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水浒传》的关系,还不止是形式上借鉴了“魔君降世”和“好汉排行”的模式,而是将整部明末血泪史比喻为一桩“风流公案”引发的造劫历世之灾,此间风流孽鬼们纷纷下世。第八回在介绍秦业时,有一条脂批:“因情孽而缮此一书”,可见《红楼梦》整部书就是由一场“情孽”而起。
这些“风流冤家”便是大观园群芳所影射的王孙公子、英雄俊杰,如朱由崧、朱聿键、朱以海、朱由榔、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堵胤锡、瞿式耜、黄道周、李锦等一干人,这桩公案引动得人世间血流成河、尸骸遍地,而在一切烟消火灭之后,“风流冤家”们又在北邙山聚齐,前往太虚幻境销号。
书中所言“北邙山”,是洛阳北部的一片丘陵地,由于前有黄河洛水、背靠秦岭,风水极佳,加之邻近洛阳便于祭扫,自古以来都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理想的墓葬之地。早在晋代,陶渊明就有诗句:“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到明代戴良有诗句“岂无英雄士,几人归北邙”,数千年来,“北邙山”都是坟场的代名词。
“在北邙山会齐了”便是说等一干降世造劫的王孙公子、英雄俊杰都亡故了,便了结了这段风流公案。
前面解析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辩是非”一语时,我们看到南明建元后的第二十年(1664),钱谦益、张苍水、李来亨在这一年离世,加上此前大观园群芳影射的帝王将相也都纷纷过世了,南明的风云人物到这一年为止全部谢幕。
因此1664年,便是情榜众人“在北邙山会齐”的那一年。那么这桩“风流公案”开始于什么时候呢?
按照跛足道人的说法,会齐之前的“三劫”,就是风流孽鬼们纷纷降世造劫之时。脂砚斋对“三劫”解释道:
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
也就是说,这桩风流公案,要追溯到90年前。
1664年的九十年前是万历二年(1574),此时天子朱翊钧十一岁,刚登临宝座不久,张居正正在厉行改革,这是大明王朝即将走向巅峰的时刻。
在小说中,“北邙山”会齐的九十年前,是贾宝玉降世投胎的时间。贾宝玉降世七年之后,林黛玉款款步入贾府,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相会,开启了小说中的“风流公案”。
万历二年之后的第七年,万历九年(1581)八月皇帝下旨在民间选嫔,于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步入紫禁城,一桩促使明朝走向灭亡的风流公案由此拉开序幕。
这女子姓郑,少年天子朱翊钧对她一见钟情,赞她“柔嘉玉质,婉嬺兰仪”,二人缠绵悱恻、如胶似漆,郑氏得到的荣宠冠绝后宫。
郑氏入宫两年后诞下一公主,因此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郑贵妃再次有孕时,已宠冠后宫三年,一次朱翊钧与郑贵妃在花园中嬉戏追逐,导致郑贵妃怀的男孩早产夭亡,她怨愤之时,朱翊钧便私下立誓,若再生子必立为太子!相传朱翊钧曾在大高玄殿祷神盟誓,将誓书封在玉匣内由郑贵妃保管。
次年郑贵妃诞下一个皇子,这便是后来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的父亲朱常洵。
天子的家事既是国事,朱翊钧虽贵为天子,立谁为太子他自己却做不了主。
老朱家一直严格遵循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皇后没有儿子,长子朱常洛是朱翊钧与宫女所生,虽然朱翊钧不喜欢这个儿子,却无法改变长子是帝位法定继承人的事实。
在朝臣纷纷催促册立朱常洛为太子时,朱翊钧耍起了拖延战术。如果拖到皇后早薨,把郑贵妃扶为皇后,朱常洵便成为嫡子;又或长子朱常洛早夭,那么就可以名正言顺将朱常洵立为太子。
于是文官们的奏疏纷至沓来,几乎把朱翊钧淹没,朱翊钧则绞尽脑汁寻找拖延借口。皇帝与文官集团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十五年间君臣剧烈斗争,斗垮了四任首辅、一百多名官员被罢官、廷杖、发配充军。与文官集团旷日持久的对立,使得少年天子筋疲力尽、心灰意冷,朱翊钧也从一个励精图治、节俭勤勉的君主,变为沉湎酒色、万事不理的皇帝,更是创造了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纪录。
这场被称作“国本之争”的政治乱局,把万历朝廷搅得昏天黑地。朱翊钧生母李太后见君臣斗得不可开交,便出手干预,将朱翊钧叫来问道:“你为什么不册封朱常洛为太子?”朱翊钧答道:“朱常洛是宫女所生”,李太后怒道:“你也是宫女生的!”朱翊钧赶忙跪下认错,遂册封朱常洛为太子,这场国本之争以朱翊钧失败告终。
但朝廷的乱局并未就此结束,后面十多年间,朝臣们又因为一系列诡异事件与郑贵妃展开了斗争,诅咒案、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无不是郑贵妃与文官集团间的激烈角逐,每一桩案件,朝臣们都攻击郑贵妃欲图谋害太子或者欲图干预朝政。
大明王朝在一番番政治斗争中由巅峰迅速走向衰落,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起义随之而起,明朝边备衰弱又使得崛起的满清趁虚而入,于是华夏大地血雨熏风、尸骨遍地。
即便郑贵妃已经入土、北京已经沦陷,这场旷日持久的政治斗争依然阴魂不散。在南明建立之初,由于福王朱由崧是郑贵妃的孙子,便引发了东林党与勋贵、军阀间的迎立之争;弘光元年阮大铖又以为郑贵妃翻案为借口,大肆打击东林党,导致弘光政权迅速覆灭。
从1581年郑氏款款步入紫禁城,到1662年朱由榔被弓弦缢于昆明五华山下,郑贵妃与万历皇帝的这桩风流公案,深刻影响了晚明政治格局,引出多少风云,多少血泪。正如《红楼梦》秦可卿逝世那一回的回前诗所言:
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
这场“风流公案”,究竟与《红楼梦》有没有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证据就藏在郑贵妃的名字中:
梦境!
是的,郑贵妃有个奇幻的名字:郑梦境。“梦境”便是整部《红楼梦》的线索:小说名字为“梦”,小说开头第一幕就在甄士隐的梦境中开启,贾宝玉在秦可卿的卧房、由秦可卿引入梦境,在梦境中窥探到群芳的命运,又在梦境中学会男女之事,与秦可卿云雨——“梦境”正是这部书的源起,“梦境”又与秦可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那么神秘的秦可卿又是何身份、有何隐喻?那就让我们从《红楼梦》这个巨大迷宫的源头开始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