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新思路
- 摊牌了,我是天下第一豪门
- 红薯
- 2153字
- 2025-03-30 10:54:10
之前在朝会上那一次,以蔡冒为代表,数位官员一起反对新律法的行动失败后。
邹康其实一直都在想该怎么办。
好像他们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跳出陛下设计的怪圈。
只能按照陛下希望的方向,不断地走下去。
“老爷,消息已经打听到了,今日女子书院有许多人前去报名。光计算报名女子的人数,估计也超过百人了!”
小厮赶回来,小心翼翼地说道。
每每提到这些话题的时候,他家老爷的脾气都会变得特别大!
应该是不希望类似的事情出现。
可别说了之后,让他受什么无妄之灾。
奴隶制尚且未取消的今天,作为邹家的奴仆,如果邹康一怒之下打骂,甚至是杀了小厮。
最多也只需要去衙门走个流程,交一些罚款而已。
“竟然有这么多人!”
邹康的脸色果然瞬间变得很是难看。
就和他想的一样,事情的发展正顺着陛下期待的方向而去,他们对此却毫无办法可言。
“怎么办……怎么办?”
邹康一抬头,突然看到小厮还站在旁边,顿时不满的问道:“你还在这干什么?要看我的笑话吗?”
“小的不敢,小的不敢。”
小厮心中其实是有些无语的。
没有老爷的吩咐,他敢走吗?
结果现在倒是变成他的错了!
等小厮唯唯诺诺的离开后,邹康低着头继续琢磨,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灵感还是来源于小厮刚刚带来的消息。
女子书院如今招生情况很好,但如今朝中的官员其实支持女官的真不多。
那么多来报名女子书院的女子,都是哪来的?
肯定是民间啊!
这也间接说明,如今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有更多人意识到读书能让人出人头地,甚至有条件且有意愿送家中的孩子去读书,以求他们将来能参加科举,改换门楣!
女子都有这么多,那男子呢?
毕竟无论是女官,还是女子读书,如今都只是个处于概念状态的事。
陛下虽然有心想要推行此事,但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相关政策也只是试行阶段,朝廷如今并没有明确的律法规定女官已经设立,又要如何能够担任女官。
但男子当官的事,可是一直都存在的。
既然有那么多百姓能将家中的女子送去女子书院读书,是不是意味着,有更多的百姓愿意送家中的男丁去读书?
“没记错的话,京城好像有好几家书院。如果以他们为突破口,必然能拉拢到更多人加入!
到时候,就算是陛下,面对天下万民的反对,也不可能继续固执己见吧!”
想通这一切,邹康的脸上露出了胜利者的喜悦。
尽管他脑海中仅仅只是拥有了一个方向和概念,心中却已经宛如看到了最终的胜利。
接下来,就是他操作的机会了。
这件事若是能办成,定然能够在青史留名!
京城作为华国的首都,的确存在几家书院。
前朝时,曾经出现过国子监。
是大乾皇室与世家联合创办,表面上说的是为国家培养更多栋梁之材,但实际上国子监招收学生,只针对各世家。
相当于是世家和皇室将最好的资源都放在一起创办了一家书院,主旨在于垄断最优秀的教育资源,让自家子弟能先人一步。
这样就算是有科举存在,各大世家也能牢牢把控先机。
只是随着大乾进入末年,各世家心思各异,且以五姓七家为首的几大世家,甚至动了反心。
开始圈养私兵,想要改朝换代。
国子监这样供各大家族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渐渐不再受重视。
各家族不再派遣大儒担任老师,而是各家培养各家子弟,皇室又因为渐渐式微,没办法笼络优秀的人才。
导致国子监没落,在华国建立之初,便已经被彻底取缔。
原隶属于国子监的那块地方,被后来的大儒方文修租下,创建了如今的文修书院。
这里,也是邹康的第一个目标。
“文修书院,闲人免进。”
门口的门房看着邹康,目光警惕。
文修书院的管理属于比较严格的那种,如同大多数书院一般,平日里不允许学子随意出入,吃住都在书院当中。
只有偶尔的假期,学生才能回家探亲。
至于外人?
那更不能随便进入了!
“吾乃礼部郎中邹康,今日前来拜访方山长。”
邹康客气地说道。
虽说文修书院也才刚刚建立不久,在培养学生方面,并没有什么响亮的名声。
但冲着方文修这位大儒的名号,前来报名,来书院读书的人,其实也不少。
如果不是有官身,邹康怀疑自己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
“请稍后,小人现在就去请示山长。”
门房不敢擅自做决定。
于是赶去通知方文修,不多时,邹康就获得了批准,在门房引领下进入了山长的书房。
“拜见方山长。”
邹康在这方面的礼节做得还是很到位,哪怕已经是朝中五品官,面对很有名望的大儒依旧很客气。
方文修自然也很欣慰,邹康是个年轻人,且是朝中官员。
能对他如此客气尊重,也让他倍儿有面子!
“不知道邹大人此番前来我文修书院,可是有何事?”
方文修好奇的问道。
虽说人是放进来了,但邹康到底为何而来?
这一点,还是个问题!
他们过去可没有任何交集,也并不认识。
“方山长作为当世大儒,想来也有不少学生在朝为官,不知您可否听闻最近朝廷准备颁布的新律法?”
邹康也没说太多客套话。
必须要让方文修对于事情足够重视,后面的内容才好继续。
所以上来他就直奔主题!
方文修一愣。
书院虽说还没培养出什么参加科举并取得好名次,进入官场的学生。
可不代表方文修自己没有!
正如邹康所说,能成为当世大儒,很重要的判断依据,除了是否有编著自己的书籍外。
另外就是是否培养出足够优秀的学生。
有时候学生的优秀,往往也能够证明老师的出色!
而方文修的学生中,在朝为官的不在少数,虽说这些人的官职可能不够高,连面前的邹康都比不上。
但在消息获取方面,还是比那些没有资源的人,更轻松一些。
“老夫的确略有耳闻,不过邹大人,你专门来寻老夫,就是为了这新律法的事?”
方文修十分不解。
朝廷的律法,和他一个书院的山长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