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时,马村电子厂的工地已炸开锅。
李建强戴着磨破边的安全帽,正用竹竿丈量平地仓库与厂房的间距,身后跟着抱着图纸小跑的李思琪。
七岁的姑娘被露水打湿了裤脚,这个小大人一样,却仍踮着脚追问:“爸,做饭真要建在大风口?
做饭菜不会受到影响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爸爸!“
“风大通风好,省得饭菜馊了,他最怕就是通风不好也排不出,好容易,早上做的饭,中午就坏了,当然了,咱们春城这里有部分时间,唯独都在24度左右,还算可以。“
李建强的烟袋锅敲在图纸折角处,墨线勾勒的车间分布图上,红笔密密麻麻标着“防静电““除尘“字样。
远处传来柴油机轰鸣,江大河正指挥工人吊装发电机,油污蹭了半张脸,却笑得露出白牙:“李叔!苏联老伙计转起来了!“
“现在有人看见你能猜出来,你是个大学生吗?还是个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你这个样子,你家里人会不会说你嘛?”
“不,叔放心,我家是农村出来的,干活做劳动最正常了,怎么会说呢?只有闲着无事,到处闲逛,人家才会说!”
“小心一点,别摔下来!”
李秀兰挎着装满劳保用品的竹篮从办公楼出来,发梢沾着档案室的灰尘。
她在人群里一眼锁定儿子,扯住正往车间跑的李天宇:“新招的焊工是你同学他爸?这技术交底可不能马虎。
虽然说亲戚朋友之间容易信任,但是我可不想你把咱们这个蜂鸟科技搞成家族企业,那就是个笑话了!“
说着从篮底摸出个油纸包,“刚出锅的荞饼,垫垫肚子。“
“母亲,都累了,我当然会照顾我的朋友亲戚,但是至少他们是有能力的基础上,我会一视同仁的,你孩子啊,知道什么大什么小!”
“什么大什么小,你在说什么啊?”
“我说的是国家是挺大个人的事情,小就是我们,也是一样的,公司的利益为大,亲戚朋友的个人利益为小!”
与此同时,唐天骄带着二十个旅游学校的学生蹲在设备区。
男孩们捧着《电子元件手册》对照货架,姑娘们则用鸡毛掸子轻扫示波器,像呵护易碎的玻璃工艺品。
“数清楚,不要数错了,到底是102个还是103个?”
“是103个吧?”
“那你怎么这样呢?到底是103还是102?好了,重新数一遍。
你们做事啊,太马虎了,这怎么行呢?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工,我们一定要认真啊!”
“对不起嘛,我们会改的!”
徐光裕踩着叉车从头顶掠过。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车载广播突然响起《在希望的田野上》,惊得正在清点二极管的女生们抬头大笑。
“咯咯咯,咱们这里是农场吗?还是电子厂呀?”
“当然农场了,咱们是辛苦工作的小蚂蚁!”
“呵呵呵,那你就是母蚂蚁咯!”
“说什么呢?小心我打你!”
正午时分,杨宝林教授拄着红木拐杖踱进工地。
这位银发老人的中山装口袋别着三支钢笔,镜片后的眼睛扫过地基时突然发亮:
“长虫山的风势果然如我所料。“他抖开泛黄的地形图,“把污水处理池挪到西坡,既利用地势自流,又能保护东边的明代遗址。“
李天宇差点打翻保温杯,明朝和唐朝的那些古董,那么神秘的事情,居然被老教授知道了:“杨教授您也知道?“
“昨晚在档案室翻到1962年的地质勘探报告。“老人用钢笔尖轻点图纸,“不过年轻人,你们藏宝贝的功夫比挖宝还厉害。“
“呀,你们怎么干的?卡住了,慢点慢点慢点!!!”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王磊的惊呼——新运来的生产线钢架竟与仓库门楣卡成直角,十几个工人正用撬棍拼命调整。
“赶紧放下来调整一下角度,别着急,硬干是不行的,做事呢,要讲究程序和逻辑呀!”
