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段氏秘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六祖慧能

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

——————————————

“天亮了,稍作歇息。然后赶路,探子来报前方,开始合围了。危急矣。”

刚才不久,兄收到飞鸽传书。上面简单几个字。

“王弟,你可知大理国在大宋有暗探?还有明桩,暗桩。”

一边赶路,一边寻找队伍休息的地方,天气渐渐的热了。树荫下最好不过,夜里天空星星很多,今天天气不错。

一路上无名的野花,像是小幼菊一般,黄色的花蕊,白色的花瓣。漫山遍野,还有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重峦叠嶂,郁郁葱葱。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杏黄色的是蒲公英。

清澈的小溪,自由自在的鱼儿。生火吃了一些烤鱼,找到一片小林子,树荫下安置营垒。做好防蛇的准备。

大家一起盘腿而坐,我们在一片稍微平整的地方歇了下来。

围成几个圈,我和王兄、小师妹、还有嘉悦、几个亲随坐成一圈。

“王弟,你可知道。段氏的皇权一直不大,都是清平官在管朝上的事,我们说是王族。其实军权不在我们手里。这些都是亲兵死士,世代效忠于我大理段氏的。”

我点了点头,其实在大理王都的时候我就大概了解了一点。

我点了点头,等着王兄的下文,他接着说。

“不过呢。怕他个鸟,他敢动我们段氏?我们虽然皇权势微,王府的能直接控制的军队不多。但是他如有异动,随时灭他满门。”

王兄说这个话神态自若,轻飘飘的,好似在说隔壁王大娘家的豆腐几文钱一块。不过这话里的犹如寒冰不触不知寒的杀气蔓延开来。弥漫在平静的阳光下。

我又点了点头,这个什么清平官,权位大致等于中原王朝的丞相,大致是国家的二把手,他现在想控制一把手还有我们大理王族。

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不就是曹操嘛。我们是汉献帝那种情况吗?不是的。是汉朝末年群雄逐鹿吗?

想来不过是现在只不过是为了国内的稳定,忍了。

“其实说,他得意了一时,得意不了一时,他的儿子想接他的位置,必须还要问问我们王府的意见,不怕他闹。现在他的命在我手里,只是他不自知而已。”

听这个话,我不是很明白,貌似还有点迷糊。

就在此刻。

王兄接过一个亲兵送过来的弓氏,一个箭步搭弓射箭,一只大鸟弓弦一动就落了下来。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一旁原本在巡营的斥候见到,马上去拣了过来。我没看出来是个什么鸟,也不在乎它是什么,我知道待会有得吃了。

“你见了白氏兄妹了吧。”

我知道王兄说的是一对不说话的男女武士。

“见了。”

我表示知道他们。

“清平官?哼,他们府上还有…………”

说到这里我心领神会,按了按腰间的刀,虽然我在这个世界时间线的身体怎么能打,但是功底还有一些的,只是更多的偏爱佛经一点。

我是段和誉,金庸先生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原型。

拔营出发,一路无话。

公元九世纪末,就在大唐王朝陷入风雨飘摇之际,称霸一时的天南小霸王南诏国也迎来了它生命的尽头。

公元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起兵杀死舜化贞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灭亡南诏国。

建立大长和国。自此,南诏地区陷入动荡不安中。

公元928年,大长和国清平官,前文提过相当于宰相赵善政,联合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杀死大长和国末帝郑隆亶,自立为大天兴皇帝,建立大天兴国。

坐在马上我接着想到。

公元929年,杨干贞又杀掉赵善政自立为帝,建立大义宁国。次年,杨干贞即被其弟杨诏所篡废。

公元937年,南诏开国元勋、清平官段俭魏的六世孙,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在洱海地区高、董等“白蛮”贵族的支持下,兴兵攻灭大义宁国,定都阳苴咩城即是今天的大理城,建大理国。在段思平的励精图治下,大理国国势蒸蒸日上,使原南诏地区的百姓摆脱了战乱之苦。

公元944年,段思平去世,被其子孙尊奉为“大理太祖神圣文武皇帝”。

为什么我们的刀叫南诏大理刀,就是这么来的。

段思平死后,其子段思英即位。在位仅仅一年,就被叔叔段思良联合权臣董迦罗赶下台,入崇圣寺出家为僧,是大理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帝,也是第一位出家为僧的皇帝。

策马扬鞭,一路浩浩荡荡。我们的大理国镇南王府亲兵精锐之师。犹如一把利刃出鞘,兵锋直指襄阳,抗蒙第一线。

坐在马上,小师妹王兄在聊天。我回顾一下记忆中的历史。

想起来了,对了。

崇圣寺就是《天龙八部》中的大名鼎鼎的天龙寺。

而后两宋赵二、赵三后代轮流坐庄的那一幕,在大理国上演。

大理国帝位在段二一系传袭九代,到”天明帝“段素兴的手上,因在位期间荒淫昏庸,性好游狎,又好大喜功,被清平官高智升废黜,另立太祖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为帝。

至于段素兴,则如段思英一样出家为僧。对了,开大理段氏皇帝禅位为僧先河的,是大理第八任皇帝段素隆,在他之后几乎每任皇帝都会禅位出家。

上德帝段廉义,是孝德帝段思廉之子。公元1080年,也即是上德五年,权臣杨义贞发动政变,弑杀段廉义自立为帝,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这就是小说中段延庆出逃的背景。

在《天龙八部》中,保定帝段正明武功极高,精通一阳指,是大理段氏俗家第一高手。“大轮明王”鸠摩智挑战天龙寺时,为修习“六脉神剑”退敌,在天龙寺剃度出家,法号本尘。段誉返回大理后,正式传位给段誉,避位为僧。

历史上的段正明虽然也出家为僧,但不是主动退位,而是被逼的。逼迫他的是《天龙八部》中段正明、段正淳的亲近臣子和好兄弟,朝廷三公之首,鄯阐侯高升泰。

在小说中,高升泰相貌俊雅,是大理国的忠臣,一直追随镇南王段正淳左右,曾救段誉于危难,为此段正明下旨将高升泰之女高湄定为段誉原配这里为连载版情节。

然而在历史上段正明和高升泰可谓是生死大敌。

段思平在建国过程中,得到过董、高、杨等大贵族的支持,建国后自然要进行必要的利益分红,因此大理的政治体制有点类似于“王与马共治天下”的东晋,是一个皇室与贵族联合通知的政权。高氏的代表,为建国后被段思平封为岳侯的高方。高升泰是高方的后裔。

高升泰之父高智生是高氏强势崛起的关键人物,公元1044年大理帝系从段二系手中转换到段大系手中,就是他的杰作,仗着拥戴之功高智生权势日隆。

公元1063年,贵族杨允贤杨义贞之父发动叛乱,段思廉无力平叛,只得请求高智升出兵。事后被赐予白崖、和甸地,世官世禄,管土管民,晋爵为鄯阐侯,鄯阐即今云南昆明权倾朝野。

公元1080年,杨义贞弑君自立,高升泰奉父命起兵剿灭杨氏,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君。高智生因功封为布燮即大宰相,地位比清平官高,高升泰以鄯阐侯的身份出任清平官,高氏一族开始了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生涯。

公元1081年,位仅1年的段寿辉,因恐惧高氏专权,唯恐重蹈伯父的覆辙,以致心神恍惚、忐忑不安,便以“天变”为借口,禅位给堂弟段正明,自己则出家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