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三天连考过三关,烤串也能上餐桌!
- 觉醒美食系统全都市都在等我的串
- 老曲线
- 2781字
- 2025-07-02 12:25:56
清晨五点的老巷口还浸在薄雾里,青石板上凝着层细密的水珠。
林小满蹲在塑料凳上,面前摆开三个玻璃罐,正用竹片把辣椒粉、孜然粒、白芝麻分门别类装进去,每个罐身都贴了手写标签——“川椒辣”是暗红的,“西北孜然”是浅黄的,“云南芝麻”用爷爷教的篆体写着,歪歪扭扭却格外工整。
“小满啊。”
王阿婆的竹篮磕在摊位铁架上,带起一串叮咚响。
老人裹着蓝布围裙,手里捧着个粗陶壶,壶嘴正往外冒热气,“阿婆煮了桂圆红枣糖水,趁热喝。”
林小满抬头,额角沾着点面粉,笑起来时眼睛弯成月牙:“阿婆您又早起了?”他放下竹片,接过陶壶时指尖碰到老人粗糙的手背,“昨儿我给您留的烤茄子,您孙子可爱吃?”
“爱吃得紧!”王阿婆把陶壶往他手里按了按,壶身的温度透过粗陶渗进掌心,“那孩子抱着碗说,比他妈妈做的还香。”她忽然压低声音,瞥了眼脚边的旧饭盒,蓝布里的金光正像萤火虫似的忽明忽暗,“你爷爷当年支摊子,也总把调料罐擦得能照见人影儿。”
林小满喉结动了动。
他低头抿了口糖水,甜丝丝的桂圆味漫开,恍惚间又看见爷爷佝偻着背,用旧牙刷刷玻璃罐的样子。
他把空壶递回去时,指腹蹭过罐底的裂纹——那是去年冬天他手滑摔的,爷爷用蛋清混着糯米粉粘好,说“老物件有了疤,才更经用”。
“我得让赵哥看到,我不是瞎折腾。”他把最后一个玻璃罐摆齐,指尖轻轻敲了敲“川椒辣”的标签,“您瞧着,今儿的鸡翅我挑了三黄鸡的,每根签子都用开水煮过。”
王阿婆的竹篮里传来塑料袋窸窣声,她摸出个油纸包塞给他:“当早点。”转身时衣角扫过摊位布,带起阵风,把他摊前的食材清单吹得哗哗响。
清单上用红笔圈着“三黄鸡翅”“云南皱皮椒”“广西青冈炭”,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微生物检测重点”。
七点半,第一缕阳光刚爬上老墙。
林小满正用镊子夹起最后一串鸡翅,竹制食品夹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这是他昨儿跑了三条街买的,比从前用的铁夹子轻,夹肉时不会压出印子。
忽然,巷口传来皮靴踩水洼的声音,两个穿蓝制服的人走过来,其中一个举着工作证:“林小满是吧?
我们是卫生所的,突击检查。“
林小满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弯腰把旧饭盒往桌底推了推,却又想起什么似的直起腰,指尖点着墙上挂的公示牌:“许可证在这儿,健康证刚年检过。
食材台账在抽屉第二格,检测样本我装了三个保鲜盒,您看要哪个?“
检查员老陈接过台账本,翻页时指节叩了叩“添加剂”那一栏——空着。
他抬头时眉毛挑了挑:“真没加?”
“我爷爷说,好味道靠火候,不靠化学药。”林小满蹲下身,从泡沫箱里掏出个玻璃碗,碗底沉着半透明的卤汁,“这是用老卤汤熬的,您闻闻?”
