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镜头里的烟火协议

蒋菡婉把一摞策划案拍在会议桌上,A4纸边角卷着昨晚熬夜的痕迹:“《烟火里的星星》第一集定在外卖街,王哥儿子小航弹吉他,顾念负责跟拍日常。”她推了推方框眼镜——这是她看剧本时才戴的,“童彤,设备清单再核一遍,上次直播的补光灯漏了柔光罩。”

“知道啦婉姐。”童彤晃着紫色发梢,手指在平板上快速划动,“摄像机、三脚架、备用电池,连你要的‘能拍出汗珠反光’的微距镜头都借到了。”

柴坤从录音间探出头,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冯琳说早餐铺的张婶愿意当第二集主角,她攒了三十年的顾客手写留言,我整理了二十条。”

“太好了!”顾念眼睛发亮,把笔记本往他怀里一塞,“你帮我标下重点,张婶总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吃手作馒头’,我想拍她凌晨四点揉面的镜头。”

工作室的落地窗外,挂着新换的广告牌——“烟火工作室·纪录片项目”几个字被阳光晒得发亮。这是他们拒绝星耀娱乐三百万投资后的第十天,账户余额从五百万跌到了三百二十万,但蒋菡婉在晨会上说:“我们要的不是带镣铐的钱,是能照进生活的光。”

“叮——”

蒋菡婉的手机弹出邮件提示。她点开,瞳孔微缩。

“婉姐?”柴坤凑过来,看见发件人——“银河传媒项目总监林悦”。

邮件正文写着:“鉴于贵工作室在‘普通人故事’领域的影响力,银河传媒愿以800万投资《烟火里的星星》,要求:1.每集植入2个品牌;2.主角需符合‘积极向上但无争议’标准;3.成片需经我方审核。”

“银河是视频平台前三。”童彤凑过来看,“他们的纪录片频道用户超两亿。”

“但第二条。”顾念皱眉,“什么叫‘无争议’?王哥送外卖被骂‘磨蹭’算不算争议?张婶和儿子因为卖馒头吵架算不算?”

“第三条更离谱。”柴坤冷笑,“审核权在他们手里,我们拍的故事还能剩下几分真?”

蒋菡婉没说话,翻到邮件附件——银河的合作案例:某乡村教师纪录片里,删掉了“学生因贫辍学”的片段;某手艺人纪录片里,把“生意冷清”的镜头剪换成“订单暴增”。

“婉姐,我查过。”冯琳举着手机,“银河去年投资的纪录片,豆瓣评分最高的4.2分,评论全是‘太假’‘像广告’。”

蒋菡婉合上电脑,指尖敲了敲桌面:“回邮件,谢谢他们的好意,但我们坚持‘不植入、不删改、不设审核’三原则。”

“婉姐!”童彤急了,“我们现在买个稳定器都要分期,上次租录音棚还欠骆关两千块!”

“我知道。”蒋菡婉打开直播后台,“但昨晚直播打赏有三万七,柴坤的单曲分成到账五万,加上粉丝众筹的‘星星基金’——”她调出表格,“足够支撑前两集拍摄。”

柴坤望着她眼底的坚定,突然想起原主日记里的话:“蒋菡婉做决定时,眼睛会亮得像要烧起来,那是她心里有团火。”

“我支持婉姐。”顾念举起手,“上个月有个退休工人在评论区说‘你们拍,我给张婶的馒头摊送蒸笼’,群众的支持比资本可靠。”

“对!”冯琳跟着举手,“我表姐在印刷厂,说免费给我们印纪录片周边海报。”

童彤抓了抓头发,突然笑了:“行吧,大不了我去夜市摆拍立得,给小情侣拍照赚外快——婉姐,我要在摊位挂‘烟火工作室指定摄影师’的牌子!”

会议室爆发出笑声。

蒋菡婉抹了把眼角,把策划案推到中间:“那现在——”

“叮咚!”

工作室的门铃响了。穿蓝白校服的小航背着吉他站在门口,王哥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保温桶:“婉丫头,我给你们带了酸菜饺子,刚出锅的!”

顾念扑过去接保温桶,鼻尖泛红:“王哥,我们正说第一集要拍小航呢!”

“那敢情好!”王哥把吉他递给儿子,“小航昨晚练到十二点,说要给婉姐弹首新歌——《送外卖的爸爸和想当歌手的我》。”

小航的手指落在琴弦上,清越的音色撞碎了夏日的闷热:

“爸爸的电动车会唱歌

载着晨风载着月

我在老家的窗台听

那是最暖的摇篮曲……”

蒋菡婉的手机突然震动。她低头,是粉丝群的消息弹窗:

【@蒋菡婉的烟火夜我是开器材店的老粉,听说你们要拍纪录片,店里的设备随便用!】

【@全体成员我哥是电视台灯光师,周末来当志愿者!】

【我捐五千块!别问,问就是被王哥的故事弄哭了三次!】

柴坤望着屏幕里刷屏的消息,转头对蒋菡婉说:“你看,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她笑着点头,摸出摄像机对准小航:“童彤,调微距模式;顾念,记好小航说‘爸爸的电动车有股泡面味’那句;冯琳,把王哥带来的饺子分了——”

“等下!”柴坤突然喊停,从口袋里掏出张纸,“我和婉姐商量过,工作室要签个‘烟火协议’。”

他展开纸,上面手写着:

“1.纪录片不接受任何带附加条件的投资;

2.所有主角故事未经本人确认不得修改;

3.每集收入的10%用于帮助故事里的主人公(如小航学琴、张婶换蒸炉);

4.团队成员每月开‘真话会议’,拒绝‘为了数据妥协’。”

“我提议,每个人都签个字。”柴坤把笔递给王哥,“王哥,你是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你来签第一个。”

王哥搓了搓手,在“王建国”三个字上按了个红手印:“这协议好,比合同实在!”

顾念、童彤、冯琳依次签完,蒋菡婉最后提笔,在“蒋菡婉”后面画了个小太阳。

“现在,”她举起摄像机,“《烟火里的星星》第一集——《电动车上的摇篮曲》,正式开机!”

镜头里,小航的吉他声混着王哥的笑声,穿过工作室的窗户,飘向巷口的梧桐树。树底下,几个拎着菜篮的阿姨凑过来,其中一个举着手机喊:“婉丫头,给我们社区的剪纸奶奶也拍一集呗!”

蒋菡婉对着镜头比了个“OK”,转头对柴坤说:“下集选题有了。”

他笑着把场记板递给她,板上用马克笔写着:“第1场第1镜 2018年8月15日晴”。

摄像机的红灯亮起,记录下王哥揉着小航头发说“臭小子,跑调了”,记录下顾念举着场记板憋笑,记录下童彤举着反光板对冯琳喊“你挡光了”——

这些琐碎的、热乎的、带着油盐酱醋味的瞬间,正在被一帧帧装进镜头。

而镜头之外,工作室的玻璃上,不知谁贴了张便签:“星星会说话,烟火有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