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研究丛书》总序

曹胜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成为我们的历史传承;而且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成为我们的标识。这些经验和传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建设的历史基础和文化积淀,而且必然会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思想资源和学理支撑。

研究古代中国,一是要以历史视角观察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更为理性地思考古代中国在国家建构、行政调适、社会整合、文化建制方面的历史经验,清晰地揭示中华文明何以如此,将之作为世界文明史的基本结论。有了准确的自我认知,便能以学术自觉推动文化自觉,广泛地参与未来全球文明的共建。二是要从学理角度辨析古代中国演进的规律性特征,概括出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总结出对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作为世界秩序建设的理论支撑。有了清醒的文明定位,便能以学术自信支撑文化自信,全面主导未来世界秩序的重建。

这就需要当代的学术研究者,能以赓续中国学术的学脉为己任,以新的人文主义情怀面对一切历史经验、思想进程、文学创作,注重以新方法、新材料、新思路、新视野审视中国固有之学问,通过对中国古典文献的推陈出新,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温故知新,对中国传统学术的守正创新,以历时性的研究、共识性的成果,推动古代中国研究的不断深入。

基于上述考量,我们编辑出版“古代中国研究丛书”,意在对中国传统学术、中国基本典籍与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些重要问题、重大关切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选取古代中国在文学、历史、哲学以及艺术等学科发展演生的关键环节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致力于总结其“所以如此”,而且着力分析其“何以如此”,资助出版一批具有前瞻眼光、原创意识、深厚学理的研究成果。期待与同道者合作。

2015年12月8日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