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一支奇兵,神兵天降

诸葛尘与黄华的对话,躺在病床上的诸葛亮听得一清二楚。

这些对话,也让他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特别是那一条条有关子午谷奇袭鲜活的案例,让他更愿意相信,诸葛尘的确是后世的人,是他五十余代后的族人。

他口中的这些案例,让人信服啊——

当然,提到了子午谷,往昔更多的回忆涌入心头。

那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的情景。

他坐在高堂上,问跪在前方的探子,“长安城中可有动作?”

“长安守将夏侯楙仍然终日宴乐,毫无戒备之意!”

这时,魏延踏步上前,“魏国老将尽死,以此纨绔子弟驻守长安,正是天赐良机,臣请引轻骑一万,穿子午谷向东,不出十日可达长安!趁其毫无防备之时,一举夺取长安!”

面对魏延如此信誓旦旦的承诺。

诸葛亮只是顿了一下,他郑重的拒绝了魏延的提议。

“子午谷林密地险,两侧有崇山峻岭相逼,地图上不过十日的路程,但大军行走,若无一月,难以出谷…若魏军趁你行军之际,在山侧设下伏兵,那么万人困于峡谷进退两难,此计太过凶险!”

“丞相,兵不行险诏,如何出奇制胜?我愿立下军令者,若十日不到长安,请斩我头!”

那时的魏延志在必得,不惜立下军令状,可诸葛亮还是坚持他的看法。

“不行——”

呼…

这些深刻的碎片又一次在诸葛亮的脑海中拼接,历历在目。

倒是此刻,听过诸葛尘的话,再度回忆起这一幕,他不由得心头感叹。

子午谷九死一生,幸得当初没有让魏延冒险!

倒是这个后辈诸葛尘,能读懂他的心思啊…

为帅者?又怎么会拿蜀汉的国运去豪赌?

子午谷奇袭,便是再有一万次,他还是会做出一如既往的决定。

蜀汉不能冒险!

正直想到这里。

黄华在一阵遗憾似的叹息后,再度发声,“看来这论文你已是心里有数了,不过,我倒是替魏延觉得憋屈,他要知道…南下与杨仪争权,被你先祖诸葛亮事先算到,手起刀落,丢了脑袋…我想,他还不如冒险出子午谷,横竖都是死,这样还死的壮烈一些!”

众所周知…

诸葛亮死后有两个担心,一个是司马懿追杀过来,一个是魏延不听号令。

前者,他事先部署,这也就有了“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的千古佳话…

后者,则是他临终前留下最后一计,让杨仪诱魏延高喊三声“谁敢杀我”,然后马岱趁魏延不备,手起刀落,夺了他的性命。

当然,这桩事在后世也是争议颇多。

可诸葛亮有他的苦心…

他必须确保他死后,蜀汉不能动乱,不能让曹魏有可乘之机——

只是可惜了魏延。

“跑题了…跑题了!”黄华自知话题完全跑偏了,连忙一边摆手,一边改口。

经过医院抢救这事儿,他与诸葛尘本就是心事重重。

现在长夜漫漫,也算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聊天。

“唉…还是忍不住畅想,若然这子午谷奇谋有成功的可能性便好了,哪怕这个机会一闪而逝,我想你那位先祖也定能抓住,若如此…他就不用次次出祁山,受制于那八百里秦岭,若然能取了长安,那陇右必定能稳住…以后的粮食也无需从蜀道艰难运送,局面就大不相同!保不齐,还真有机会克复中原。”

黄华还是忍不住感慨,“这样的话,你们诸葛家族后世的命运,还有我们黄家的命运,也都大不一样咯…至少,不用十几代人流离失所,风餐露宿…更不至于到我们这代,还困守在那诸葛八卦村中,唉——”

这又绕到了最熟悉的话题。

无论怎么说,一代人的努力,也不可能比得过别的家族几代的积累。

这就如同蝴蝶效应,祖辈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对后世的家族产生深远影响…

而恰恰是这些话,让诸葛亮产生了一些触动。

『诸葛家族与黄家…十几代人流离失所,哪怕是后世五十余代后都困守在一个村落中么?』

这些话听在耳中,难免,他会有些自责。

他是个一心为公的人,他一直觉得他这样的人,把天下人当做亲人,真论到他个人,他根本不应该有什么家人!

可,当真的看到延续几十代的后辈过成如此模样,他又怎能没有一丝一毫的触动。

甚至,他在想,他一心为公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把心思腾出来一些…至少腾出来一点点为他的族人,为他的后人——

终是他们扛下了许多…

他深重的自责啊!

“唉…”

这时,一声幽幽的叹息自诸葛尘的口中吟出。

也不知道是想到了如今家族的处境,还是提及先人,有感而发,他无奈的摇着头,感慨道:“谁不希望我那诸葛先祖赢一次的…可是…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北伐注定是一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一条遍布荆棘、九死一生的路!除非…除非…”

“除非什么?”

黄华一怔,这个转折勾起了他满心的好奇。

诸葛尘则是沉吟了一下,这才接着说,“我是想说,其实是有一个法门,能让我那先祖赢一次的,也可以…依此法门足以北定长安、力挽狂澜…只是,这法门的先决条件太过苛刻了!或者说…是我太理想化,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

“你说话能不能别说一半!你这是故意的不是?”

黄华的好奇心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什么先决条件…你…你倒是说呀!”

“很简单!”诸葛尘的语气变得一丝不苟,“出子午谷拿下长安,唯一的一种可能性那便是,如果五丈原,我那先祖诸葛孔明没有殒命,他只是诈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瞒天过海、暗度陈仓之计!”

“那时候,司马懿的兵权已经被魏帝曹睿削去,长安已经由不争气的曹魏宗室接手!”

“那时候…蜀汉大军退军,魏延被马岱削去首级的消息传到长安,诸葛丞相大丧之下,曹魏铺天盖地的是庆功与大喜!”

“那时候…子午谷才会真正的疏于防范!”

“那时候木牛流马运粮先行,斥候密探布满谷中,算准天气之术,算准脚程,而这些均是由我先祖统筹调度,他一定能出最缜密的安排与部署,然后派遣山地行军如履平地的无当飞军从子午谷奇袭,如此这般,长安城真的有机会…一战而定!”

“谁又能想到蜀汉为诸葛丞相举行国葬时,一支奇兵从子午谷神兵天降,死而复生的诸葛丞相率大军出再出斜谷,以雷霆迅猛之势破军袭敌、摧城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