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風脉浮而緩

傷風者,人被風寒所感,頭目不清,鼻流清涕,咳嗽聲重,鼻塞惡風者,當以發散爲主,九味羌活湯換白术及參蘇飲、人參敗毒散、百解散之類。至於遇寒暄時發喘嗽者,内熱外寒者,寒包熱也,宜以九寶湯爲主。如不愈,瀉白散尤妙。

○傷風主方

川芎 白芷 蘇葉 香附各一錢 陳皮 防風 羌活各八分 甘草五分

右用薑三片,葱白三寸,水一鍾半,煎八分,食後熱服。○有痰,加半夏一錢。咳嗽,加杏仁、桑白皮各八分、五味子十粒。此方春月傷風尤妙。

人參敗毒散

治感冒風寒,憎寒壯熱,惡風,口乾,頭疼體痛,咳嗽,鼻塞聲重,并瘟疫、熱毒等證。

柴胡 桔梗 羌活 獨活 茯苓 川芎 前胡 枳殼各一錢 人參五分 甘草三分 薄荷少許

右剉劑,生薑煎服。○傷寒頭痛身痛,項強壯熱,惡寒口乾,心中蘊熱,加黃芩。○傷寒鼻塞聲重,咳嗽吐痰,加半夏、杏仁。○四時瘟疫,衆人病一般者,加葛根。○一切火熱之症,加連翹、梔子、枯芩、黃連、玄參、天花粉、玄明粉。○因酒毒發熱作渴,加黃連、乾葛。○頭目腫痛,因風寒所感者,加防風、芥、歸尾、赤芍,去參、苓。○脚氣流注,踝上焮熱赤腫,寒熱如瘧,自汗惡風,加大黃、蒼术。○乳癰便毒,憎寒壯熱,或頭痛者,加薑蠶1、金銀花、貝母、青皮、天花粉、白芷、歸尾。○小兒痘疹初起,發熱頭疼,疑似之間,加天麻、防風、芥、地骨皮,去茯苓。○癰疽發背,一切無名腫毒,發熱頭痛,狀似傷寒,加防風、芥、連翹、銀花。

1 薑蠶:原作“姜蟲”。僵蠶别名作“天蟲”,不作僵蟲。而古代僵蠶有用薑制者,故不改“薑”字,改“蟲”爲“蠶”。後同徑改。

參蘇飲

治四時感冒,頭痛發熱,鼻塞聲重,唾涕稠粘,咳嗽吐痰,中脘痞滿,嘔吐痰飲。保和脾胃,一切内外所感,小兒、室女并皆治之。

人參五分 紫蘇葉1一錢 陳皮去白 半夏 茯苓 桔梗 前胡 枳殼麩炒 乾葛各八分 炙甘草五分

1 葉:此下原衍“各”字,據文義刪。

右水二鍾,生薑五片,大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服。加木香尤妙。○肺燥,去陳皮、半夏,加瓜、杏仁。○咳嗽加五味、杏仁。○久嗽有肺火,去人參,加桑白皮、杏仁。○熱甚,加黃芩、柴胡。○頭痛甚者,加川芎、細辛。○嘔逆,加砂仁。○泄瀉,加蓮肉、乾山藥、或加芪、术、扁豆。○汗多,加黃芪、桂枝。○胃脘痛,加廣木香。○心悸健忘,加茯神、石菖蒲。○煩燥不寐,加山梔、酸棗仁。○鼻衄,加山梔、茅根。○不思飲食,加白术、砂仁。

加減消風百解散

治冬月傷感風寒,頭痛項強,肚熱惡寒,身體煩痛,四肢倦怠,痰壅喘嗽,涕唾稠粘,自汗惡風,并宜服。

川芎 白芷 陳皮各一錢 蒼术一錢五分 紫蘇一錢 麻黃一錢 桂枝八分 甘草五分

右用薑三片,葱白三根,烏豆一撮,水一鍾半,煎一鍾,溫服。以汗爲度,無汗再服。

金沸草散

治胃風咳嗽,鼻塞聲重,頭痛發熱。

旋覆花 前胡 半夏薑制 細辛各一錢 甘草二分 白茯苓一錢芥 桑白皮 杏仁去皮、尖 紫蘇 桔梗各八分

右用薑三片,白水煎,熱服。

華蓋散

治傷風之症,肺感寒邪,咳嗽聲重,膈滿,頭目昏眩。

紫蘇 陳皮 桑白皮 赤茯苓 麻黃 杏仁 甘草

右水煎服。

蘇沉九寶湯

治傷風寒,喘嗽神效。

麻黃 杏仁去皮、尖 大腹皮 紫蘇葉 甘草 薄荷 桑白皮 陳皮 烏梅一個

右薑三片,煎服。

附 初起發散傷風單方

用紫蘇葉二錢 油核桃五個 生薑三片 葱白二根

水二鍾,煎一鍾,熱服,微汗卽解。夏月不用葱,此方極效,甚便出路荒僻無醫之處用。

一方

治傷風咽喉癢痛,失聲不語。用杏仁、桂心各一兩,同研匀,用半熟蜜和如櫻桃大,新綿裹,不時含之,嚥津大效。

一方

治傷風鼻塞,用麻鞋燒灰,吹鼻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