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各方应对 风云突变

在曹操的连环计影响下,荆州局势愈发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皆如置身漩涡之中,全力寻找破局之法。

刘备深知孙刘联盟若就此破裂,必将被曹操各个击破。尽管对孙权的行为恼怒不已,但为了大局,他还是强压怒火,再次派诸葛亮前往东吴。诸葛亮肩负重任,深知此次出使关系重大,若不能修复与东吴的关系,刘备集团将面临灭顶之灾。

诸葛亮抵达东吴后,求见孙权。孙权虽心中对刘备仍有猜疑,但也明白此时与刘备彻底决裂并非上策,遂接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见到孙权后,言辞恳切地说道:“孙将军,如今曹操虎视眈眈,欲图天下。我主刘备一心抗曹,此前之事,实是曹操奸计离间。孙刘联盟乃唇齿相依之势,若联盟破裂,曹操必各个击破,东吴与我主皆危矣。还望将军明察,摒弃前嫌,共抗曹操。”

孙权沉思良久,他心中清楚诸葛亮所言非虚,但曹操提出的瓜分荆州之利又让他难以割舍。犹豫之际,鲁肃在旁进谏道:“主公,曹操乃天下公敌,其心叵测。若与曹操合作对付刘备,待刘备灭亡,东吴独木难支。且刘备有诸葛亮、关羽等贤才良将辅佐,实力不可小觑。孙刘联合,方有胜算。”

孙权权衡利弊,最终决定与刘备重新修好。他对诸葛亮说道:“孔明先生所言极是,操贼奸诈,妄图分化我等。我愿与刘皇叔重归于好,共抗曹操。”诸葛亮心中大喜,与孙权商定了新的联盟策略,加强双方在荆州的协同防御,不再给曹操可乘之机。

与此同时,在益州,刘璋面对曹操与刘备两方的拉拢,始终犹豫不决。张松见刘璋摇摆不定,心急如焚,他深知曹操野心勃勃,若与曹操合作,益州迟早会被吞并。于是,张松私下与好友法正商议,决定暗中邀请刘备入川。法正也认为刘备素有仁义之名,且有雄才大略,若能迎刘备入川,或许能保益州平安,成就一番大业。

两人商议妥当后,张松寻机向刘璋进言:“主公,曹操名为相助,实则欲图益州。刘备与主公同宗,且为人宽厚,若邀其入川,共拒曹操,益州可安。”刘璋在张松的反复劝说下,最终心动,决定派法正为使者,前往荆州邀请刘备。

法正来到荆州,见到刘备后,详述了益州的情况以及刘璋的邀请之意。刘备心中大喜,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若能占据益州,进可逐鹿天下,退可自保。但刘备表面上仍犹豫不决,询问诸葛亮的意见。

诸葛亮深知益州的重要性,说道:“主公,此乃天赐良机。益州乃天府之国,若能占据,大业可图。但我们需谨慎行事,不可让刘璋起疑。”刘备听后,决定亲率大军入川,留诸葛亮、关羽等人镇守荆州。

曹操得知刘备准备入川的消息后,与林风商议对策。林风说道:“丞相,刘备若入川,如蛟龙得水,势力必将大增。我们可趁刘备大军离开荆州之际,对荆州发动猛攻,若能夺取荆州,刘备便失去了根基,日后再对付他就容易多了。同时,我们也可派人前往益州,挑拨刘璋与刘备的关系,让他们内部先乱起来。”

曹操依计而行,一方面调集大军,准备进攻荆州;另一方面派细作潜入益州,散布谣言,称刘备入川是为了夺取刘璋的基业,并非真心相助。刘璋听闻谣言后,心中对刘备的信任开始动摇。

在荆州,诸葛亮、关羽等人得知曹操准备进攻的消息后,立刻加强防御。关羽自告奋勇,愿率一支精锐部队,在曹军必经之路设下埋伏。诸葛亮同意了关羽的请求,并与他商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当曹军浩浩荡荡地向荆州进发时,关羽率领的伏兵突然杀出。曹军毫无防备,顿时阵脚大乱。关羽挥舞青龙偃月刀,冲入敌阵,如砍瓜切菜般斩杀曹军将士。在关羽的勇猛攻击下,曹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暂时退兵。

而在益州,刘璋因听信谣言,对刘备的态度逐渐冷淡。刘备察觉到刘璋的变化,但他并未惊慌,而是决定以退为进,向刘璋表明自己并无夺取益州之意,只是为了协助刘璋抵御曹操。刘璋见刘备言辞诚恳,心中的疑虑稍有减轻,但仍对刘备有所防备。

此时,孙权得知曹操进攻荆州以及刘备入川的消息后,心中暗喜。他认为这是东吴扩充势力的好机会,于是派吕蒙率领一支水军,攻打荆州南部的一些郡县,企图在曹操与刘备争斗之时,趁机捞取好处。

荆州战场上,一时间三方混战,局势更加混乱。刘备在入川途中得知荆州变故,心急如焚,但此时他已深入益州,无法立刻回援。诸葛亮一面要应对曹操的进攻,一面又要抵御东吴的偷袭,压力巨大。而曹操则在思考如何突破关羽的防线,一举拿下荆州。孙权也在权衡利弊,试图在这场混战中获取最大利益。益州内部,刘璋与刘备之间的关系愈发微妙,随时可能爆发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