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养心殿。
大清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难得搬回来这里。
与后世的很多清宫剧刻意忽略掉的一点,其实满清皇帝很少住在紫禁城,而是更喜欢住在圆明园。
就连雍正皇帝驾崩,那也是在圆明园驾崩。
圆明园自康熙末年始建,开始只有圆明园一处,而后到了雍正、乾隆两朝不断扩建,并入长春园、绮春园,才逐步形成圆明三园的基本格局。
圆明园也不只是看风景的园林,里面除开正经的居住区(九洲清晏),同样还有着上朝的办公区、军机处、皇子读书处、佛寺等等紫禁城该有的,不该有的建筑全都囊括。
就连规模上,也远比紫禁城来的要更大,更烧银子。
之所以如此,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是人都爱住新房子,明朝留下的宫殿,放到清朝就已经很旧了。雍正在紫禁城为康熙守丧了三年,就立马迫不及待搬到了圆明园居住。
所以,别看《甄嬛传》瞎几把胡吊扯了。
而且,别看紫禁城前朝三大殿气派,但后花园那是真的局促狭窄,御花园不用几分钟就能逛完(明朝后宫建筑几乎不到前殿四分之一,确实有点小,应该是老朱传下的规矩)。
康熙、雍正两位还在紫禁城住了好多年,到了乾隆,几乎就已经彻底把紫禁城遗忘了,一年250天都是常住圆明园,还要时不时去承德的避暑山庄或者下江南巡查,可以说非重要场合、重大节日都不可能回紫禁城来住。
现在回来,还是因为年关将至,而乾隆也已经在三个月前,就正式下旨立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为皇太子,并移居毓庆宫。
乾隆召集了军机处、内阁、南书房大臣在养心殿议事,又让皇太子颙琰旁听。
如今的大清朝,已到了乾嘉时期,和珅、福康安(目前在外打仗)、阿桂、朱珪、王杰这些重臣老臣都已老迈。
前面三个一听就耳熟,千古第一巨贪和珅,富察皇后(乾隆已故白月光)的娘家外戚、战功赫赫、军事“奇才”福康安,灭了准噶尔、收复新疆的“铁将军”阿桂。
说起来,与后世刻板印象不同,乾隆朝和珅的党争对手,从来不是纪晓岚、刘墉之流,这俩甚至连给和珅提鞋都不配。
真正跟和珅算是对手的,前面仨占了俩,一个是福康安,一个是阿桂,前者是外戚加战功赫赫,和珅压根不敢碰瓷,后者是和珅一直以来的老上司,又靠着战功抬旗正白旗,功绩、地位、资历全都压了和珅(正红旗)一个档次。
至于最后一位对手,那就是汉臣王杰了,这家伙能成为和珅对手,全靠刚正不阿,和珅想对付他,愣是找不着弱点要害,因为王杰不贪污、不恋权,还是乾隆赏识提拔为状元的天子门生。
除开这几位重臣老臣,眼前被招来议事的,还有六部尚书。
户部满尚书福长安,福康安的兄弟,也算外戚,和珅党羽。汉尚书董诰,工部尚书董邦安长子,明哲保身之流。
吏部满尚书保宁,蒙古正白旗人,与和珅没啥关系,因为是蒙古人。汉尚书刘墉,有名的“大清官”。
刑部满尚书苏凌阿,和珅党羽,汉尚书胡季堂。
工部满尚书和琳,和珅的兄弟,目前缺席未到,因为跟着福康安在外平苗,汉尚书彭元瑞暂时担着。
礼部满尚书德明,汉尚书纪晓岚。
兵部满尚书庆桂,和珅党羽,但是墙头草一个,汉尚书朱珪,人在广东巡抚任。
一眼看下去,六部除了个蒙古人,几乎都被和珅独揽干净。
乾隆扫看一眼,花白的胡须下似乎有些疲惫,说道:“朕於明年归政后,凡有缮奏事件,俱书太上皇帝。其奏对称太上皇。”
“嗻!”
“臣遵旨!”
阿桂、和珅、王杰带头领旨,而后是六部尚书满汉大臣陆续接旨。
在旁站着听政的皇太子颙琰,连忙按照老师朱珪教导说道:“汗阿玛春秋鼎盛,仁德善政可比古之贤王!”
乾隆微微点头,表情虽无变化,但眼里却是带有一丝欣慰,对这个太子,资质确实不怎么尚可,但胜在孝顺仁厚,也最像个儿子。
乾隆难得教导一句:“仁德善政固然重要,但为君者也不可只有仁德,也要有武功啊!”
“儿臣谨记教诲!”颙琰连忙点头。
这俩讲完,和珅方才上前奏事,主要奏的便是福康安、和琳在外领兵,已经攻克苗人天星寨,擒获苗人贼首吴半生。
听到是捷报,乾隆点头赞许,下旨加和琳太子少保衔,又赏赐福康安、和琳二人,一人一件上用黄里玄狐端罩,同时不忘下旨赈济已经平定苗乱的地方被扰难民。
这都是面子工程,因为但凡苗乱的地方,肯定都被清兵杀了个十室九空,尤其领兵的还是残暴无比的福康安。
说是赈济,这些地方哪还有百姓可以让官府去赈济,无非就是开个由头让下头贪污罢了。
不过,这些苗人、汉民赈济可以面子工程,但辽东关外的奉天金州、熊岳、锦州三城,宁海等三州县爆发小规模旱灾,这些可都是旗民根基,马虎不得。
乾隆思忖片刻,说道:“着关外军府从速赈济旗民,免额赋有差。”
“嗻!”和珅应了一声。
说完了正事,给兄弟请了恩典封赏,接着又是一堆子杂事。
“广东巡抚朱珪奏,收到英商波郎递送英吉利国王表贡,请皇上裁定!”
