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曾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部书称为四大奇书,这是被明末文人广泛认同的结论。
《红楼梦》创作时,显然有同时向四部奇书致敬的意图,略述如下:
1.《金瓶梅》
《红楼梦》深受《金瓶梅》影响,这已经是数百年来学界共识。这里略摘录几位清代文学家的评述:
张其信:从《金瓶梅》脱胎,妙在割头换象而出之。
诸联:《红楼梦》本脱胎于《金瓶梅》,而亵之词,淘汰至尽。
苏曼殊:论者谓《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乃《金瓶梅》之倒影云,当是的论。
足见《红楼梦》与《金瓶梅》一脉相承。
2.《西游记》
《西游记》开头讲的是: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红楼梦》开头则讲:
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
《西游记》中的石头“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化为石猴,成为一部书的书胆。《红楼梦》的石头“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再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大施幻术,化为通灵宝玉,成为贯穿全书的线索。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两个名字,明显来自《西游记》全书第一句话:
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足见《红楼梦》开篇就借鉴了《西游记》的诸多意象。
3.《水浒传》
《水浒传》一开头便讲洪太尉砸开镇锁“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的石碣,于是一百单八个魔君纷纷降世祸乱人间,到梁山泊大聚义时魔星们又聚在一起,天降石碣排列了一百单八将之座次。
《红楼梦》显然借鉴了“魔君降世”和“好汉排行”的模式。《红楼梦》第一回在甄士隐的梦境中,由一道一僧说出一干“风流孽鬼”降世造劫之事:
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
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
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
这干风流孽鬼,自然是指金陵十二钗正、副、又副册上的一干人等。甄士隐从梦境中出来后,又遇到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跛足道人说:
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可见最终这些风流冤孽还要再次在北邙山会齐,如同梁山大聚义一般。而且可以肯定,《红楼梦》后面还要出现一个类似“一百单八将”排行榜的“警幻情榜”,还要排定《红楼梦》人物的名号、座次。这在脂批中已有多处提示:
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
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
按警幻情榜,宝玉系“情不情”。
而且一如《水浒传》排行榜每个人都有星宿名一样,警幻情榜中的人物都有一个情号,黛玉的情号是“情情”,宝玉是“情不情”,根据《红楼梦》回目中对人物的描述来看,宝钗的情号可能是“情时”或“无情”,晴雯是“情勇”,探春是“情敏”,迎春是“情懦”,袭人是“情贤”等等。
至于情榜人数,红学界有三十六人、六十人、一百零八人等不同说法,但不管情榜人数多少,《红楼梦》中“风流冤孽造世历劫”,会齐后在太虚幻排列情榜,这个模式明显借鉴于《水浒传》。
4.《三国演义》
《红楼梦》与四大奇书中的《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有如此显著的关联,与《三国演义》却似乎没有瓜葛。或许作者暗含了这样的隐喻:
《三国演义》讲的是汉室衰微,天下大乱,诸葛武侯匡扶汉室而不得的小说。这本《红楼梦》也是一本隐写朱明衰亡的《明清演义》,以抒发“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的感慨。
巧合的是,《三国演义》开始于184年的黄巾军起义,终于280年东吴归晋,时间跨度96年。《红楼梦》在影射历史的时间跨度上,似乎也在和《三国演义》保持一致。《红楼梦》的十四副图谶,是借用《推背图》之法隐喻明末清初的历史,这十四副图涵盖的范围,上至隆庆、下迄永历,从隆庆皇帝登基(1566年)到朱由榔被缢死(1662年),时间跨度也正好96年。
传国玺是贯穿《三国演义》的一条重要线索,影射传国玺的贾宝玉则是《红楼梦》的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