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驻村

这场会议开在晚上,金色的灯笼悬在众人头顶,这是知府的法器,被张太虚祭练后成了一件照明的法器。

女人们拘谨的坐在椅子上,虽然是风俗业从业者,在从良后比一般人还要重视那些规矩。

正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很少主动的表现自己,以证明自己没有什么才。

听到张太虚要成立妇女会的消息,很多人还是不知所措,也不晓得怎么办,一个个沉闷的像是哑巴。

“我也知道你们听不懂,长话短说,你们选人出来。她为你们争取利益,都回去选一下吧,两天后我要开会。”

张太虚举起茶杯,里面盛的是清水。

“我们自由会相信,人就是人,不是什么奴隶,但是所有人都要工作,为了自由!干杯!”

张太虚的话很有感染力,女人们虽然听不懂别的。

但是听懂了要她们工作,有工作总比没工作好,也将杯中水喝进了肚。

次日,光旭六年旧历九月二十一日。

龙江府衙里面刚翻修完毕的一处厢房,改名为法院,这原来是吏员们办公的地方。

法院院长就是于世韬,他现在是龙江府的风云人物,权力的滋味让这个七旬老人变得生龙活虎,一副大权在握的模样。

今天则要对犯了,黄赌毒三种罪的老板和从犯,进行审判。

由于世韬罗列了他们许多罪状,说是罪恶滔天也不为过。

正所谓是破鼓万人锤,像这些人平日做的那些勾当,被揭发出来连带自己招供的事,能够痛快的被砍头,就是一件幸运的事了。

因为张太虚废掉了连坐,保留了砍头和监禁。

除此之外的刑罚就都不在法条中出现。

而且不是只杀男的不杀女的,在张太虚刻意的安排下,有些罪过明显不致死的妓女,也是要死的。

这就是一种无法避免的代价,那么这种代价是什么呢。

就是让老百姓明白,该死的女人已经死完了,剩下的人都是好女人。

这很残忍,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不死人这件事没办法了结,不死人就总有人拿这件事说事。

宣判了死刑,当天就要执行,行刑的地方就在,龙江府南门外的空地上,这里阳气最盛。

围观的人,不止有龙江府周围的老百姓,还有自由会的女眷们,里里外外围了三四千人。

她们看着,曾经关系或好或差的人,被一刀砍死,都有劫后余生之感。

有人活的堂堂正正,有人就要背负屈辱死去,这有什么办法?

一个人如果不彻底的从环境中走出,就无法很好的进入新环境。

人死了没人收尸,女眷们向自己的丈夫要了些钱,凑了三百大洋,买了一片荒山将人埋了。

姚江汉特意看了这荒山,将好风水断了根,确保不会有什么阴邪出现。

又过一日,自由会开会,二十五个女人代表参加,这场会议也是为她们开的。

“同志们,这是妇女会的新同志,请鼓掌欢迎!”

一阵掌声响起,妇女们有点不知所措。

“好了,今天这个会议主要是为了做出以下安排。”

张太虚顿了顿,目光从一开始的温和转为审视。

“都安静,龙江府下辖两个县,叫做龙江县和甘南县,至于村子有二十三个。”

“在龙江府周围有十个村,大多都是满人居多,汉人的村落基本上只有一两个,现在想想也是十分的难以控制。”

“所以,我打算让你们,三十人为一队,分村落驻扎,为驻村官兵。

一来征召民兵守卫村庄,二来也为村中百姓做点贡献,三来若有异样也好上报给我。”

此言一出,立刻就有人举手发言:“我们不懂满语,怎么跟他们交流。”

张太虚挠了挠头,这事他确实没想过,平常自己通灵一下就行。

“这件事好办,我去县衙找于世韬让他出人教你们学满语。”

“啊?我们还要学满语?”有士兵立刻站起,发出反对意见。

“不学就别当官了,老实做一辈子大头兵。”张太虚不客气的回怼道。

“这不民主!”

张太虚没搭理他,看着众人说的风生水起,女性们由于这件事也和他们切身利益相关,也开始讨论。

这件事最终还是投票解决问题,满语肯定是没人愿意学,但是可以花钱来找会满语的向导。

至于为什么是三十人驻扎一个村子呢,张太虚害怕人少了镇不住场子。

越是愚昧的地方越容易听人摆布,什么这个萨满,那个大仙,张太虚见得多了,大多数都是虚有其表。

张太虚见这项命令通过,又说了下一道提议,给每个女人每个月发两块银元的辛苦费,由会里出钱。

此提议自然是全票通过,但也引起了矿工们的不满,他们也有老婆为什么不给他们老婆发钱。

“你们老婆入会了吗?”

矿工们恍然大悟,原来入会就给发钱,可当他们听说入会的条件是男女平等后,却不愿意让自己的老婆入会了。

张太虚不屑摇了摇头,自己把种子种在地里,迟早有一天会发芽的。

人心都是向往自由的,哪怕是作为一个没有自由的劳动力,也要因为占用了他的自由而付给他钱。

某位大文人,拿自由和面包做比喻,他说的没错,可是那是站在文人的立场上说的话。

他不缺吃喝也不缺女人,他是有资格说这话的,真让他饿极了,他就顾不得自由了,这种人也是求生意志极为顽强的。

九月二十日,三百骑兵六百匹马,带着夫人和县衙的公文,去往村中驻扎。

其实这公文跟没有一样,当兵的大字不识一个,老百姓里很难找出一个识字的。

而妇女们多少认识几个字但不会写,其中还有俄国的女人,她们甚至可以说俄语,并且会写俄文。

这也是因为县城这种地方人口比较密集,而文字使用的就会比较多,耳濡目染自然能接触到文字。

村里的老百姓一辈子出不了一亩三分地,而且朝廷也不想让他们往别的地方去,常常一辈子就待在深山老林里,识字就没有意义。

当然你说满文那也是字,但是满文他们也不一定能接触到,那属于祭祀专属权力。

都让老百姓识字了,他们拿什么挣钱,这都是糊口的手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