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南高加索,也称外高加索或后高加索,从行政区域上来讲主要包含高加索山脉以南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所在地区。南高加索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禀赋,地缘地理位置也极为重要。它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毗邻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东临里海,西邻黑海,扼守着里海能源进入黑海的咽喉,是亚欧两个大洲的联结地带,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过境地区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节点地区。而地处该地区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不仅是欧亚地区重要的交通和能源运输枢纽,也是多元文化交会的中心。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时代,欧亚地区(尤其是南高加索)各国面临新干涉主义、新殖民主义、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恐怖主义的多重威胁,仍然处于艰难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变革转型过程中。在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本书将以南高加索地区及其三国为对象,重点关注并全面梳理分析它们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本书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南高加索的地缘政治定位,为全书奠定研究基础;第二章,评述中国南高加索研究的历程与现状,从中国国内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史角度进行理析;第三章,展现南高加索各国的国情特质,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的经济转型、政治模式、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军事外交等情况;第四章,分析南高加索的地缘战略安全,深入探讨各国面临的内部与外部挑战;第五章,聚焦共建“一带一路”下的南高加索地区,展望中国与该地区三国的合作前景。

综合来看,本书具有以下三方面研究意义。

第一,有利于强化国内学界关于南高加索地区的区域国别研究基础。自冷战结束以来,南高加索地区一直是俄罗斯和美国战略博弈的重点对象。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使南高加索再次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深化南高加索的区域国别研究,对于理解俄罗斯、美国及欧盟在亚欧大陆的战略博弈,评估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以及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国内有关该地区的国别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书持续跟踪关注南高加索地区问题,能够拓展学界区域国别的研究空间,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第二,有益于提升国内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研究水平。南高加索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区之一,横跨其区域内的“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是中国西部与欧盟之间的最短路线,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至关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中国也非常重视该地区在中间走廊中的作用,积极助力其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畅通亚欧大陆物流通道。南高加索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望十分强烈,中国也将落实好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步入第十个年头,本书以此为契机,能够提升学界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研究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学术智慧。

第三,有助于促进国内外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和欧亚地区问题研究的交流合作。亚欧大陆是世界地缘战略格局中矛盾最复杂、形势最严峻的板块,同时又是最为朝气蓬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秩序构建影响最重大的地区。相较于一些国家将发展议题政治化、搞“小院高墙”和极限制裁、人为制造分裂和对抗的做法,中国则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致力于让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中国展现的大国形象与责任担当促使欧亚地区学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他们聚焦“在新的世界秩序变革下中国与欧亚地区向何处去”“中国在欧亚地区的大国责任与角色”等主题,在重构研究话语的过程中一方面对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制度与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批判与反思,另一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予肯定与期许。世界“向东看”“向中国看”不再仅仅是一种“流行趋势”,而是一种着眼未来、回归正途的务实选择。因此,本书希冀能为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推动中国与欧亚各国友好合作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