶看着苏父苏母,心中充满了痛苦和不舍。她知道,这可能是她最后一次见到他们了。
在士兵的押解下,苏家的人缓缓地走出了府门。苏府的大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关闭,仿佛是在关闭一段曾经的辉煌和幸福。苏瑶回头看了看苏府,心中充满了留恋和不舍。那曾经是她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如今却变成了一片废墟。
街道上,人们纷纷驻足观望,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同情和惋惜。他们知道,苏家是京城中的名门望族,苏父是当朝的大学士,为人正直,深受百姓的爱戴。如今,苏家却遭遇了这样的灾难,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雨水打在人们的身上,仿佛是在为苏家的遭遇哭泣。苏瑶走在队伍中,她的身体被雨水湿透了,头发贴在脸颊上,显得格外狼狈。她的心中充满了仇恨和愤怒,她发誓一定要找出陷害苏家的凶手,为苏家报仇雪恨。
终于,队伍来到了刑场。刑场周围围满了人,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恐惧。刑场上,刽子手手持大刀,站在一旁,等待着行刑的命令。苏父苏母被押到了刑台上,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平静和坦然。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但他们希望苏瑶能够坚强地活下去。
苏瑶被押到了刑场的一旁,她看着苏父苏母,心中充满了痛苦和不舍。她想要冲过去,抱住他们,告诉他们自己会永远爱他们。然而,士兵们紧紧地拉住她,不让她靠近刑台。
“爹,娘,女儿不孝,不能陪你们一起走了!”苏瑶大声呼喊着,她的声音在刑场上回荡着,充满了痛苦和绝望。
苏父苏母看着苏瑶,眼中露出一丝微笑。他们知道,苏瑶是一个坚强的孩子,她一定会为苏家报仇雪恨的。
就在这时,行刑的命令下达了。刽子手高高举起大刀,那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苏瑶闭上眼睛,不敢再看这残忍的一幕。她只听到一声惨叫,然后是一阵嘈杂的声音。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只见苏父苏母的头颅已经落地,鲜血溅了一地。
苏瑶只觉天旋地转,她的眼前一黑,昏了过去。在她昏迷的那一刻,她仿佛听到了苏父苏母的声音:“瑶儿,一定要活下去,为苏家报仇!”
2.萧景琰的绝情
当苏瑶在昏迷中被一阵嘈杂声唤醒时,她恍惚以为苏家的那场噩梦只是一场可怕的梦。然而,刺鼻的血腥味和周围人们的议论声,无情地将她拉回了残酷的现实。她猛地睁开眼睛,看到的是刑场上那两具无头的尸体,正是她的父母。苏瑶的心仿佛被一把利刃狠狠地刺穿,她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想要冲过去抱住父母的尸体,却被身旁的士兵死死地拉住。
就在这时,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人群中。正是萧景琰,他身着锦袍,外罩一件黑色的披风,在雨中显得格外挺拔。他的面容冷峻,眼神中却透着一丝复杂的情绪,有痛苦,有无奈,还有一丝决绝。苏瑶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她拼尽全力挣脱开士兵的手,冲过去,拉住萧景琰的衣袖,声音颤抖地哀求道:“景琰,你救救我们,我爹不会谋反的,这一定是有人陷害他,你相信我!”
