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科百效全書(校點本)
- (明)龔居中編輯 張志斌校點
- 6403字
- 2025-03-18 22:12:22
藥性纂要
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榮養衛。肺中實熱,并陰虚火動,勞嗽吐血勿用。肺虚氣短,少氣虚喘,煩熱,去蘆用之。反蒺藜1。
1 蒺藜:當爲“藜蘆”之誤。據《證類本草》卷二《序例下·草藥上部》云:“人參:茯苓爲使,惡溲疏,反藜蘆。”
黃芪性溫,收汗固表,托瘡生肌,氣虚莫少。得防風其功愈大。用綿軟箭幹者,蜜水浸,炒用之。
白术甘溫,健脾強胃,止瀉除濕,兼驅2痰痞。去蘆、油。
2 驅:原作“歐”。本書多處將“驅”誤作“歐”或“敺”,據文義改。後同徑改。
茯苓味淡,滲濕利竅。白化痰涎,赤通水道。去皮。
甘草甘溫,調和諸藥。炙則溫中,生則瀉火。解百藥毒。反甘遂、海藻、大戟、芫花。梢去尿管澀痛;節消癰疽、焮腫3;子除胸熱;身生炙隨用。
3 腫:原作“瘇”。瘇,与“腫”同音,本義爲足腫。古醫籍常用作“腫”字異寫,因改。後同徑改。
當歸性溫,生血補心,扶虚益損,逐瘀生新。頭止血上行,身養血中守,尾破血下流,全活血不走。酒浸洗淨。體肥痰盛,薑汁漬,曬乾用。
川芎味溫,能止頭痛,養新生血,開鬱上行。不宜單服,久服令人暴亡。
白芍酸寒,能收能補。瀉痢腹疼,虚寒勿與。下痢用炒,後重用生。
赤芍酸寒,能瀉能散。破血通經,產後勿犯。
生地微寒,能清濕熱。骨煩勞,兼消瘀血。勿犯鐵器,忌三白,薑汁浸炒,不泥膈痰。
熟地微溫,滋腎補血,益髓填精,烏髭黑髮。酒浸用,勿犯鐵器,忌三白。
麥門甘寒,解渴袪煩,補心清肺,虚熱自安。溫水漬,去心,不令人心煩。
天門甘寒,肺痿肺癰,消痰止嗽,喘熱有功。溫水漬,去心、皮。
黃連味苦,瀉心除痞,清熱明眸,厚腸止痢。去鬚生用,瀉心清熱。酒炒厚腸胃,薑制止嘔吐。
黃芩苦寒,枯瀉肝火,子清大腸,濕熱皆可。去皮、屑。枯飄者治上焦,條實者治下焦。
黃柏苦寒,降火滋陰,骨濕熱,下血堪任。去粗皮,切片。蜜炒、酒炒、人乳炒、童便炒,或生用,隨病用之。
梔子性寒,解鬱除煩,吐衄胃痛,火降小便。清上焦鬱熱。用慢火炒黑,清三焦實火;生用,能清曲屈之火。
連翹寒苦,能消癰毒。氣聚血凝,濕熱堪逐。去心。
石膏大寒,能瀉胃火,發渴頭疼,解肌立妥。
知母味苦,熱渴能除,骨有汗,痰咳皆舒。去皮毛,忌鐵器。生用瀉胃火,酒炒瀉腎火。
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癰肺痿,開鬱除煩。去心。
大黃苦寒,破血消瘀,快膈通腸,破除積聚。酒炒,上達巔頂;酒洗,中至胃脘1;生用下行。