老陈凑过去。
卤香裹着八角、桂皮、草果的味道钻进鼻腔,不像市面上有些摊点刺鼻的香精味,倒像小时候外婆煮的卤味,带着股暖融融的烟火气。
他翻开保鲜盒,鸡翅上的刀花切得均匀,辣椒籽清理得干净,连签子尾部都没沾到油污。
“行。”老陈合上台账本时,嘴角不自觉往上翘,“你这地摊,比不少餐厅都规范。”
林小满攥着围裙的手松了松。
他目送两个检查员走远,转身时撞翻了装辣椒的玻璃罐——红亮的辣椒面撒在青石板上,像落了层细碎的晚霞。
他蹲下去捡,却在指腹碰到辣椒面的瞬间笑出了声:爷爷说过,辣椒要选云南皱皮椒,辣得温柔,像老巷口的风。
消息传到赵城管耳朵里时,他正蹲在队里吃泡面。
小王举着手机凑过来:“陈哥刚发消息,说那小子的摊子比样板间还干净。”
赵城管夹着泡面的筷子顿了顿。
他想起三天前自己把签子扔进垃圾桶时,林小满蹲在地上捡的模样——不是哭丧着脸,反而边捡边跟围观的老太太说“您瞧这签子多直,还能再用”。
他把泡面汤喝得呼噜响,突然说:“把我抽屉里的《食品经营许可指南》拿出来,给小王发份电子版。”
第二日傍晚,雨来得毫无征兆。
林小满刚把遮雨棚的绳子系紧,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
他冲进摊子底下,伸手去护炭炉——可雨水顺着棚布缝隙漏下来,“滋啦”一声,刚烧旺的青冈炭灭了大半,腾起股呛人的白烟。
“完了。”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指尖碰到旧饭盒的蓝布——金光突然大盛,像有人在里面点了盏小灯。
他鬼使神差掀开布,饭盒盖“咔”地弹开,里面浮着行淡金色的字:【检测到烹饪环境异常,是否启用应急烹饪模式?】
“是!”林小满喊出声。
下一秒,摊子角落的电磁炉自动“滴”了一声,面板上跳出个温度调节框。
他手忙脚乱把铁签子移过去,按照系统提示调到180度——油星子刚溅起来,熟悉的肉香就混着雨水味飘开了。
“小满!”李大嘴举着伞冲过来,裤脚溅满泥点,“我就说你这儿下暴雨也开摊!”他接过烤好的鸡翅,咬了口,腮帮子鼓得像仓鼠,“哎哎哎,这味儿跟炭火烤的咋一样?”
林小满擦了擦电磁炉面板上的水,笑出一口白牙:“秘密武器。”他抬头时,雨水顺着棚布流成小瀑布,却怎么也浇不灭他眼里的光。
第三日天刚亮,老巷口就堵得水泄不通。
穿校服的学生举着手机直播:“家人们看!
这就是传说中的’烟火学徒‘摊儿!“镜头扫过林小满的摊位,玻璃罐在晨光里闪着光,食材清单用塑封袋装着挂在钩子上,连装垃圾的塑料袋都系得整整齐齐。
评论区刷得飞快:“这哪是地摊,是米其林后厨吧!”“我在深圳打工,看这烤串都想家了。”
林小满的额头沁着细汗。
他一边翻烤着鸡翅,一边跟排队的张叔说:“您稍等,这串给王阿婆留的,她胃不好,我少撒了点辣椒。”转身时,瞥见巷口站着个穿制服的身影——赵城管正靠在电线杆上,手里捏着包烟,却没点。
“赵哥!”林小满喊了一声。
赵城管把烟盒塞回口袋,慢悠悠走过来。
他扫过摊位上的公示牌、整齐的调料罐、甚至贴在烤炉边的“火候记录表”,喉结动了动:“三天了。”
“三天。”林小满擦了擦手,指腹在旧饭盒上轻轻一按,金光倏地收了回去,“材料我都备齐了,您看......”
赵城管从公文包里抽出个文件夹。
封皮上“夜市经营许可审批表”几个字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他把文件夹递过去时,指节碰了碰林小满手背——那儿还贴着他扔的创可贴,边缘有点翘,“材料齐全,手续合格。”
林小满的指尖在发抖。
他接过文件夹,看见最上面是老陈签的检测报告,“合格”两个字力透纸背。
他抬头时,眼眶有点热:“谢谢您没赶我走。”
“该谢的是你自己。”赵城管拍了拍他肩膀,力道不轻不重,“这条街,需要你这样的味道。”他转身要走,又停住脚,“对了,明儿局里有个美食市集的推广会,你要参加不?”
林小满还没答话,脚边的旧饭盒突然震了震。
他弯腰捡起时,蓝布里渗出缕更亮的金光,像有什么东西正从饭盒深处往上涌——那是比“神级火候控制”更温暖的光,带着股让人想起热汤面、暖被窝、妈妈手的味道。
“参加。”他望着赵城管的背影笑,手指轻轻抚过饭盒上的铜扣,“当然参加。”
雨过天晴的老巷口飘着烤串香。
王阿婆端着糖水站在摊前,李大嘴举着手机直播,张叔帮着收签子。
林小满低头调卤汁,旧饭盒在脚边微微发烫,像在酝酿什么新的秘密。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饭盒里的金光正凝成一行小字:【检测到宿主完成“市井名厨”进阶任务,即将解锁新技能——家庭风味复原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