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一手二牍《五美吟》(2)五美吟

  • 红楼密码
  • 洪思
  • 3368字
  • 2025-04-02 11:12:16

下面我们就先抛开五首诗的具体内容,仅以五首诗的关键词为核心回顾五位君王的事迹,后面再整体解读五首诗歌。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隐写对象:鲁王朱以海

1.逐浪花

鲁王政权崛起于绍兴,绍兴沦陷后鲁王转战舟山群岛,然后又被郑彩迎至厦门,福建被清军攻陷后又沿海漂泊,长期生活在海船上,终于重新在舟山站稳。舟山再次沦陷后,鲁王又逃至金门投靠郑成功,不久自去监国称号,移居南澳岛,后又回到金门定居,四十五岁时病亡。

自从鲁王称监国以来,一直在东南沿海转战、漂泊,用“逐浪而居”一词用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2.效颦

鲁王一直未能称帝,但又迟迟不肯自去监国称号。就因为这个尴尬的监国身份,与正式称帝的隆武、永历政权都发生过纷争。

朱以海是远宗,两百年前就与朱家的嫡脉没有关系了,永历皇帝则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具有最高的继承合法性。所以在永历时期,鲁王还要坚持监国身份,就颇有些“东施效颦”的尴尬了。

3.头白

“头白溪边尚浣纱”在诗中的意思是感叹东施能在平凡生活中安享晚年,不像西施那样红颜薄命。

朱以海是南明所有政权中,唯一自然死亡的君王,虽然四十五岁病亡用“头白”来说略显夸张,但能得善终毕竟不易,何况古代男子在四十岁后开始头发花白属于常态。

朱以海在去掉监国的称号后,在政治上也再就没什么作为,最后八九年的时间定居金门,回归平凡生活。

结合整首诗的意境就是:莫笑话鲁王的监国身份像东施效颦那样尴尬,能回归平凡生活,最后白头善终,不比那些称帝最后又被戮杀的帝王更好吗?

4.吴宫、东村

朱以海在浙江绍兴被拥立为监国。绍兴处吴越之地,古称吴州,鲁王的行宫自然可称“吴宫”。绍兴地处东部沿海,非京畿之地,故可称“东村”。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隐写对象:潞王朱常淓

1.重瞳

重瞳指一个眼睛长两个瞳孔,项羽是重瞳,所以诗中表面的意思是指项羽。但历史上还有一个知名人物也是重瞳:南唐后主李煜。

说到李煜,就很容易与朱常淓联系起来,两人实在太像了。

李煜是顶级词人,也是画家、书法家,还精通音律。潞王是顶级的画家、琴师,也是书法与诗词歌赋的高手。和他们两都很像的还有一个人:宋徽宗赵佶,以至于南宋时民间就流传赵佶就是李煜转世;对《红楼梦》的诸多解读中,有人就把妙玉解读为宋徽宗。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三个人都是艺术大师,但三个人不仅都是亡国之君(潞王投降时是监国,等同于国君身份),而且都被俘虏后死于他国。

所以用李煜来比喻朱常淓非常贴切。

2.黥彭

“黥彭“是指黥布、彭越两人,黥布原是项羽的战将,后来投降刘邦,最终还是被刘邦斩杀。彭越原是魏王部将,投降刘邦后终被斩杀,还把尸体剁为肉泥。

诗中引入这两个人物,意思是说:与其像黥布、彭越那样投降之后,还落得一个斩为肉泥的下场,虞姬自刎殉节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潞王是南明四帝十一监国中,为数不多主动投降清廷的君王。清军围困杭州城时,朱常淓全然不顾楚王朱华堞苦劝,一味听信陈洪范的谗言,献城投降。但潞王跟随清军去到北京,一年以后还是以谋逆的罪名被杀。

3.楚帐

潞王投降之前,楚王朱华堞曾苦劝潞王坚持抗争,潞王不听,楚王“拂袖而起,裂冠带掷地而去”。

楚王苦劝一事颇有知名度,张岱点评南明诸王有这样一段评述:“唐王粗知文墨,鲁王薄晓琴书,楚王但知痛哭,永历惟事奔逃”,“楚王但知痛哭”就是说朱华堞苦劝一事。将楚王与朱聿键(唐王)、朱以海(鲁王)、朱由榔(永历)相提并论,足见楚王在明末文人心目中有很高地位。

潞王投降后,朱华堞投奔鲁王,在湖州手刃清兵百余人。后在浙江征战时,自刎于北岕山石磴之上。

“饮剑何如楚帐中”,可以进行双重解读,可以理解为虞姬在楚军营帐中自刎,也可以解读为楚王朱华堞在军帐饮剑而亡。这一句是用楚王和潞王比较:与其像潞王那样投降后还不能得全尸,还不如楚王朱华堞那样殉国。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隐写对象:隆武帝朱聿键

1.绝艳惊人

后世史书多认为朱聿键是一代有为之君,只可惜生不逢时。

朱聿键是一个勤政爱民、性格坚强、积极进取的有志之君,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消除党争、体恤百姓、联寇抗清的正确措施。黄道周对朱聿键评价是:“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将其与汉高祖、汉光武帝相提并论,赞誉之高无以复加了。

2.轻颜色

朱聿键生活极为简朴,宫中没有什么妃嫔,只有皇后曾氏。称帝后还穿土布黄袍,行宫中不许备办金银玉各器皿,只用磁、瓦、铜、锡等件,不许用锦绣、洒线、绒花,帐幔、被褥,止用寻常布帛。

3.畀权

“畀”是给予的意思,诗中是说汉元帝把判断嫔妃美丑的权力交给了画工毛延寿。所以“予夺权何畀画工”就是说为何把生杀予夺的权力交给其他人?