1 脘:原作“腕”。此乃“脘”字之音訛。胃脘,爲常用中醫解剖名詞,不作“胃腕”,因改。後同徑改。
芒硝苦寒,實熱積聚,蠲痰潤燥,疏通便閉。卽朴硝用水煎煉,傾入盆内,結成芒硝也。
柴胡味苦,能瀉肝火,寒熱往來,瘧疾均可。去蘆。
前胡微寒,寧嗽消痰,寒熱頭疼,痞悶能安。去蘆、毛,軟者佳。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疼可逐。
桔梗味苦,療咽痛腫,載藥上升,開胸利壅。去蘆。
紫蘇味辛,風寒發表,梗下諸氣,消除脹滿。
麻黃味辛,解表出汗,身熱頭疼,風寒發散。止汗用根。
葛根味甘,傷寒發表,溫瘧往來,止渴解酒。
薄荷味辛,最清頭目,袪風化痰,骨宜服。
防風甘溫,能除頭暈,骨節痹痛,諸風口噤。去蘆。
芥味辛,能清頭目,表汗袪風,治瘡消瘀。
滑石沉寒,滑能利竅,解渴除煩,濕熱可療。白色者佳,雜色者有毒。
細辛辛溫,少陰頭痛,利竅通關,風濕皆1用。去上葉。
1 皆:原字闕損。據《證類本草》卷六“細辛”引《神農本草經》主“風濕痹痛”意,補出此字。
羌活微溫,袪風除濕,身痛頭疼,舒筋治2骨。
2 治:原字闕損。據《證類本草》卷六“獨活”引《日華子本草》羌活治“筋骨拳挛”及“骨节酸疼”意,兼參殘餘笔畫,補出此字。
獨活甘苦,頸項難舒,兩足濕痹,諸風能除。
白芷辛溫,陽明頭痛,風熱瘙癢,排膿通用。
藁本氣溫,除痛巔頂,寒濕可除,風邪可屏。
香附味甘,快氣開鬱,止痛調經,更消宿食。忌鐵器,樁去毛。
烏藥辛溫,心腹脹痛,小便滑數,順氣通用。
枳實味苦,消食除痞,破積化痰,衝牆倒壁。水漬軟,切片,麵炒。
枳殼微溫,快氣寬腸,胸中氣結,脹滿堪嘗。水漬軟,去穰,麩炒。氣血弱者勿與枳殼,損氣也。
白蔻辛溫,能卻瘴3翳,益氣調元,止嘔翻胃。
3 瘴:當爲“障”字音訛。
陳皮甘溫,順氣寬膈。留白和脾,消痰去白。用溫水略洗淨,不可用水久泡,則滋味盡去。
蒼术甘溫,健脾燥濕,發汗寬中,更袪瘴疫。米泔水浸二宿,搓去黑皮,切片。
青皮苦寒,能攻氣滯,消堅平肝,安脾下食。少用熱水浸透,去穰曬乾。
厚朴苦溫,消脹除滿,痰氣瀉痢,其功不緩。去粗皮,薑汁浸炒,亦有生用者。
南星性熱,能治風痰,破傷跌打,風疾皆安。生薑湯泡透,切片,薑汁浸炒。用一兩研末,臘月黑牯牛膽,將末入攪匀,背風處陰乾,名牛膽1南星。
1 膽:原作“胋”。同“膽”,據改。後同徑改。
半夏味辛,健脾燥濕,痰痿頭疼,嗽吐堪入。生薑湯泡透,切片,再用薑汁浸炒用。如治風痰,用牙皂白礬、生薑煎湯泡透,炒乾用。
藿香辛溫,能止嘔吐,發散風寒,霍亂爲主。
檳榔辛溫,破氣殺蟲,逐水去痰,專除後重。
腹皮微溫,能下膈氣,安胃健脾,浮腫消去。此有鴆糞毒,用黑豆汁洗淨,曬乾。
