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会害怕,才会更好地应对危险

恐惧并不能和懦弱画等号。恐惧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出于想要在恐惧中自保,我们会积累相关的知识,于是恐惧在无形中增加了人类存活的可能性。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的专家曾用实验说明了这一点。实验人员让一些大学生模仿恐惧的表情,学生们努力地挑起眉毛,睁大眼睛,张开鼻孔。通过各种仪器测量,心理学家发现,恐惧的表情在发现危险和应对危险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当人睁大眼睛时,眼球转动的速度会加快,这意味着人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可以看到更大范围的事物,能够快速地察觉到危险的事物。人的眼球凸起时,更加容易看清事物的细节,方便人们判断某一事物的危险程度。此外,当鼻孔张开时,会有更多的空气流入肺部,这可以让人体的各个器官做好应对危险的准备。心理学家的这种发现说明,人处于恐惧状态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危险,并且能迅速地找到躲避危险的地方,或者做出其他的反应。

另外,人在恐惧时还有其他的一些生理反应,这些生理反应也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危险的事物。一般人产生恐惧感是因为他们感觉有危险向自己逼近。当人处于恐惧状态时,血管会收缩,因此将有更充足的血液流向心肌;恐惧时的肌肉要比平时绷得更紧,这能让人以力量充沛的状态对抗敌人;肺部因为平滑肌放松而获得更多的氧气;当人面对危险的时候,消化系统可能暂时派不上用场,它会自动关闭,以将更多的能量输送给有需要的运动器官。人体的这些生理反应都是为了将主要精力用于处理眼前的危险,无论是选择逃跑,还是上前对抗,因为恐惧而产生的这些生理反应都能让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适当的恐惧能够让人及时发现身边潜在的危险,让人不会因为过于大意而受到伤害。有名游客想要登上山顶,他要走一段陡峭的山路。如果这名游客有轻微的恐惧感,他可能在行进中谨小慎微,保持高度的警惕,这能让他平安顺利地走过那段陡峭的山路。如果这名游客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他就可能会忽略很多潜在的危险。如果有潜在的危险和意外,同时又不容易被他发现,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受到伤害。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发现,在战场上牺牲的无经验的士兵与他们轻敌有关。有一些战斗经验的士兵,心中有一些轻微的恐惧感,这使得他们在战斗中更加小心谨慎,能及时躲避危险。那些初次上战场的士兵很容易因为不够害怕而丧失警惕,最终丧命。恐惧让人能对危险产生足够的警惕性,从而会更好地避开危险。

在面对各种恐惧对象时,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且知道怎样做出最好的防范。对蛇恐惧的人更加善于发现蛇,他们愿意学习甚至能够自己发现应对毒蛇或者处理被蛇咬伤的各种方法。如果一群结伴郊游的人中有一个怕蛇的,那么这个群体在野外活动中就少了一分危险,因为这个人善于发现蛇这种潜在的危险,他会让大家避开。即使有人被蛇咬伤,他也可以进行及时处理。美国《时代》周刊曾经报道,尽管美国人对禽流感非常恐惧,但没有人死于禽流感;美国人总是害怕自己会得疯牛病,但至今患上疯牛病的美国人很少。美国人害怕的事物并没有对他们造成实际危害,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恐惧的事物做了非常周全的预防。相比之下,那些因为看起来不够危险,让人不放在心上的事物,更容易让人丧命。

可以说,人们正是因为有恐惧心理,才为自己赢得了面对恐惧对象时的自我保护机制。这个自我保护机制更有助于我们躲避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