“唉,王磊怎么你的汗比我们还多?你那个指挥的比我们干活的还累吗?”
“你以为呢?哼,123再次起来,调整角度,慢慢的拐进去!”
暮色降临时,小敏的父母闫文龙和袁蔚兰拖着行李箱出现在工地。
袁蔚兰顾不上擦汗,直接蹲在地上整理工人登记表,老花镜滑到鼻尖也浑然不觉;闫文龙则钻进发电机房,对着仪表盘喃喃自语:“这油压表得校准......“
李天宇站在办公楼顶层,看着工地渐次亮起的白炽灯,这是一个个希望的火焰啊。
父亲正在给新员工示范安全帽的系法,母亲踮脚往公告栏贴安全守则,7岁妹妹李思琪举着手电筒给测量队照明。
远处的旅游学校飘来晚自习的读书声,与机器运转声交织成独特的乐章。
他摸出传呼机,绿色屏幕映出小敏刚发来的消息:“深圳已拿下芯片代理权,明日空运样品。“
清晨五点,食堂蒸笼的热气尚未散开,二叔李建阳已经带着后勤组在检查电路。
这个退伍军人出身的二叔,正用军用指北针校准配电箱的方位:“电路走向必须和山体等高线垂直,这是血的教训!“
他腰间别着的对讲机突然响起,省建设厅派过来的张永刚的声音混着电锯声传来:“二号车间的防静电地板翘起来了!“
与此同时,田小英的红色工装在车间里格外醒目。她举着喇叭喊:“新员工注意!操作示波器前必须触摸静电消除球!“
转身又抓住唐天骄,“这批苏联二极管得重新做老化测试,别让80℃的锅炉白改造!“墙角的温度计不知何时被贴上了“田姐温度“的便签。
袁蔚兰正在员工宿舍区转悠,手里的笔记本记满细节:
“女生宿舍要装纱门,南方蚊子毒;浴室得铺防滑砖......“她突然停在晾衣绳前,指着歪歪扭扭的铁丝皱眉:“这怎么能承重?“
半小时后,闫文龙扛着角铁出现,两人合力搭起了带顶棚的钢架晾衣区。
杨保林教授的绘图板上铺满修改后的规划图。他用红笔圈出操场角落:“这里建个小花园,种些驱蚊草。“又在山洞区画了道虚线,“6号洞改造成恒温实验室,但必须保留明代墓的警戒线。“
李天宇望着老人在图纸空白处手绘的藤蔓花纹,突然想起仓库铁门上的“8814“被岁月侵蚀的模样。
下午的培训课上,李秀兰端着搪瓷缸给工人讲消防知识。她把炒菜用的铁锅搬到讲台,往热油里撒了把盐示范灭火:“记住!油锅起火不能用水浇!“台下的年轻女工们笑得前仰后合,却在看到她展示的烧伤照片时瞬间安静。
黄昏时分,李思琪带着几个女生在办公楼前种花。她们把从长虫山挖来的野杜鹃栽进旧轮胎改造的花盆,突然听见徐光裕的欢呼
——修复后的风力发电塔开始稳定供电,叶片旋转的嗡鸣与厂区广播播放的《春天的故事》奇妙共鸣。
李天宇蹲在生产线旁,看着江大河调试传送带。这位总爱叼着草茎的伙伴,此刻正用游标卡尺测量螺丝间距,嘴里嘟囔着:
“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这不是螺丝,是绣花针,我们现在课本只学到毫米,未来的芯片就是微米和纳米级别了。“
远处传来小敏的大哥大铃声,李天宇摸出传呼机,新消息跃然眼前:“美国订单追加5万台,要求定制生肖造型。“
“生肖?美国人信12生肖这个东西吗?”
他望着天边的火烧云,突然觉得那些在405宿舍拆解传呼机的夜晚,仿佛就在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