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港口治理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港口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费率

在对交通场站的分析中,影响其服务需求量的是广义价格,用各种交通场站设施和服务的使用费率加上由于用户等待而产生的时间成本之和来反映。就治理者政府而言,对港口设施和服务的使用费率进行规定和治理可以影响港口服务的需求量,进而影响社会福利,因此对港口的费率进行治理是港口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2.投资规模

港口投资的范围很广,包括机械设备、仓库堆场、信息系统、泊位建设、船舶进港航道的整治等,而其中泊位和仓库堆场的建设所占比重最大,关系到用户的等待时间成本,对港口竞争力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也最大,因此本章的港口投资规模的治理主要指政府对这方面投资的调控。

3.差异化程度

除了上述对泊位面积和仓库堆场的投资以外,港口对其他方面的投资和改进将对港口经营的差异化程度产生影响。而港口经营的差异化程度将会影响到用户对于港口的选择,进而影响到用户在港口因等待而产生的时间成本。因此对港口的经营差异化程度进行治理也是港口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本书中,我们所指的港口多层级的治理内容主要指对治理方如何针对上述三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治理规则和政策。

从目前港口经营的环境来看,影响港口治理的主要因素有:

1.治理方政府与被治理方港口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政府在对港口进行控制和治理的时候需要掌握港口生产经营方面的基本信息。然而,很多港口经营者的信息,特别是成本信息为港口经营者私人拥有。为了自身的利益,港口经营者不会自愿向政府提供他的私人信息,这会造成政府治理政策的扭曲和治理的失败。为了激励港口经营者向政府部门如实汇报私人信息,政府必须牺牲一些治理效率,从而给港口经营者留有一定的“信息租金”。信息不完备使得治理方政府必须在治理效率与信息租金之间进行权衡。而这一不利因素在多层级治理中将被放大,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治理目标上有所差异,造成了港口经营者会利用各层级的治理者之间的目标和利益冲突为自己换取更多的信息租金。因此治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成为影响港口治理效果的首要因素。

2.港口的技术条件

主要指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港口的自然条件,包括航道水深、气候和潮汐的影响、港口的集疏运能力、口岸环境及腹地经济条件等;二是港口的服务管理水平,主要由装卸效率及船舶在港停时等指标反映出来。港口的技术条件对用户的等待成本有直接的影响,因而会影响到政府治理的最终目标社会福利。

3.港口的规模

主要指基础设施,包括港口泊位、堆场、仓库的能力,这些因素最终由港口的设计吞吐能力体现出来。港口的规模会影响用户对港口服务的需求,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福利。

4.港口的经营范围

由于各港口的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不同,因此各港口的经营服务范围也不同,主要体现在航班次数和航线覆盖面上。港口经营范围的差异使得港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同时也给予用户更多的选择机会,因此港口的经营范围也会对治理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5.政府对港口经营者的关注程度

政府的治理目标为包括港口经营者利益在内的社会总福利最大化,但不同的港口经营者在政府的目标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从而对治理政策的制定有不同的影响。

上述因素会对政府的治理目标和效果产生不同的作用,本书将分析各种相关因素在港口的多层级治理模式中对于治理规则和治理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