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幽州科举开新篇

时光悠悠流转,如潺潺溪水淌过石间,自幽州科举制度制定以来,半年的时光悄然逝去。这半年间,幽州大地仿若被注入了一股蓬勃的生机,各地有志之士怀揣着梦想与憧憬,纷纷踏上前往幽州的征程。如今,科举考试的日子终于来临,整个幽州城沉浸在一片热烈而紧张的氛围之中。

考生齐聚,幽州焕新

晨曦初露,微光如丝缕般洒在幽州城的大街小巷。城门处,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来自五湖四海的考生们,或背着行囊,或骑着骏马,满怀期待地踏入这座充满希望的城市。他们之中,有饱读诗书的文人墨客,一袭长衫,手持书卷,神色间透着儒雅与自信;也有身强体壮的武者,身着劲装,腰佩刀剑,眼神中闪烁着坚毅与果敢。

随着考生们的涌入,幽州城的大街小巷瞬间热闹起来。客栈、酒楼人满为患,店主们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街边的小贩们也抓住商机,纷纷摆出各种商品,有笔墨纸砚、书籍兵策,还有各类美食小吃,叫卖声此起彼伏。整个城市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科举考试的举办,不仅为幽州带来了人才的汇聚,更带动了经济的蓬勃发展。

考场就绪,仪式开场

位于幽州城郊外的军队练武厂,此刻已被布置成了科举考试的考场。宽阔的练武场上,搭起了一排排整齐的考棚,用于文举考生答题。考棚内,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笔墨纸砚一应俱全。而在练武场的另一侧,则是武举的考试区域,设有骑射场、兵器演练场和沙盘推演区,场地周围围满了观众,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目睹这场精彩的武举盛宴。

巳时三刻,随着一阵悠扬的钟鼓声响起,科举考试的开幕仪式正式开始。袁熙身着华服,英姿飒爽地走上高台,台下的考生们和围观群众纷纷安静下来,目光齐聚在他身上。袁熙目光坚定,扫视着台下众人,高声说道:“诸位贤才,今日,我幽州科举盛大开启。此次科举,不分出身贵贱,唯才是举。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我幽州欲在这乱世中崛起,需仰仗诸位之力。望诸位在考场上,尽情施展才华,为幽州的未来添砖加瓦!”袁熙的话音刚落,台下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考生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斗志和决心。

文举考场,才思泉涌

开幕仪式结束后,文举考试率先开始。考生们有序地进入考棚,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随着考官一声令下,考棚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听到笔尖在纸上摩挲的沙沙声。

在考棚的一角,崔琰正奋笔疾书。他目光专注,眉头时而微皱,时而舒展,显然正在深入思考着策论的题目。崔琰饱读诗书,对儒家经典和时政见解深刻,此刻,他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化作一篇篇精彩的文章,阐述着治国理政的方略,字里行间透着睿智与远见。

不远处,牵招也在专注作答。他虽出身行伍,但多年来从未荒废学业,对兵法谋略和政务治理均有涉猎。此刻,他将战场上积累的经验与平日所学相结合,笔下的策论条理清晰,对军事与民生的关系阐述得鞭辟入里,尽显其军政才能。

司马朗同样在认真答题。他的书法笔锋刚劲有力,文章逻辑严谨,对经义的解读深入浅出,展现出扎实的学识功底。司马朗深知此次科举对自己、对幽州的重要性,因此格外用心,希望能在考场上脱颖而出,为幽州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看那边,阎柔也在考场上展现着自己的实力。他久居边地,熟悉胡汉风俗民情,在应对与民族关系相关的考题时,他凭借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给出了独到且务实的见解,让答案充满了可操作性。

鲁肃则在诗赋考试中大放异彩。他才思敏捷,文思泉涌,一首首优美的诗赋在他笔下诞生。他的诗赋既有对幽州壮丽山河的赞美,也有对民生的关切,意境深远,文采斐然。考官们在阅卷时,对鲁肃的作品赞不绝口,纷纷感叹幽州此次科举真是人才辈出。

