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一手二牍《五美吟》(3)一声二歌,一手二牍

  • 红楼密码
  • 洪思
  • 2788字
  • 2025-04-02 11:15:28

戚蓼生在“戚序本《红楼梦》”的序言中,将《石头记》描述为“绛树两歌,黄华二牍”,意思是说:

歌女绛树能同时唱两歌,一声来自喉咙,一声来自鼻腔;书法家黄华能同时写两个简牍,左手楷书,右手草书。

接着戚蓼生又说:现而今有人能一声而唱两歌,不用分喉鼻,一手书写两牍,不用分左右,这种万万不能有之奇事,不可得之奇,竟然备于《石头记》一书!

《五美吟》就淋漓尽致体现了“一声二歌,一手二牍”的奇妙技艺。

《五美吟》表面上在抚今追昔,回溯五个美人的往事,并且还能在古人诗作上推陈出新,如小说中薛宝钗评价这几首诗说:“翻古人之意”“各出己见,不与人同”“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更绝的是《五美吟》表面是在追溯美人事迹,但实际上是追溯南明五位君王的经历。

《五美吟》使用的手法,其实也是《红楼梦》贯穿始终的写作手法,例如十二钗的判词、判曲,表面上是预言小说人物的命运,实际是概括历史人物的功业。

《五美吟》中形容女子的词汇,其实都是形容英豪,如“一代倾城”“惊艳绝人”“红颜薄命”等,以女子喻英杰的手法《红楼梦》贯穿全书。

在楔子中,作者就一再强调“然闺阁中历历有人”,“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而作者所言的闺阁女子,就是明末历史风云中的王孙公子、俊杰英雄、词人骚客,作者所谓为闺阁立传,其实就是为豪俊们立传。

对此作者自然有一番道理。

作者借贾雨村之口,讲过一套天地正邪之气的理论,说秉天地之正气则为大仁,如尧,舜,禹,汤;秉天地之邪气则为大恶,如蚩尤,共工,桀,纣。

作者又借宝玉之口说“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可见在作者理论框架中,女子秉天地之正气,男子受天地之邪气。作者又说“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就是说其人本身的男女之别就不重要了。

《红楼梦》中女子是天地正气的象征,所以宝玉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静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这两个宝号还要尊荣无比的呢”,就是说秉天地正气者极尊贵、极清静,又说“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就是说受天地邪气者浊臭逼人。

为什么作者会以男女喻天地的邪正之气呢?笔者认为,索隐派的一个观点非常有道理。

清初推行剃发易服之时,有“男从女不从”的规定,男子必须剃光前颅头发,留一个金钱鼠尾辫,衣服必须穿立领、对襟、盘扣的满人衣服。但是女子可以保留汉家头饰,衣服可以保留交领、右衽、无扣的汉家服饰。

所以女子代表了汉文化,故言“见了女儿我便清爽”,男子代表满文化,故言“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这应该就是《红楼梦》用女子喻英雄的文化根源。

《红楼梦》能实现“一声二歌,一手二牍”,一个关键技巧就是使用那些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

就拿《五美吟》来说:

“重瞳”可以解读为项羽,也可以解读为李煜;“顽福”即可以解读为深厚的福德,也可以解读为生性顽劣的福王;再如“虞兮”可以解读为“虞姬呀”,但“虞”本身有“忧虑”的意思,如韩愈诗“朝廷高枕而无虞”,所以“虞兮”也可解读为“忧虑呀”。

对于诗句中有一些难以双重解读的词汇,如“浣纱”“乌骓”“画工”“石尉”“杨公”,如果失去这些关键词,也就失去那几个美人故事的特色,对于这些词汇,就只能取其寓意了。

了解了这些“一声二歌”的手法,我们就可以对《五美吟》做全面解读了。

第一首《西施》

这首诗表面看是对“东施效颦”这个故事做了新的解读,不要笑话“效颦”的东施,她能安享晚年,西施虽然绝代风华,却红颜薄命。

实际是描写朱以海的命运。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正解】一代倾城的美女嬉戏浪花,在吴国宫殿中寂寞的回忆家乡;