香薷味辛,傷暑便澀,霍亂水腫,除煩解熱。
扁豆微涼,轉筋吐瀉,下氣和中,酒毒能化。
猪苓味淡,利水通淋,消腫除濕,多服損腎。去砂石。
澤瀉苦寒,消腫止渴,除濕通淋,陰汗自遏。
木通性寒,小腸熱閉,利竅通經,最能導滯。去皮。
車前氣寒,溺澀眼赤,小便能通,大便能實。
地骨皮寒,解肌退熱,有汗骨,強陰涼血。
木瓜味酸,濕腫脚氣,霍亂轉筋,足膝無力。
威靈苦溫,腰膝冷痛,積痰痃癖,風溫通用。
牡丹苦寒,破血通經,血分有熱,無汗骨。
玄參苦寒,清無根火,滑腫骨,補腎亦可。肉堅黑者佳。
沙參味苦,消腫排膿,補肝益肺,退熱除風。
丹參味苦,破積調經,生新去惡,袪除帶崩。
苦參味苦,癰腫瘡疥,下血腸風,眉脱赤癩。
龍膽苦寒,療眼赤疼,下焦濕腫,肝經熱煩。
五加皮寒,袪痛風痹,健步堅筋,益精止瀝。
防己氣寒,風濕脚痛,熱積膀胱,消癰散腫。去皮,酒浸洗。
地榆沉寒,血熱堪用,血痢帶崩,金瘡止痛。胃弱者少用。
茯神補心,善鎮驚悸,恍惚健忘,除怒恚心。去皮、木。
遠志氣溫,能驅驚悸,安神鎮心,令人多記。用甘草湯漬一宿,透,去骨,曬乾用。
酸棗味酸,斂汗袪煩,多眠用生,不眠用炒。去殼。
菖蒲性溫,開心通竅,去痹除風,出聲至妙。
柏子味甘,補心益氣,斂汗扶陽,更除驚悸。
益智辛溫,安神益氣,遺溺遺精,嘔逆皆治。去殼。
甘松味香,善除惡氣,浴體香肌,心腹痛已。
小茴性溫,能除疝氣,腹痛腰疼,調中暖胃。鹽湯浸炒。
大茴味辛,疝氣脚氣,腫痛膀胱,止嘔開胃。
乾薑味辛,表解風寒,炮苦逐冷,虚熱尤堪。
附子辛熱,性走不守,四肢厥逆,回陽功有。厥冷回陽用生,引諸藥行經用麵裹火煨,去皮、臍,切四片,用童便浸透,燒乾。
川烏大熱,搜風入骨,濕痹寒疼,破積之物。
木香微溫,散滯和胃,諸氣能調,行肝瀉肺。
沉香降氣,暖胃追邪,通天徹地,衛氣堪誇。
丁香辛熱,能除寒嘔,心腹疼痛,溫胃可曉。氣血勝者勿與丁香,以其益氣也。
砂仁性溫,養胃進食,止痛安胎,通經破滯。
蓮肉味甘,健脾理胃,止瀉澀精,清心養氣。
肉桂辛熱,善通血脉,腹痛虚寒,溫補可得。
桂枝小梗,橫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手足痹。
吳茱辛熱,能調疝氣,臍腹寒疼,酸水通治。去梗砂1。
1 砂:當爲“炒”字之形訛。
延胡氣溫,心腹卒痛,通經活血,跌蹼血崩。
薏苡味甘,專除濕痹,筋節拘攣,肺癰肺痿。去殼淨。
肉蔻辛溫,脾胃虚冷,瀉利不休,功可立等。麵裹煨熟,切碎;紙包,捶去油。
草蔻辛溫,治寒犯胃,作痛嘔吐,不食能治。
訶子味苦,澀腸止痢,痰嗽喘急,降火斂肺。
草果味辛,消食除脹,截瘧逐痰,解溫辟瘴。
常山苦寒,截瘧損痰,解傷寒熱,水脹能寬。酒浸,切片。
良薑性熱,下氣溫中,轉筋霍亂,酒食能攻。