与此同时,如顾雍这般的才俊,也在策论环节中崭露头角。顾雍以沉稳大气的文风,阐述了一系列关于民生、吏治的深刻见解,展现出非凡的治世之才,为此次科举增添了诸多亮色。此外,还有约二十位才华横溢之人脱颖而出,他们皆显露出县令之才。赵铭凭借条理清晰的论述,提出改善农桑水利的具体措施;孙逸以敏锐的眼光剖析地方治理弊端,并给出革新建议;周宏则着重强调了教化民众的重要性,规划出一套完整的乡村教育体系。还有诸如吴宇、郑霖等众人,或在民生保障、或于司法治安、或在文化建设等方面各抒己见,展现出扎实的学识和对地方治理的深入思考,他们的精彩表现同样为科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武举赛场,英姿飒爽

与此同时,武举考试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骑射场上,徐晃一马当先。他身着黑色劲装,手持长弓,身姿矫健。随着一声令下,他双腿一夹马腹,骏马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出。徐晃在马背上张弓搭箭,瞄准靶心,“嗖”的一声,箭如流星般射出,正中靶心。紧接着,他又连续射出几箭,箭箭命中,引得周围观众阵阵喝彩。

甘宁也毫不逊色。他擅长水战,在陆地上的武艺同样精湛。在兵器演练场上,他手持铁链,舞动起来虎虎生风。铁链在他手中犹如一条灵动的蛟龙,时而横扫,时而竖劈,威力惊人。他的招式变幻莫测,让人眼花缭乱,充分展示了他高超的武艺。

魏延则在实战对抗中表现出色。他身形灵活,力量惊人,与对手过招时,攻防有序,每一招每一式都恰到好处。他凭借着出色的武艺和冷静的头脑,接连战胜了几位对手,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陈到在沙盘推演区,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谋略。他站在沙盘前,目光如炬,迅速分析着战场局势。他熟练地调动着沙盘上的兵棋,排兵布阵,制定出了一套套合理的作战方案。他的思路清晰,策略得当,让一旁观看的将领们纷纷点头称赞。

李通在武举的力量考核项目中,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他轻松地举起了数百斤重的石锁,面不改色,引得周围一片惊呼。在拉硬弓时,他也表现出色,拉开的硬弓弓弦如满月,显示出他强大的臂力。

此次武举,还涌现出了众多优秀人才。偏将军候选人中,王猛身形魁梧,武艺精湛,一杆长枪使得虎虎生风;张勇力大无穷,战场上冲锋陷阵定是一把好手;赵毅箭术超群,百步穿杨不在话下;孙刚刀法娴熟,刀光闪烁间尽显霸气;周雄骑术精湛,在马背上如履平地;吴强拳脚功夫扎实,爆发力惊人;郑威善使双锏,挥舞起来虎虎生威;冯勇擅长剑术,剑招凌厉;陈猛臂力过人,能轻松举起沉重的兵器;刘毅精通兵法,在谋略方面颇有见地;杨刚善于骑射,战场上机动性强;马勇作战勇猛,无所畏惧;郭强擅长攻城器械操作,是攻坚的得力干将;朱勇擅长水战,在江河湖泊中如鱼得水;何勇擅长使用暗器,防不胜防;高勇擅长格斗技巧,近身搏斗能力出众;林刚擅长使用长鞭,攻击范围广;蒋勇擅长使用流星锤,威力巨大;唐勇擅长使用狼牙棒,破坏力惊人;宋勇擅长使用盾牌,防御能力极强。

科举盛景,未来可期

随着考试的进行,时间悄然流逝。日薄西山,余晖洒在考场上,为整个场景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文举和武举的考试都已接近尾声,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他们的脸上,有的带着自信的笑容,有的略显疲惫,但眼神中都透着对未来的期待。

袁熙再次走上高台,看着台下的考生们,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此次科举,幽州必将选拔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为幽州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高声宣布:“此次科举考试圆满结束!诸位考生皆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无论结果如何,你们都是幽州的希望。待阅卷完毕,我幽州将论才授官,与诸位一同开创幽州的辉煌未来!”台下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整个幽州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之中。

袁熙手持通过科举考试的名单,目光一一扫过上面的名字,不禁喜上眉梢。这些名字,无论是文臣之才,还是武将之能,皆是他在乱世中可倚重的肱骨。看着这些新纳入麾下的才俊,袁熙仿佛已预见幽州在他们的辅佐下,愈发繁荣昌盛,在这乱世之中稳稳扎根、开疆拓土。他心中满是畅快,暗自思忖,此次科举,当真为幽州网罗到了无数瑰宝,未来定能凭此书写一段属于幽州的传奇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