苏瑶的手紧紧地抓着萧景琰的衣袖,仿佛只要一松开,她就会坠入无尽的深渊。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期待,那是对生的渴望,也是对萧景琰的信任。然而,萧景琰却冷漠地甩开她的手,那动作干脆而决绝,仿佛甩开的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物件。
苏瑶的身体因为这一甩而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倒在地。她不敢置信地看着萧景琰,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她怎么也想不到,曾经与自己青梅竹马、许下海誓山盟的萧景琰,此刻竟会如此绝情。她的嘴唇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的喉咙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萧景琰看着苏瑶,心中也如刀割一般。他何尝不想救苏瑶,何尝不想相信苏瑶的话。可是,他身处镇国公府,肩负着家族的兴衰荣辱。如今苏家被定为谋反大罪,皇帝盛怒之下,他根本没有能力去抗衡。如果他此时出手相救,不仅救不了苏瑶,还会连累整个镇国公府。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和挣扎,但很快又被冷漠所掩盖。
“苏瑶,苏家犯下如此大罪,我也无能为力。”萧景琰冷冷地说道,声音中没有一丝温度。他的目光避开了苏瑶的眼睛,不敢去看她那绝望的眼神。他知道,自己的这一句话,会让苏瑶的心彻底破碎。
苏瑶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被雷击中一般。她的世界在这一刻彻底崩塌了。她曾经以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萧景琰都会站在她身边,保护她,支持她。可是,现实却如此残酷,萧景琰的绝情让她感到无比的绝望和心寒。她的泪水不停地流淌着,打湿了她的衣衫。
周围的人群开始窃窃私语,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同情和惋惜。有人摇头叹息,有人小声议论着萧景琰的绝情。萧景琰听着这些议论声,心中更加烦闷。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被很多人误解,但他别无选择。他咬了咬牙,转身准备离开。
“景琰,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你忘了我们曾经的誓言了吗?”苏瑶在萧景琰转身的那一刻,终于大声喊了出来。她的声音在雨中回荡着,充满了痛苦和愤怒。
萧景琰的脚步顿了一下,但他还是没有回头。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痛苦,他知道自己不能回头,一旦回头,他可能就会失去理智,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他加快了脚步,消失在人群中。
苏瑶看着萧景琰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怨恨。她恨萧景琰的绝情,恨他的懦弱。她觉得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父母的离去,萧景琰的绝情,让她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她瘫倒在地上,雨水和泪水混在一起,模糊了她的视线。
在萧景琰的内心深处,他也在承受着巨大的煎熬。他从小就和苏瑶一起长大,两人一起读书、玩耍,感情深厚。他曾经无数次幻想过,自己和苏瑶能够携手走过一生,白头偕老。可是,命运却如此捉弄人,苏家的这场灾难,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知道,自己的家族需要他去维护,他不能因为自己的感情而让整个镇国公府陷入危险之中。
他回到镇国公府后,独自坐在书房里,望着窗外的雨,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和苏瑶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回忆此刻如同针一般刺痛着他的心。他知道,自己伤害了苏瑶,而且这种伤害可能永远无法弥补。
“世子,您别太自责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苏家犯下谋反大罪,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一旁的老管家轻声劝说道。
萧景琰叹了口气,说道:“我知道,可是我心里还是很难受。我和苏瑶从小一起长大,我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受苦呢?”
老管家摇了摇头,说道:“世子,您要以大局为重。如今皇帝盛怒,我们不能触怒龙颜。等过了这段时间,或许我们还有机会帮助苏姑娘。”
萧景琰点了点头,心中却依然无法平静。他知道,自己的决定虽然是为了家族的利益,但却伤害了一个他深爱的人。他暗暗发誓,等有机会,一定要弥补自己对苏瑶的伤害。
而此时的苏瑶,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打击后,心中的仇恨之火已经熊熊燃烧起来。她恨那些陷害苏家的人,也恨萧景琰的绝情。她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活下去,为苏家报仇雪恨。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仿佛是上天在为苏家的遭遇哭泣。苏瑶在雨中坐了很久很久,直到她的身体被冻得麻木,她才缓缓地站起身来。她望着刑场上父母的尸体,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她知道,自己的复仇之路才刚刚开始。
3.暗中相救
