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雪后热议,神童之名】
初雪虽只下了小半时辰,却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石牛村干涸的土地,也滋润了村民们焦虑的心。麦苗重新挺直了腰杆,老井的水位也回升了些许,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中。
土地庙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求雨成功的消息传开后,原本破败的小庙突然变得香火鼎盛,不少外村人也慕名而来,对着那尊缺胳膊少腿的土地公神像磕头许愿。村民们自发凑钱,打算开春后就修缮土地庙。
而这一切的“引子”——江十七,也成了村里的“小名人”。
“十七啊,你可真是咱们村的福星!”
“就是就是,上次求雨要不是你指点,土地公哪能这么快显灵?”
走在村里,不时有人跟江诗远打招呼,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敬畏。就连以前总欺负他的王狗剩,见了他也变得规规矩矩,甚至还偷偷塞给他一个烤红薯。
王老实更是乐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我就说嘛,我家十七不是凡人!你看这脑子,多灵!”
面对这些赞誉,江诗远心中却很平静。他知道,那场雪并非土地公显灵,而是他用混沌仙韵引动了天地间本就存在的水汽。但他没有解释,只是微笑着回应村民们的热情。
【谪仙令·信仰之光收集进度】:76点(76/100)。
•提示:当前信仰中混杂着“对江十七的个人崇拜”,请注意信仰主体偏移风险。
江诗远看着面板提示,眉头微蹙。他发现,村民们对土地公的信仰,正在不知不觉中向他转移。这并非他的初衷。在混沌中,他见多了因信仰而产生的狂热与偏执,深知过度的个人崇拜并非好事。
“必须引导他们回到‘信仰土地公’本身,而不是我这个‘碰巧’指点了一句的凡人少年。”他暗自思忖。
【第二节:修缮神庙,以工代“悟”】
几天后,江诗远找到老村长,提出了修缮土地庙的建议:“村长,土地公显灵,咱们得把庙修得像样点,才显得有诚心。”
老村长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我正打算召集大家商量呢。只是这修庙得花钱,还得请工匠……”
“钱的话,大家可以凑一凑,各家出点粮食或者铜钱。工匠嘛,”江诗远看了看村里的青壮年,“咱们村自己人也能动手,我可以教大家怎么修,能省不少钱。”
他在混沌中见过无数精妙的建筑,虽不能照搬仙宫的规制,但修缮一座凡人的土地庙,对他来说易如反掌。
村民们听说要修缮土地庙,纷纷响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江诗远成了“技术指导”,带着大家清理庙内的杂物,修补漏风的墙壁,更换腐朽的梁木。
“柱子要埋深一点,下面垫上大石块,这样才结实。”
“屋顶的瓦片要交错着铺,雨水才不会漏进来。”
“神像前面的空地要整平,以后祭拜的时候才宽敞。”
江诗远站在脚手架上,指挥着大家干活。他的声音不大,却条理清晰,每一个步骤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村民们发现,这少年不仅能“请”来土地公显灵,还懂这么多修房子的“学问”,对他越发佩服。
王老实扛着一根椽子,喘着气说:“十七,你咋啥都懂呢?”
江诗远笑了笑:“以前……跟一个走南闯北的师傅学过一点。”他不能说这些知识来自混沌中对“结构力学”“材料特性”的理解,只能含糊其辞。
在修缮土地庙的过程中,江诗远还做了一件事——他让村民们在土地庙周围种上了一圈“艾草”。
“村长,这艾草有驱邪避灾的作用,种在土地庙周围,能让土地公的‘灵气’更纯净。”他解释道。
实际上,艾草散发的特殊气味可以驱虫,净化空气,还能在冬天为土地庙增添一抹绿意。更重要的是,他在种植艾草时,暗中引导混沌仙韵融入土壤,进一步强化了土地庙与大地精元的联系。
【谪仙令·提示】:
•土地庙信仰强度提升至:1.5点/日(持续提升中)。
•获得“凡俗建设”感悟:一砖一瓦,皆是心血;众人拾柴,火焰更高。
•信仰之光收集进度:89点(89/100)。
看着忙碌的村民们,听着他们一边干活一边谈论着“土地公保佑”的话题,江诗远欣慰地发现,他们的信仰主体终于从“江十七”回归到了“土地公”身上。
【第三节:打井课堂,混沌知识凡间化】
土地庙修缮得差不多时,江诗远又把注意力转向了村里的水源问题。初雪虽然缓解了旱情,但冬天还没过去,谁也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更旱。
“王大爷,村里的井够深吗?”他问王老实。
“深?”王老实挠头,“就挖到见水为止呗,再深也挖不动了。”
江诗远知道,这是凡人打井的通病——只挖到浅层地下水,一旦干旱,很容易枯竭。在混沌中,他见过修士开凿的灵井,深入地下千丈,连接灵脉水源。但在凡间,没有仙力,只能依靠凡人的智慧和劳力。
他决定给村民们上一堂“打井课”。
第二天,他在村口的老井旁召集了村里的青壮年,手里拿着一根削尖的木棍和一张画在树皮上的“井结构图”。
“大家看,”江诗远指着老井,“这口井之所以水位下降快,是因为挖得不够深,只打到了‘浅层水’。下面还有更深的‘承压水’,水量更稳定,也更干净。”
他用木棍在地上画出地层结构:“地表土、黏土、沙层、岩石层……承压水就在岩石层下面。只要我们想办法穿透岩石层,就能找到更充足的水源。”
村民们听得云里雾里,有人问:“十七,你说的‘承压水’是啥?岩石层那么硬,咋穿透?”