山查味甘,磨消肉食,療疝催瘡,消膨健胃。炒,用溫水潤透,去子取肉。
神麯味甘,開胃消食,破結逐痰,調中下氣。炒。
麥芽甘溫,能消宿食,心腹膨脹,行血散滯。用大麥生芽,炒用。
蘇子味辛,驅痰降氣,止咳定喘,更潤心肺。炒。
白芥子辛,專化脅痰,瘧痞塊,服之能安。炒。
甘遂苦寒,破癥消痰,面浮蠱脹,利水能安。反甘草。
大戟甘苦,消水利便,腫脹癥堅,其功瞑眩。反甘草、海藻。
芫花寒苦,能消脹蠱,利水瀉濕,止咳痰吐。反甘草。
商陸辛甘,赤白各異,赤者消腫,白利水氣。
海藻鹹寒,消癭散癧,除脹破癥,利水通閉。反甘草。
牽牛苦寒,利水消腫,蠱脹痃癖,散滯除壅。妊娠忌服。黑者屬水,力速。白者屬金,效遲。研爛,取頭末用。
葶藶苦辛,利水消腫,痰咳癰瘕,治喘肺癰。
瞿麥辛寒,專除淋病,且能墮胎,通經立應。
三棱味苦,利血消癖,氣滯作疼,虚者當忌。醋浸透,炒。
莪术溫苦,善破痃癖,止痛消瘀,通經最宜。醋浸炒。
五靈味甘,血痢腹疼,止血用炒,行血用生。
乾漆辛溫,通經破瘕,追積殺蠱,效如奔馬。炒。
蒲黃味甘,逐瘀止崩,補用須炒,破血宜生。
蘇木甘鹹,能行積血,產後月經,兼醫撲跌。
桃仁甘寒,能潤大腸,通經破瘀,血瘕堪嘗。水泡,去皮、尖。
紅花辛溫,最消瘀熱,多則通經,少則養血。
薑黃味辛,消癰破血,心腹瘀痛,下氣最捷。大者爲薑黃。
鬱金味苦,破血生肌,血淋溺血,鬱結能舒。小者爲鬱金
金銀花甘,療癰無對。未成則散,已成則潰。
漏蘆性寒,袪惡瘡毒,補血排膿,生肌長肉。
蒺藜味苦,療瘡瘙癢,白瘢頭瘡,翳除目朗。
白及味苦,攻專收斂,腫毒瘡痬,外科最善。
蛇床辛苦,下氣溫中,惡瘡疥癩,逐瘀袪風。
天麻辛味,能驅頭眩,小兒驚癇,拘攣癱瘓。
白附辛溫,治面百病,血痹風瘡,中風諸證。
全蝎味辛,卻風痰毒,口眼喎斜,風癇發搐。
蟬蜕甘平,消風定驚,殺疳除熱,退翳侵明。
僵蠶味鹹,諸風驚癇,濕痰喉痹,瘡毒瘢痕。
木鱉甘溫,能追瘡毒,乳癰腰疼,消腫最速。去殼。
蜂房鹹苦,驚癇瘓瘲,牙疼腫毒,瘰癧腸癰。
花蛇溫毒,癱瘓喎斜,大風疥癩,諸毒彌佳。
槐花味苦,痔漏腸風,大腸熱痢,更殺蛔1蟲。
1 蛔:原作“蚘”。同“蛔”,據改。後同徑改。
鼠粘子辛,能消瘡毒,癮瘡風熱,咽疼可逐。一名牛蒡子,一名大力子。
茵陳味苦,退疸除黃,瀉濕利水,清熱爲涼。
蔓味苦,頭痛能醫,拘攣濕痹,淚眼堪除。
兜鈴苦寒,能熏痔漏,定喘消痰,肺熱久嗽。
百合味甘,安心定膽,止嗽消浮,癰疽可啖。
秦艽微寒,除濕榮筋,肢節風痛,下血骨。
紫菀苦辛,痰喘咳逆,肺痰吐膿,寒熱并濟。酒洗。
款花甘溫,理肺消痰,肺癰喘咳,補勞除煩。
金沸草寒,消痰止嗽,明目袪風,逐水尤妙。
桑皮甘辛,止嗽定喘,瀉肺火邪,其功不淺。
杏仁溫苦,風痰喘嗽,大腸氣閉,便難切要。水泡,去皮、尖、雙仁,有毒勿用。