萧景琰回到镇国公府后,内心的煎熬如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他虽表面上表现得绝情,可苏瑶那绝望的眼神、凄厉的呼喊,始终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每一次闭眼,都是苏瑶那无助又充满怨恨的模样,让他的心如同被无数根针扎着,疼痛难忍。
在书房中,他来回踱步,手中的茶杯被他捏得咯咯作响。老管家看着他这般模样,心中明白他的痛苦,轻声说道:“世子,苏姑娘毕竟与您有多年的情分,若能见她最后一面,或许您心里能好受些。”萧景琰停下脚步,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他咬了咬牙,说道:“不行,如今苏家是谋反大罪,我若此时去见她,不仅救不了她,还会连累整个镇国公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萧景琰心中对苏瑶的担忧越来越强烈。他深知苏瑶若被斩首,自己这辈子都无法心安。终于,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他下定决心,暗中吩咐心腹手下,趁着夜色潜入刑场,将昏迷的苏瑶救了出来。
心腹手下领命后,小心翼翼地避开了看守刑场的士兵。他们趁着士兵换岗的间隙,迅速地将苏瑶抬走。苏瑶此时仍昏迷不醒,脸色苍白如纸,发丝凌乱地贴在脸上。心腹手下们不敢有丝毫耽搁,一路小心翼翼地将她带到了镇国公府一处偏僻的柴房。
柴房里堆满了柴草,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木柴香气。心腹手下们将苏瑶轻轻地放在柴草堆上,为她盖上了一件破旧的毯子。然后,他们找来了一位和善的老嬷嬷,让她照顾苏瑶。老嬷嬷看着苏瑶那憔悴的模样,心中满是心疼,她轻轻地摸了摸苏瑶的额头,说道:“可怜的孩子,放心吧,老身一定会照顾好你的。”
苏瑶在昏迷中,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苏家被抄斩的惨状,还有萧景琰那绝情的眼神。她时而哭泣,时而呼喊着父母的名字。老嬷嬷坐在她身边,轻声安慰着她,用湿毛巾为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
不知过了多久,苏瑶终于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她看着陌生的环境,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疑惑。她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却发现自己浑身无力。老嬷嬷连忙扶住她,说道:“姑娘,你醒了,别乱动,你身子还很虚弱。”
苏瑶看着老嬷嬷,声音微弱地问道:“这是哪里?我怎么会在这里?”老嬷嬷叹了口气,说道:“姑娘,是镇国公府的世子暗中吩咐人将你救了出来,安置在这柴房里。世子也是没办法,苏家的事情闹得太大了,他不能明目张胆地救你。”
苏瑶听到“镇国公府世子”这几个字,心中猛地一震。她想起了萧景琰那冷漠的眼神和绝情的话语,心中的怨恨又涌上心头。她咬着牙说道:“他救我做什么?既然那么绝情,当初为何不干脆让我死了算了。”
老嬷嬷摇了摇头,说道:“姑娘,世子也是有苦衷的。他心里其实很在乎你,只是为了家族的利益,不得不做出那样的决定。你就别再怨恨他了。”
苏瑶沉默了许久,心中五味杂陈。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萧景琰的救命之恩。一方面,她恨他在苏家最危难的时候如此绝情;另一方面,她又感激他暗中救下了自己。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矛盾和痛苦,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姑娘,你就好好养伤吧,等你身子好了,再做打算。”老嬷嬷轻声说道。苏瑶点了点头,靠在柴草堆上,闭上了眼睛。她的心中思绪万千,复仇的火焰依然在燃烧,但此刻,她却陷入了对萧景琰复杂情感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嬷嬷悉心地照顾着苏瑶。苏瑶的身体也渐渐恢复了一些。她每天都会坐在柴房的门口,望着外面的天空,心中想着苏家的冤屈和自己的复仇之路。而萧景琰也会时不时地派人送来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但他始终没有露面。
苏瑶知道萧景琰就在这镇国公府中,但她却不想见到他。她害怕自己见到他后,心中的怨恨会再次爆发,也害怕自己会因为他的救命之恩而动摇复仇的决心。她在心中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快离开这里,为苏家报仇雪恨。
4.逃离京城
在柴房调养了一段时间后,苏瑶的身体已基本恢复。她深知,京城已不再是她的容身之所,唯有离开这里,才有机会为苏家洗清冤屈。而老嬷嬷也明白苏瑶的心思,决定帮她逃离京城。
老嬷嬷四处搜罗,为苏瑶找来了一套粗布丫鬟服饰。那布料粗糙,颜色灰暗,与苏瑶往日所穿的华丽衣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苏瑶穿上这身衣服,再将头发简单地挽起,插上一根朴素的木簪,瞬间从娇贵的苏家嫡长女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丫鬟模样。
出发的那天,天色未明,京城还沉浸在一片黑暗与寂静之中。老嬷嬷带着苏瑶,小心翼翼地从柴房后门走出。月光洒在地上,投下两人长长的影子。她们尽量避开巡逻的士兵,沿着偏僻的小巷前行。每走一步,苏瑶都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发现。
当她们走到城门口时,却发现城门处戒备森严。士兵们手持长枪,仔细盘查着每一个出城的人。苏瑶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紧紧地跟在老嬷嬷身后,低着头,不敢看士兵的眼睛。
老嬷嬷镇定自若地走上前去,对守城的士兵说道:“军爷,我们是镇国公府的丫鬟,奉夫人之命出城去采购些物品。”说着,她递上了一张事先准备好的令牌。
士兵接过令牌,仔细地查看了一番,又上下打量了老嬷嬷和苏瑶几眼,怀疑地问道:“就你们两个小丫鬟去采购?怎么没有其他人陪同?”