“承压水就是……藏在深处的水,就像咱们缸里的水,上面有盖子压着。”江诗远努力用凡人能理解的语言解释,“穿透岩石层,需要‘巧劲’。”
他拿出一块小石头和一块大青石,演示道:“直接砸,很难砸开。但如果在岩石上打几个洞,放上楔子,再一起用力敲,就能把岩石劈开。”这是混沌中开采矿石的基础方法,利用“力的传导”原理。
“还有,”他指着树皮上的图,“井壁要用石头砌起来,或者用木头加固,不然挖深了会塌方。井底要铺上细沙和鹅卵石,过滤杂质。”
这些知识在江诗远看来是常识,却让石牛村的村民们大开眼界。他们从未想过,打井还有这么多“讲究”。
老村长激动地说:“十七,你说的这法子能行吗?”
“可以试试。”江诗远点头,“如果成了,咱们村就再也不怕旱了。”
于是,在江诗远的指导下,石牛村开始了一场“深水井工程”。村民们按照他说的方法,先在老井旁边选了个位置,然后轮流开挖。遇到岩石层时,就用他教的“打楔子”法,一点点劈开岩石。
江诗远则在一旁随时指点,纠正他们的错误。比如楔子的角度、敲击的顺序、井壁的加固方法等。
【谪仙令·触发新任务】:【凡人智慧·深水井】
•任务目标:指导村民成功开凿一口深度超过15丈的深水井,解决石牛村冬季水源问题。
•任务奖励:【混沌知识凡间化】技能(初级),解锁【基础水利·水渠】,信仰之光×20点。
•提示:将混沌知识转化为凡人能理解的技术,亦是“道在人间”的体现。
江诗远看着任务提示,心中微动。“混沌知识凡间化”?这或许是他在凡间立足的关键。
【第四节:水井初成,道心渐明】
开凿深水井的工程比想象中更艰难。岩石层坚硬无比,村民们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每天累得腰酸背痛。但没有人抱怨,因为他们相信江十七的“学问”,更因为这口井关系到全村的生存。
江诗远也没有闲着。他虽然不能使用仙力,但凭借强化后的体质和混沌中锻炼出的意志力,始终和村民们一起干活。搬石头、打楔子、加固井壁……他样样都干,手上也磨出了血泡。
王老实心疼地说:“十七,你歇会儿吧,指挥就行,咋还亲自动手?”
江诗远擦掉额头的汗,笑了笑:“大家都在干,我怎么能闲着?这井是大家的,也是我的。”
他的话让村民们心中一暖,干活更卖力了。他们发现,这个“神童”少年不仅聪明,还一点架子都没有,跟大家一样是个肯吃苦的“庄稼汉”。
【谪仙令·信仰之光收集进度】:98点(98/100)。
•提示:信仰性质发生变化,“感激”“信任”取代“敬畏”成为主流,纯度大幅提升。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深水井终于开凿成功!当清澈的地下水从15丈深的井底涌出来时,村民们发出了震天的欢呼!
这水比老井的水更清澈、更甘甜,而且水量稳定,即使遇到大旱也不用担心枯竭。
老村长舀了一碗水,激动得手都在抖:“好水!真是好水!十七,你……你真是咱们石牛村的大恩人啊!”
村民们纷纷围上来,看着那口源源不断涌出清水的深水井,看向江诗远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信任,再无半分敬畏。
江诗远看着欢呼的村民们,又看了看谪仙令面板——
【信仰之光收集进度】:100点(100/100)!
•【第一劫·信仰之光】任务完成!
•奖励发放:
◦混沌仙力本源封印解除5%(可微量调用仙力,用于催化、感知等非攻击用途);
◦获得“凡俗信仰”感悟:信仰非神明赐予,而是凡人自救时心中燃起的光;
◦解锁谪仙令新功能:【道心鉴】(可检视自身道心是否偏离)。
同时,他感觉到体内那股被封印的混沌仙力本源松动了一丝,一股微弱却精纯的仙力缓缓流入经脉,比之前的“凡人精元”强大了数倍!虽然依旧无法施展仙术,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与这凡间天地的“联系”变得更紧密了。
【道心鉴】自动开启,显示:
【道心状态】:稳定(凡尘历练初有成效,未因信仰产生傲慢或偏执)。
江诗远松了一口气。他没有成为村民们崇拜的“神明”,而是成了他们信任的“伙伴”。这正是他想要的。
“大家不用谢我,”他对着村民们大声说,“这口井是大家一起挖出来的,是大家的汗水换来的。以后遇到困难,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
“对!齐心协力!”
“十七说得对!”
村民们齐声呼应,声音里充满了力量。
江诗远站在深水井旁,看着村民们兴奋的脸庞,感受着体内那丝松动的仙力,以及心中对“道”的新感悟。
他从混沌而来,本以为凡间是法则残缺之地,却没想到,在这里,他学到了混沌中没有的东西——关于“团结”,关于“信任”,关于“凡人自救”的力量。
这或许就是师尊所说的“顺势而为”——不是顺应混沌的秩序,而是顺应人间的“人心”。
【谪仙令·主线任务更新】:
•【第二劫·执念之光】:即将触发“刘郎中的心病”事件,需化解凡人心中执念,收集100点“生灵执念之光”。
•提示:执念如双刃剑,可伤人,亦可动人。混沌仙尊,亦需懂凡人之“情”。
江诗远看着新的任务提示,又看了看村里欢天喜地的景象。
下一个“劫”,是关于“执念”。
他不禁想起了混沌中那些因执念而走火入魔的修士。看来,这人间的“情”与“执”,比他想象的更复杂。
但他不再像刚来时那样迷茫。经过“信仰之光”的历练,他对这人间的“道”有了更多的信心。
道在人间。
他会继续走下去,在这凡间的烟火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