乾隆点头:“允了,赐敕嘉赉,交英商波郎赍回,并以其表言劝廓尔喀投顺,于赐敕内以无须英国兵力告之。”
“琉球国遣使,告尚穆王病逝,请求立王世孙尚温继王位!”
乾隆又说:“准赐国王敕谕,来年朕将禅位为太上皇,暂不行遣使册封!”
……
殿中有些冷场了,因为主要与和珅有关的大小事说完了。
六部满尚书多为和珅党羽,而汉尚书全是明哲保身的不粘锅。
这也是满清老传统了,为了防汉和掌控权力,直接搞了个满汉尚书席,六部尚书愣是整出正编十二人,兼署就更杂了。
严格来说,满汉尚书平级,二者都是尚书,但满人大臣地位天然高于汉人,贯穿始终,所以汉尚书只能做不粘锅,遇事不管,如同泥塑尚书。
而乾隆掌权六十年,先后宠信李侍尧、和珅在内巨贪,为己敛财,这六部内阁南书房,早就被和珅渗透的如同筛子。
说是阿桂、福康安、王杰能与他做对手,但这仨联手,实际上也干不过和珅。
没办法,谁让他会捞钱,能帮乾隆捞钱呢?
尤其乾隆五十五年,和珅为了讨好乾隆,给乾隆大肆捞钱,干脆提出了我鞑清最牛逼、也是最“成功”的议罪银制度。凡是官员犯法,只要交纳一定的银两就可免罪。而所收银两都收入内务府库,供乾隆运用。
如此制度下去,自然有大臣(尹壮图)要弹劾,然后……这家伙被革职论罪问斩,乾隆假惺惺来了句:“不妨以谤为规,不值加以重罪也。”
免去了尹壮图的死罪,之后继续搞议罪银捞钱。
有意思的是,尹壮图案发以后,纪晓岚因为交情,曾经准备为其求情,遭到乾隆大骂:“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全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如今,福康安在外平苗打仗,还带着和琳一块,而阿桂已经躺平,就连同族庆桂与和珅暗通款曲都不予理会,王杰则完全韬光养晦,等着乾隆退位,再行对付。
“咳咳!”
乾隆轻咳两声,似是喉咙有些不舒服。
和珅知道乾隆暗示,连忙找话题说道:“湖北出现白莲教反贼,名曰聂杰人,据说是宜都县一介地主土豪,前日窃据荆州府城,荆州知府等众官殉国。湖北巡抚惠龄与满城右都统成德,带领满城八旗亲属突围,现人已奔至武昌府。同时弹劾湖广总督毕沅养寇自重,抽空湖北绿营、八旗,致荆州城防空虚。”
乾隆本来漫不经心,这下终于有了一丝重视。
“荆州没了?”
和珅回答:“此为湖北巡抚惠龄与右都统成德联奏,又有满城八旗亲属联名,俱在弹劾湖广总督毕沅。”
乾隆深思片刻,点头道:“准了,按章程予以荆州知府等殉国众官追封,赐知府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说完追封恩赏,又接着道:“革去毕沅湖广总督职衔,押赴京师,听候审理!”
此言一出,一旁的颙琰立马出面求情。
“汗阿玛不可,如此弹劾疑点重重,儿臣请求派人严查!”
乾隆摇头:“颙琰啊!这是湖北巡抚惠龄与右都统成德的联奏,又有荆州满城的八旗亲属联名,所以,这湖广总督毕沅必定是贪赃枉法、养寇自重的奸佞。”
如此解释,这位后来的嘉庆帝颙琰自然还是没怎么懂,但见乾隆脸色,终究没有再说。
乾隆心中叹了口气,惠龄、成德两个的奏折有问题,这他当然能看出来,但看出来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有荆州满人的联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虽然奏折里说的不详细,但都能够上突围了,那荆州满人死伤肯定惨重。
这件事必须有人来负责,负责的不能是满人,也不能是八旗,只能是湖广总督毕沅。
乾隆也没说错,毕沅有没有养寇自重不说,但贪赃枉法肯定是有的,而且贪的特别厉害,还是与前布政使、前巡抚一起贪的。
乾隆又问:“白莲教贼寇凶悍,何人可前往从速剿贼?”
和珅说:“奴才看平苗军奏,有湖南镇筸镇总兵富志那英勇善战,可调其往荆州领兵协剿,再从湖北各地增调援兵,以及令湖北巡抚从速募兵征粮,配合剿贼。”
“可。”乾隆点头。
这件事就算揭过了,白莲教攻破了府城,看着闹得挺大,但在乾隆的眼里都不算什么。
光是乾隆一朝,打过的大战就不在少数,而阵前换总督,倒是稍稍引人关注,也只是引人关注,一个汉人总督而已,摘了就摘了。
张广泗这般赫赫有名的名将,都能阵前咔嚓,何况毕沅一个汉总督,让他给满人背血债,那都是他的荣幸,别人还没资格去背呢!
当务之急,还是优先准备来年的嘉庆登基,而他这位十全老人,禅位以后功德圆满,在位六十年都是“盛世”,也没有违背之前的承诺,不超过他皇爷爷康熙的在位时间。
要不是当年的宋真宗搞臭了泰山,乾隆都还想去泰山封禅,彰显一下功绩。
可惜去了三次,都没能拉下脸来。
太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