烏梅酸溫,收斂肺氣,止渴生津,能安瀉痢。
天花粉寒,止渴袪煩,排膿消毒,善除熱痰。卽栝根。
密蒙花甘,主能明目,虚翳青盲,服之效速。
菊花味甘,除熱袪風,頭眩目赤,收淚有功。家園内黃菊小花甘甜者佳。酒浸,曬乾用。
木賊味甘,益肝退翳,能止月經,更消積聚。
決明子甘,能除肝熱,目疼收淚,仍止鼻血。
羚羊角寒,明目清肝,卻熱解毒,補智能安。
龜甲味甘,滋陰補腎,逐瘀續筋,更醫顱顖。
鱉甲酸平,勞嗽骨,散瘀消腫,去痞除崩。
海螵蛸鹹,破血除癥,通經水腫,目翳心疼。
犀角酸寒,化毒辟邪,解熱止血,消腫毒蛇。
火麻味甘,下乳催生,潤腸通結,小水能行。
山豆根苦,療咽腫痛,敷蛇蟲傷,可救急用。一名金鎖匙,用根,口嚼汁吞,止咽喉腫痛。
益母草甘,女科爲主,產後胎前,生新去瘀。忌犯鐵器。
紫草苦寒,能通九竅,利水消膨,痘疹最要。
地膚子寒,去膀胱熱,皮膚瘙癢,除熱甚捷。
楝1根性寒,能追諸蟲,疼痛一止,積聚立通。
1 楝:原作“練”。雖通“楝”,此爲藥名,改用正字。後同徑改。
樗根味苦,瀉痢帶崩,腸風痔漏,燥濕澀精。
澤蘭甘苦,癰腫能消,打撲傷損,肢體虚浮。
瓜蒂苦寒,善能吐痰,消身浮腫,并治黃疸。
巴豆熱辛,除胃寒積,破癥消痰,大能通利。去皮、心、膜,或生或熟,聽用。
牙皂味辛,通利關竅,敷腫痛消,吐風痰妙。
班猫有毒,破血通經,諸瘡瘰癧,水道能行。
胡黃連苦,治勞骨,小兒疳痢,盜汗虚驚。
史君甘溫,消疳清濁,瀉痢諸蟲,總能除卻。去殼取肉。
赤石脂溫,保固腸胃,潰瘍生肌,澀止瀉痢。
青黛酸寒,能平肝木,驚癇疳痢,兼除熱毒。
阿膠甘溫,止咳膿血,吐衄胎崩,虚羸可啜。粉炒成珠。
白礬味酸,善解諸毒,治證多能,難以盡述。
五倍苦酸,療齒疳,痔癬瘡膿,兼除風熱。
玄明味辛,能蠲宿垢,化積活痰,諸熱可療。用朴硝一斤、蘿蔔一斤同煮,蘿蔔熟爲度;綿紙濾過,瓷2盆内露一宿,收之。宜冬月制。
2 瓷:原作“磁”。此處同“瓷”,據改。後同徑改。
通草丸甘,善治膀胱,消癰散腫,能通乳房。
枸杞甘溫,添精固髓,明目袪風,陰與陽起。酒洗。
黃精味甘,能安臟腑,五勞七傷,此藥大補。洗淨,九九曬用之。鉤吻略同,切勿悮用。
何首烏甘,添精種子,黑髮悦顏,長生不死。忌犯鐵器。九九曬用之。
五味酸溫,生津止渴,久嗽虚勞,金木枯竭。此酸味斂束,不宜多。多用閉其邪,恐致虚熱。
山茱性溫,澀精益髓,腎虚耳鳴,腰膝痛止。名石棗,酒浸熟,取肉去核。而核反能泄精。
石斛味甘,卻精定志,壯骨補虚,善驅冷閉。去根,酒洗。
破故紙溫,腰膝酸痛,興陽固精,鹽酒炒用。卽補骨脂。
薯蕷甘溫,理脾止瀉,益腎補中,諸虚何怕。卽乾山藥。
蓯蓉味甘,峻補精血。若驟服之,反動便滑。忌犯鐵器。洗去淨甲。
菟絲甘平,夢遺滑精,腰疼膝冷,添髓強筋。水淘淨用,同入砂罐内煮爛,搗成餌,曬,入藥用。
