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有一段香菱和宝玉互生情愫的暧昧描写。
香菱和丫头们斗草,打闹间弄脏了新做的石榴裙,贾宝玉怜香惜玉,用袭人的石榴裙帮香菱解了围。这段情节中,出现了好几个暧昧的喻象。
首先“石榴裙”本身就有男子为女子倾倒的寓意;
其次,宝玉、香菱二人说话时,一人手执并蒂菱花,一人手执夫妻蕙,宝玉“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两种花都是男女结为夫妻的象征;
再次,宝玉将夫妻蕙和并蒂菱埋在一起,“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这个葬花过程颇有些男女盟誓的味道;
再次,香菱换裙子时“又命宝玉背过脸去,自己叉手向内解下来,将这条系上”,换完裙子看见宝玉在葬花,又拉着宝玉的手说话。此时宝玉已经是十七岁男子,一个二十岁的已婚少妇在成年男子面前换裙子却不避嫌,又拉着男子的手说话,明显违礼。
这个情节怎么看都充满了暧昧的暗示,都在描写宝玉、香菱二人互生情愫。作者为何如此安排?
因为宝玉代表玉玺,《红楼梦》中影射君王的人物必须到宝玉这里来挂号。要么是宝玉的族亲,如迎春(弘光皇帝)、探春(隆武帝和鲁王监国)、贾环(绍武帝)、王夫人(天启帝),要么必须和宝玉互生情愫,如秦可卿(万历皇帝)与宝玉在梦中神交,妙玉(潞王监国)与宝玉相互暧昧,黛玉(崇祯帝)与宝玉有木石前盟,宝钗(皇太极)与宝玉有金玉良缘。
香菱影射的人物是永历皇帝朱由榔,就必须在宝玉这里挂号,哪怕香菱已是有夫之妇,这段暧昧之情也断不可少。
香菱影射永历帝的线索,先看她的图谶:
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一般多把图谶上的桂花误读为夏金桂,其实这里是用桂花直接指明朱由榔的身份——桂王。
莲花是夏天的代表花卉,薛宝钗的“冷香丸”用的是春天的白牡丹、夏天的白荷花、秋天的白芙蓉、冬天的白梅花,四种花的花蕊制成,可见《红楼梦》中莲花就是代表夏天。
莲花被称做“六月花”,花期在农历六七月间。《红楼梦》作者是熟知医理之人,《黄帝内经》中有个特别的季节概念称为“长夏”,时间是农历的六、七月,正好就是荷花的花期。“长夏”在一年中间的两个月,五行属土,方位属“中央”,所以莲花花期是“中”的代表。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时间代表夏天,空间代表中央,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都可以作为“华夏(夏花)”“中华(中花)”的象征。“莲枯藕败”就代表了“夏亡”或者“中华败亡”,喻永历皇帝死后,华夏民族的抗争也就消亡了。
再看香菱这个名字。
菱角是一种有强烈地域属性的植物,对温度敏感,需要生活在湿泥地中,多分布在长江、珠江流域,北方寒冷且水系不发达,菱角极罕见。
古代诗词中出现“菱”时,必然与南方联系在一起,如李叔卿《江南曲》“菱歌思欲绝,楚舞断人肠”,刘禹锡《采菱女》“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韦应物《鼋头山神女歌》“湘妃独立九疑暮,汉女菱歌春日长”,不胜枚举。
于是“菱”代表了南方,象征南明。弘光帝在南京称帝,标志南明建元,所以迎春居住的地方称为紫菱洲,应该就是此意。
第一回中,一僧一道见到甄英莲(香菱),诵偈曰: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菱花空对雪澌澌”是预言元宵节后甄英莲被拐走,改名香菱,长大后卖到薛(雪)家遭到蹂躏,实际寓意则是以“元宵”喻南明建元,自此以后南方大地开始面对满清(雪)的蹂躏,最终华夏血脉烟消火灭。
“香菱”喻南明,南明十八年历史中,弘光、隆武、绍武都是昙花一现,永历政权维持了十六年之久,永历帝真正代表了南明。
香菱的三个名字也别有寓意。一开始叫“英莲”,谐音“应怜”是一层意思,但还可有另一层解读。荷花是华夏的代表,荷花不像菱角对温度极敏感,北方也十分常见,名字叫“英莲”象征此时华夏还完整。
改名“香菱”象征北方已落入清廷之手,剩下南方还在抗争。夏金桂嫁入薛家后,又将香菱改名“秋菱”,菱花不耐寒,接近冬天就全部枯萎了,故改名“秋菱”象征南明快要败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