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朮

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一名山薊。生山谷。

【傳承】神農之 “术”,本爲一種,不分蒼、白。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出現白术,後代分為蒼术與白术。

【明理】朮分布于中國東部濕潤區域,從東北經内蒙、河北,南至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典型的蒼术生于丘陵、低山、陽性貧瘠土壤中,葉窄多刺,根狀莖横生,細瘦而長,黑褐色;隨着海拔增高,蔭蔽度增大,土壤中腐殖質增多,植株形態向白术過渡,葉逐漸變寬、變薄,分裂增多,根狀莖直生,下寬上窄,有的還出現 “鶴頸”之態。生態介于兩者之間,朮的形態也出現一系列過渡態。神農明白此理,只列 “朮”,醫者可據需求,選擇不同產地之藥材。

【来源】术源于菊科朮属植物苍术 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关苍术A.japonica Koidz.ex Kitam.、白术A.macrocephala Koidz.根状茎。

【分布】苍术分布于鲁、皖、苏、浙、赣、豫、鄂、川等地,主产于湖北、江苏、河南。关苍术分布于黑、吉、辽、内蒙古、冀等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白术分布于浙、皖、鄂、湘、赣等地。

【品质】低纬度江苏、安徽江淮之间丘陵地区所产则为茅苍术,燥湿之功最强;安徽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等中海拔地区所产则为汉苍术,其功介于苍、白术之间;产于河北的津苍术则功次于茅苍术;东北所产称关苍术,虽称苍术,但功介于苍、白术之间。白术则主产于浙江、安徽一带,野生白术最为珍贵,目前已几近绝迹,所用白术,多为栽培之品,功已不及野生者也。

【药材】茅苍术的根状茎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的须根,顶端具茎痕及残留的茎基。质地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 “朱砂点”,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 “起霜”。气香特异。

关苍术根状茎呈疙瘩状或结节状圆柱形,表面黑棕色,除去外皮者黄棕色。质地较疏松,断面散有黄棕色油点,无白色细针状结晶析出。香气较淡。

白术呈不规则肥厚团块或拳状团块,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和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生晒术断面淡黄白色至淡棕色,略有菊花纹及分散的棕黄色油点,烘术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味辛,嚼之略带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