牛膝味苦,除濕痹痿,腰膝酸疼,益陰補髓。去蘆,酒洗用。
杜仲辛溫,強筋壯骨,足痛腰疼,小便淋瀝。去皮,酒和薑汁炒,去絲。
巴戟辛甘,大補虚損,精滑夢遺,強筋固本。酒浸,捶去骨,曬乾用。
龍骨味甘,夢遺精泄,崩帶腸癰,驚癇風熱。
虎骨味辛,專治脚膝,定痛追風,能壯筋骨。
胡巴溫暖,補腎臟虚,膀胱諸疝,脹痛皆除。
鹿茸甘溫,益氣滋陰,泄精溺血,崩帶堪任。
牡蠣微寒,澀精止汗,崩帶脅疼,老痰袪散。左顧者佳。
楝子味苦,膀胱疝氣,中濕傷寒,利水之劑。
萆薢甘苦,風寒濕痹,腰背冷疼,添精益氣。
寄生甘苦,腰痛頑麻,續筋壯骨,風濕尤佳。
續斷味辛,接骨續筋,跌撲折損,且固遺精。
麝香辛暖,善通關竅,伐鬼安驚,解毒甚妙。
乳香辛苦,療諸惡療,生肌止痛,心腹尤良。
没藥溫平,治瘡止痛,跌打損傷,破血通用。
阿魏性溫,除癥破結,卻鬼殺蟲,傳屍可滅。
水銀性寒,治疥殺蟲,斷絶胎孕,催生立通。
靈砂性溫,能通血脉,殺鬼辟邪,安魂定魄。
砒霜有毒,風痰可吐,截瘧除哮,能消沉痼。
雄黃甘辛,辟邪解毒,更治蛇虺,喉風瘜肉。
珍珠氣寒,鎮驚除癇,開聾磨翳,止渴墜痰。
牛黃味苦,大治瘋痰,安魂定魄,驚癇靈丹。
琥珀味甘,安魂定魄,破瘀消癥,利水利塞。
血竭味鹹,跌撲傷損,惡毒瘡癰,破血有凖。
硫黃性熟,掃除疥瘡,壯陽逐冷,寒邪敢當。
龍腦味辛,目痛喉痹,狂燥妄語,真爲良劑。
蘆薈氣寒,殺蟲消瘡,癲癇驚搐,服之立安。
硇砂有毒,潰癰爛肉,除翳生肌,破癥消毒。
硼砂味辛,療喉腫痛,膈上熱痰,噙化立中。
朱砂味甘,鎮心養神,驅邪殺鬼,定魄安魂。
竹茹止嘔,能除寒痰,胃熱咳噦,不寐安歇。用青皮,刮下用。
竹葉味甘,退熱安眠,化痰定喘,止渴消煩。
竹瀝味甘,能虚痰火,汗熱煩渴,效如開鎖。
燈草味甘,通利小水,癃閉成淋,濕腫爲最。
艾葉溫平,驅邪逐鬼,漏血安胎,心疼卽愈。
川椒辛熱,袪邪逐冷,明目殺蟲,溫而不猛。
胡椒味辛,心腹冷痛,下氣溫中,跌撲堪用。
石蜜甘平,入藥煉熟,益氣補中,潤燥解毒。
葱白辛溫,發表出汗,傷寒頭痛,腫痛皆散。
韭味辛溫,袪除胃熱,汗清血瘀,子醫夢泄。
大蒜辛溫,化肉消穀,解毒散癰,多用傷目。
食鹽味鹹,能吐中痰,心腹卒痛,過多損顏。
茶茗味苦,熱渴能濟,上清頭目,下消食氣。
酒通血脉,消愁遣興。少飲壯神,過則損命。
醋消腫毒,積瘕可去,產後金瘡,血暈皆治。
淡豆豉寒,能除懊憹,傷寒頭疼,兼理瘴氣。
紫河車甘,療諸虚損,勞瘵骨,培植根本。
天靈蓋咸,傳屍勞瘵,瘟瘧血崩,投之立瘥。
人乳味甘,補陰益陽,悦顏明目,羸瘦仙方。
童便氣涼,撲損瘀血,虚勞骨,熱嗽尤捷。
生薑性溫,通暢神明,痰嗽嘔吐,開胃極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