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和珅:先压一压,让万岁爷过个好年

乾隆看到的消息还是滞后了,这不是和珅在故意蒙蔽揽权,纯粹是湖北局势糜烂恶化的太快。

惠龄、成德这俩在弹劾奏里说聂宇是白莲教,但他终归不是白莲教,所以手段也没那么剧烈,了不起就打了一府三县的地盘,而后便是分地主的田给百姓耕种。

聂宇实际还是没有大开杀戒的,就连地主手里的浮财也没多动,顶多就是分田的时候,一些太过分的土豪劣绅被愤怒的佃户打杀。

造反就像做买卖,你得讲章程,有章法的去干,一路杀光抢光,那特么叫流寇,连反贼都算不上。

李闯王便是如此,前期流寇行径,被官兵打的抱头鼠窜,后面在谋士建议下,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才算走出了商雒山,成就了大顺永昌皇帝。

可以说,闯王最大的错处,只是败给了满清,败给了多尔衮和吴三桂。

聂宇不是白莲教,也不是流寇,所以只是看着闹得挺大,但破坏性很小,反倒那些真正白莲教的义军,旬月之间就成流寇之势。

郧阳、襄阳、施南、宜昌、荆门,四府一州之地,除开州府大城,以及个别几个乡县保全,其余各地迅速糜烂一片。

白莲教的义军往往是杀到一处,要么攻打县城,之后劫掠乡里,把粮食、百姓全都裹挟一空,将地方抢成白地,要么就不打县城,而后还是劫掠一通,所过之处都成白地。

纵使以王聪儿为“路总帅”的襄阳白莲教八军,军纪也只是稍微好上那么一点,这可是好几万人马,还是没有经过任何操练,再怎么严格约束,也总有不遵号令、烧杀抢掠的。

湖北以西已经烂成一片!

地方官没有丝毫办法,他们没有募兵权力,私自募兵形同造反,那能怎么办呢?

写折子吧!

写折子请求朝廷援兵,同时弹劾总督调兵不当、贪赃枉法。

为啥不弹劾巡抚,因为巡抚是八旗啊!

大清阶级:满清八旗大于蒙古八旗,蒙古八旗大于汉军八旗,汉军八旗大于包衣奴才,包衣奴才大于汉官。

这么一细数,惠龄这个巡抚跟毕沅这个总督,双方官秩基本平级(因为巡抚惯例有加衔),但阶级身份可是差了足足有三级,孰轻孰重,这些地方官还是分得清的。

如今年关将至,湖北以西的满清官府,大概率是过不好这个年头了,而刚回紫禁城里暂居小住的乾隆皇帝,同样也应当过不了几天顺心日子。

因为再过上几日,这些来自湖北地方官的弹劾折子,就该送到北京城了。

不对,也有可能暂且还送不到,军机处、六部、南书房可都是和珅一言堂,压一压这些弹劾奏折,让万岁爷过几天舒心日子,这可是身为奴才的本分啊!

至于湖北的乱局?

不过一帮白莲教裹挟蛊惑的愚民而已,闹得再大也是小事,还能有当年的大小金川、准噶尔汗国这些厉害?

……

荆州府地界。

聂宇目前已经割据荆州以西大半,仅有监利、公安、石首三县,名义上还在清廷治下。

之所以是名义上还在,是因为惠龄压根没考虑过这三县,在他看来,连荆州都扔给反贼了,这三县大概率也是早晚的事,保不住的。

确实保不住,这三县送往武昌的求援信,全特么泥牛入海,连个水花都没蹦出来。

“又有几个乡的佃户杀地主造反了,还请求我们派人过去给他们分田落籍?”聂宇看着秘书阁整理好送过来的文书,略微有些头疼道。

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的荆州府,属于军政分离,秘书阁、军队直属聂宇这个大将军,而其余内政、分田事务则由聂杰人这位老太爷,带着下面的一众官僚负责管理。

所以,现在秘书阁整理递上来的文书,很明显说的不是汉军辖地有佃户在杀地主造反。

而且,汉军辖地目前也不太可能还有着佃户存在,所有佃户都分田了,连带流民也都分田了。

最多就是基层官吏的数量不太够用,导致分田时有乱事发生,不是村民对分田结果不满,殴打主持清丈分田的官吏,就是几家对田界划分有着纠纷,而后互相打架斗殴。

这种事情没办法避免,就是到了几百年后,都已经工业化改革了,农村也往往会因为土地问题,发生吵架纠纷。

因为土地就那么多,好田也就那么多,再怎么细分,也总有人不满意,总有人想着占有最好、最肥的那块田。

这不是什么简单补偿多点田地就能解决的,只能纯粹水磨工夫,同时大修水利工事,扩大良田灌溉规模。

关于这事,大将军府已经在做,那些降官里还是有着能人的,不全是酒囊饭袋,酒囊饭袋也混不到府城的级别。

冯修永同样手里端着文书,笑道:“大将军,这是好事啊!非我汉军辖地百姓,主动杀地主分田,这是我汉军威名远播,已经能让百姓主动前来投奔了。”

聂宇开玩笑道:“怕不是威名远播,而是骂名远扬吧!这般搞下去,本大将军连带汉军的名声,在那些地主官老爷那里,可就彻底臭了。”

冯修永郑重说道:“乱世当用重典,为了大将军的天下大计,些许骂名算什么?便是明清两朝开国,也对地主豪绅多为苛刻,大将军这正是效仿两朝太祖事。”

聂宇同样收敛起笑容:“威名骂名,咱不在乎,既然有村子过来投奔,那就派一队人马过去,帮他们分田落籍。他们前面怎么干的咱们可以不管,但只要入了我汉军治下,就要守我们的规矩,不可滥杀,不可因分田问题,而互相械斗,更不可隐瞒田产,违者就按咱们定下的规矩来。”

“大将军说的是。”冯修永应道。

对于这些村子的投奔,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就是在故意甩锅,想把杀地主造反的事情往汉军身上推。

聂宇可以背这个黑锅,但锅不能白背,你让我去给你分田,那就得守我的规矩,我说怎么分就怎么分,你可以不满,有问题也能商量,但不能私下里动刀子解决。

更不要说什么见到别人有几亩好田,就胡乱纠结一帮人,把人抄家打杀了,完事再让汉军过去分土地。

之前聂宇在宜都就立下规矩,便是因为宜都的佃户百姓闹得太过分,土豪劣绅杀了就杀了,你还杀人全家,老弱妇孺家奴杀了干净,连条狗都没放过。

土豪劣绅杀完,又眼红那些小地主,乃至自耕农手里的地,搞得地方乡村乱成一团。

聂宇干脆出兵下乡,又以大将军府名义下令,再敢私自胡乱杀人,不经过大将军府,全都不给分田了。

这才算把乱事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