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虽未能借此次伏兵之计重创刘备,却也让刘备深知曹军的厉害。经此一役,孙刘联盟表面上虽更加紧密,实则双方心中都在各自盘算。林风敏锐地察觉到,若想打破这僵局,必须施出更为巧妙的连环计。
林风经过深思熟虑,向曹操进言:“丞相,孙刘联盟如今看似稳固,实则如履薄冰,双方皆对彼此有所防备。我们可利用这一点,实施连环计。第一步,先离间孙刘在荆州的军事部署协作。我们佯装与刘备私下议和,故意泄露消息给孙权,让孙权以为刘备欲单独与我们媾和,从而心生不满与猜疑。”
曹操听后,饶有兴趣地问道:“那第二步呢?”
林风微微一笑,继续说道:“第二步,待孙权对刘备产生猜忌后,我们再散布谣言,称刘备欲暗中联合益州刘璋,对东吴的后方发动突袭。如此一来,孙权必定大为紧张,为防刘备背后下手,会调派更多兵力防守后方,从而削弱在荆州对抗我军的力量。而刘备见孙权兵力调动,也会对孙权起疑,联盟内部矛盾将进一步激化。”
曹操抚须大笑:“妙啊,林风,此计若成,孙刘联盟必将貌合神离,我军便可趁机各个击破。”
于是,曹操依计而行。他先派使者秘密前往刘备营中,假意商讨议和之事,故意让消息走漏给孙权的细作。孙权得知后,果然心生疑虑,对刘备的信任大打折扣。
紧接着,林风安排细作在东吴境内四处散布刘备欲联合刘璋偷袭东吴后方的谣言。谣言越传越盛,孙权帐下众将听闻后,纷纷进谏,劝孙权加强后方防备。孙权权衡再三,决定从荆州前线抽调部分兵力回防后方。
刘备得知孙权调兵的消息后,心中也不禁起疑,认为孙权此举可能别有用心。诸葛亮看出刘备的忧虑,说道:“主公,此必是曹操的离间之计,意在破坏我们与东吴的联盟。我们切不可中计,当务之急,是与东吴坦诚沟通,消除误会。”
刘备虽认同诸葛亮的话,但此时孙刘之间的信任已如裂痕初现的美玉,难以轻易修复。刘备派使者前往东吴,试图向孙权解释,然而孙权心中猜疑未消,对刘备使者的言辞半信半疑。
就在孙刘联盟内部矛盾逐渐加深时,林风又向曹操献上第三步计策:“丞相,此时孙权与刘备相互猜疑,我们可趁机与孙权进行谈判,提出共同瓜分刘备在荆州势力范围的计划。孙权必定心动,即便他不完全相信我们,也会为了自身利益,与我们虚与委蛇。而刘备得知此事后,定会对孙权彻底失望,联盟将名存实亡。”
曹操依计派使者前往东吴,与孙权商议瓜分刘备荆州势力范围的事宜。孙权果然心动,一方面他对刘备占据荆州本就耿耿于怀,另一方面又担心曹操的提议是陷阱。但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孙权决定先与曹操周旋,看看曹操的诚意。
刘备得知曹操与孙权暗中谈判的消息后,勃然大怒,认为孙权背信弃义。此时,关羽、张飞等将领纷纷请战,欲攻打东吴,以解心头之恨。刘备在盛怒之下,几乎要答应出兵,幸好诸葛亮极力劝阻:“主公,此时出兵东吴,正中曹操下怀。曹操定是想让我们与东吴拼个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利。我们需冷静应对,找出化解危机之法。”
刘备虽强压怒火,但对孙权的怨恨已难以消除。而孙权这边,虽与曹操谈判,但也时刻警惕着曹操的举动,同时也对刘备的反应密切关注。三方关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与微妙之中。
此时,益州的刘璋听闻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在荆州的纷争,心中也打起了自己的算盘。刘璋生性懦弱,面对各方势力的争斗,既担心战火蔓延到益州,又想趁机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他的谋士张松建议道:“主公,曹操势力强大,若他吞并了荆州的刘备与孙权,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我们益州。而刘备与主公同宗,若能与刘备联合,共同抵御曹操,或许能保益州平安。”
刘璋犹豫不决,他既担心刘备有吞并益州之心,又觉得张松所言有理。就在刘璋举棋不定时,曹操得知了益州内部的讨论,林风建议曹操:“丞相,我们可派人前往益州,对刘璋晓以利害,称刘备乃枭雄,联合刘备无异于引狼入室,而与我们合作,我们可保益州平安,还能助刘璋扩充势力。如此,可扰乱益州内部决策,让刘璋不敢轻易与刘备联合。”
曹操立刻派人前往益州游说刘璋。刘璋听了曹操使者的一番话后,心中更加纠结。此时,益州内部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与刘备联合,一派则主张与曹操合作。刘璋在两派之间摇摆不定,不知该如何抉择。
在荆州战场上,由于孙刘联盟内部矛盾重重,双方在对抗曹操时已无法像之前那样齐心协力。曹操抓住这个机会,加强了对荆州的军事压力,不断派兵骚扰孙刘双方的防线。孙刘联军在曹操的攻势下,逐渐陷入被动,防线开始出现松动。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局势,刘备、孙权、刘璋三方都在权衡利弊,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出路。而曹操阵营在林风的连环计推动下,似乎占据了一定的主动。但各方势力都不会轻易认输,一场更加激烈的权谋与军事较量正在悄然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