【别解】一代雄主一生逐浪而居,在吴越行宫中感怀少时饫甘餍美之日。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正解】莫嘲笑效颦的东村女,头发白了依然能在溪边浣纱

【别解】莫笑我在东吴偏隅之地,有些尴尬的称任监国,至少我还能回归平凡生活,做到白头善终。

第二首《虞姬》

这首诗说的是黥布、彭越两人投降了刘邦,但最后还落得了一个被刘邦剁为肉泥的下场,与他们相比,虞姬在楚帐中饮剑而亡,不是很好的结局吗?

这首诗实际是感叹潞王朱常淓投降后还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正解】夜风啸啸,乌骓发出断肠的嘶鸣,虞姬抱着一腔幽怨对着楚霸王项羽。

【别解】夜风啸啸,战马嘶鸣(指清军杭州围城,形势紧迫),忧虑呀,面对如李煜一般的昏君,一腔幽恨。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正解】与其像黥布、彭越一样,投降之后仍被剁为肉泥,虞姬在楚军营帐中饮剑而亡,这不比黥彭的结局更好吗?

【别解】潞王与其像黥布、彭越一样,投降之后仍被斩杀,楚王朱华堞在军帐中饮剑而亡,这不是更好的结局吗?

第三首《明妃》

这首诗讲的是王昭君的故事。说的是汉元帝让画工毛延寿给妃嫔们画像,再根据画像美丑召幸。于是毛延寿就向妃嫔们索取贿赂,给钱多的就画得美,给钱少的就画得丑。王昭君不肯贿赂毛延寿,于是无缘得见汉元帝。后来匈奴单于索取美女,汉元帝就在画像中挑了最丑的一幅,见到王昭君真人后,才发现其貌倾国倾城,遂后悔不已。

这首诗实为感叹隆武帝朱聿键身为一代英主却不能有所作为。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正解】绝艳惊人的昭君离开汉宫,却像古代的美人一样红颜薄命。

【别解】皇宫中出了一个精图治的英明君主,只可惜这是个薄命王朝。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正解】即便君王不好美色,又怎能把选择妃嫔的权力交给画工呢?

【别解】纵然君王不贪好酒色,怎耐何把生杀予夺的权柄交付到了权臣手中?

第四首《绿珠》

这说的是西晋富甲天下的石崇(官至南蛮校尉,故世称石尉)有个宠妾绿珠,被依附司马伦的孙秀看中,向石崇求取遭到拒绝。于是孙秀构陷石崇,司马伦派兵来抓捕石崇,绿珠便从高楼上跳下殉节,石崇亦被杀。

这首诗实为感叹昏聩的弘光皇帝朱由崧的诗作。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正解】富可敌国的石崇把珍珠像瓦砾一样抛弃,他何曾珍视过自己的侍妾呢?

【别解】君王把南京的官员、百姓统统抛下,他何曾爱惜过自己的臣子呢?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正解】因为前生积累下深厚福德,所以有侍妾愿意为他殉节

【别解】生性顽劣的福王因为有祖上荫护得以继承大统,于是有无数忠诚的臣子甘愿为之殉节。

第五首《红拂》

隋朝宰相杨素府中有个侍女,因经常持红拂立于杨素身旁而称为红拂女。年轻的李靖一度潦倒,来投靠垂垂老矣的杨素却没被重视,但红拂女观其谈吐不凡,便一心投靠,成为李靖的红颜知己,终生追随李靖。

这首诗说的是李定国效忠永历皇帝朱由榔这段历史。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正解】高谈雄辩,风度不凡,美人用慧眼识得穷途末路的英雄

【别解】高谈雄辩,风度不凡,英雄用慧眼识得穷途末路的帝王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正解】杨素已经形同死尸,只剩一口气了,哪里束缚得了女中豪杰呢?

【别解】孙可望众叛亲离,只剩一口气了,哪里束缚得了李定国这样的英雄豪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