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环境志的价值

总体来看,环境志是一种结合口述史方法的环境史研究。它在环境问题、环境人物分析以及环境与自然关系等诸多方面有拓展潜力。由此出发,结合已有的实践经验,我们不妨在此大胆推测这个新兴课题在环境史领域将产生的一些影响。

第一,环境志可以为环境史研究提供更鲜活的研究资料。在早期的现当代环境史研究中,利用口述访谈或相应材料,往往是由于传统史料不足而做出的“迫不得已”的选择,而随着时代发展,即便在文献资料非常丰富的领域,环境史研究者也会主动选择利用口述访谈来收集材料。玛丽安娜·达德利(Marianna Dudley)在对英国塞汶河进行研究时提到:“对于一个对人类与特定自然环境感兴趣的历史学家来说,口述史是更自由的一种资料搜集方式。”[20]因此尽管当地历史文献对于这条久负盛名的河流已经留下了大量的记录,她还是选择了口述方法支撑一种新的视角观察,目的是让研究更自由和贴近生活。

第二,环境志还可以更深刻地剖析人类的行为和思想。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环境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以人物考察为专长的口述方法自然可以在环境意识、自然开发行为、环境知识影响的考察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环境史研究中使用的口述材料大多仅仅被用于证实环境变迁或者还原环境状况,而环境志却能够将关注重点转移到人的记忆、描述方法以及谈话过程上。与传统研究中淡化个人强调群体的趋势不同,它放大个人信息,通过收集单一个体对某一地域的所思、所想、所为,让本就不完全依赖档案材料的环境史研究更灵活而贴近生活。尽管口述材料常常因为记忆的不确定性受到诟病,但我们必须明晰,环境志的调研对象不仅是受访者的陈述内容,更是陈述过程本身提供的全部信息,后者比前者更宝贵,这种关系也被总结为“讲述事件的意义大于事件本身”[21]

第三,环境志可以更好地完成对人类—自然关系的探寻工作。口述史重现的是个人的故事,而每个人讲述故事都是一种独特的思维表达。《讲述环境史》一书中提到:“上千年来,人类用火、石头、斧子、锄犁和拖拉机来探索这片土地。他们关心它、掠夺它、照顾它,也同时生存于其中,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对这片土地的印象,再用他们的双手去创造。”[22]从这个角度看,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改造另一个变化,或者一个变化另一个适应,更应该包括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过程。人类天生就会思考与自己相关的自然,并通过讲述来表达他们的认识。近些年来口述史对于人类与自身居住地的研究,已经逐渐证明了个人故事能够展现出人们对亲近的生存空间的认知[23],人们对自己生活、居住和工作的环境最熟悉也思考最多,而口述调查可以将这部分信息完整地收录起来加以分析,借此深化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