老嬷嬷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军爷,夫人说这次采购的物品不多,让我们两个去就行,还能省些人力。”
士兵还是有些犹豫,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原来是一队巡逻的骑兵回来了。苏瑶的心猛地一紧,她感觉自己的心跳声都快传到士兵的耳朵里了。
趁着士兵分神的间隙,老嬷嬷悄悄地塞给士兵一锭银子,轻声说道:“军爷,这点小意思,还望您行个方便。”
士兵接过银子,放进怀里,眼神变得柔和了许多。他挥了挥手,说道:“去吧去吧,别耽误太久。”
苏瑶和老嬷嬷如释重负,赶紧加快脚步走出了城门。一出城门,她们便沿着官道匆匆赶路。然而,还没走多远,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呼喊声:“站住,你们两个,给我站住!”
苏瑶和老嬷嬷回头一看,只见一群士兵正朝着她们追来。原来,刚才那队巡逻的骑兵发现了苏家的通缉令,想起了城门口的苏瑶和老嬷嬷,觉得她们形迹可疑,便追了过来。
苏瑶和老嬷嬷拔腿就跑,她们钻进了路边的一片树林。树林里树木茂密,荆棘丛生,她们的衣服被划破了,手脚也被划伤了,但她们顾不上这些,只是拼命地往前跑。
士兵们在后面紧追不舍,他们一边追一边喊:“别让她们跑了,抓住她们有重赏!”
苏瑶和老嬷嬷在树林里绕了好几圈,终于摆脱了士兵的追捕。但此时,她们已经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苏瑶和老嬷嬷又累又饿,她们找了一块空地坐下来休息。老嬷嬷从怀里掏出一个馒头,递给苏瑶,说道:“姑娘,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苏瑶接过馒头,咬了一口,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她想起了曾经在苏家的幸福生活,想起了父母的疼爱,心中充满了痛苦和仇恨。
休息了一会儿后,她们继续赶路。一路上,她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有时候,她们只能在路边的破庙里过夜;有时候,她们只能靠采摘野果充饥。
在经过一条河流时,由于连日的暴雨,河水暴涨,水流湍急。苏瑶和老嬷嬷站在河边,望着汹涌的河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老嬷嬷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艘破旧的小船。但这艘小船看起来摇摇欲坠,似乎随时都会被河水冲走。
苏瑶有些害怕地说道:“老嬷嬷,这船看起来很危险,我们还是另想办法吧。”
老嬷嬷无奈地说道:“姑娘,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了,如果不坐船过河,士兵们很快就会追上来的。”
苏瑶咬了咬牙,和老嬷嬷一起上了船。她们小心翼翼地划着船,在湍急的河水中艰难前行。突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剧烈地摇晃起来,差点翻了过去。苏瑶和老嬷嬷紧紧地抓住船舷,吓得脸色苍白。
经过一番努力,她们终于渡过了河。上岸后,她们又马不停蹄地赶路。经过几天几夜的奔波,她们终于离开了京城的管辖范围,来到了江南的一个小镇。
苏瑶望着小镇的街道,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自己的复仇之路才刚刚开始,但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为苏家洗清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