将生杀予夺的权力交予他人,正是隆武政权的真实写照。

朱聿键虽然有一代雄主的潜质,无奈财政、军事大权都在郑芝龙家族手中,郑氏家族毫无恢复江山之志,只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在东南沿海做大。所以朱聿键一直被架空,形同傀儡,难有所作为。

4.命薄

郑芝龙投降满清,隆武政权也随之灭亡。隆武政权维持了十四个月,是个短命王朝。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隐写对象:弘光帝朱由崧

1.顽福

“顽福”可以双重解读,表面意思是石崇福德深厚,所以能富甲天下。但也可以解释为“顽劣的福王”,福王就是朱由崧。

朱由崧的弘光政权可谓劣迹斑斑,朱由崧沉迷酒色、大兴土木,权臣马士英、阮大铖横征暴敛、卖官鬻爵,阮大铖更是疯狂打击报复东林党。

弘光一朝乌烟瘴气、内讧不断,政治、经济、军事政策都毫无远见,导致一年时间政权就土崩瓦解。用“顽福”来形容福王朱由崧,不可谓不贴切。

2.同归慰寂寥

诗中的原意是石崇虽然并不重视自己的侍妾(“何曾重娇娆”),但绿珠还是为他殉节了(“同归慰寂寥”)。

朱由崧朝廷对臣僚、百姓都毫不顾惜,阮大铖大肆遭迫害、排挤朝廷官员,弘光朝廷对百姓横征暴敛,故言“何曾重娇娆”。但是南京城破前后都有英杰为之殉节,如在扬州保卫战中挥剑自尽的史可法、在芜湖为朱由崧断后而殉节的黄得功、翁之琪等人,更有在南京沦陷前后为朱由崧殉难的无数臣子。

3.一例抛

清军兵临南京,危在旦夕之际,朱由崧的表现颇为荒唐。

清军已经渡江的消息传到南京,举朝皆惊,南京根本没有守备的军队。朱由崧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五月初十午夜间仍然召梨园入宫演剧、饮酒作乐。演罢后朱由崧突然带着妃嫔、宦官四十多人逃离南京,举朝上下莫知所终。

“瓦砾明珠一例抛”,就是形容朱由崧抛下南京朝臣、百姓,仓皇逃命的狼狈之态。

4.前生造

“前生造”可以理解前生造化,也可以理解为祖上积德,所以后人能坐享前人荫护。

明朝一直有南北两京,也有南北两套行政班子,南京朝廷一直都是北京的备份。所以福王坐享其成,他在诸王之中,具有最高的继承合法性,又坐享南京现成的行政班子,一切都是祖德荫护。

后面几个政权与之相比,要么缺乏充足的继承合法性,要么缺乏可用的行政班底,以至于多被军阀操控、架空。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隐写对象:永历帝朱由榔

1.巨眼识穷途

朱由榔投靠孙可望时,已经山穷水尽、毫无立锥之地。孙可望将其软禁在贵州安龙府,有让朱由榔禅位的意图。李定国把朱由榔从安龙府解救出来之前,朱由榔已完全是穷途末路。

李定国看到惟有朱由榔能将南方各种力量凝聚于抗清旗帜之下,将朱由榔比作刘备,将自己喻为关张,鼎力辅佐朱由榔以图恢复汉家天下。

2.尸居余气

“红拂女”故事另一层含义是弃暗投明,红拂女本是隋朝宰相杨素的侍女,但杨素年迈,红拂女将其形容为“尸居余气“,就是说杨素气息奄奄、老朽无能,所以抛弃杨素追随李靖。

李定国与孙可望决裂后,在曲靖交水大战时,孙可望下属纷纷倒戈,孙可望大败,率几十随从逃回贵州,看大势已去便了投降清军,不久就因放债获利等小事获罪,遂病亡。

诗中“尸居余气”就是形容既无德望、又无气节的孙可望。

3.雄谈态自殊

“雄谈态自殊”既可以理解为写李定国,也可以理解为写朱由榔。

李定国身高八尺、相貌英俊,更是英勇尚战、用兵如神、战功赫赫,是南明第一猛将,对永历皇帝忠心耿耿,一心恢复中原。李定国背刺“尽忠报国”,以示其忠,可谓是再世岳飞。

朱由榔也极具人格魅力,据传他被抓到昆明后,几个八旗兵看他容貌举止不凡,有帝王之相,便争相剪掉辫子并企图营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