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第一次注意到那颗梧桐树,是在大学开学的第一天。
九月的阳光透过宽大的梧桐液缝隙散落下来,在水泥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逸抱着新领的教材,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棵树吸引。它粗壮的枝干心是出岁月的痕迹,树冠却依然茂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同学,你挡着路了。”身后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声音。
林逸这才回过神来,慌忙侧身让开。“对不起。”他低声说道,眼睛却依然盯着那颗梧桐树,不知道为什么,他感觉自己和那棵树之间有种奇妙的联系——同样孤独,却又同样坚韧地站在那里。
下课铃响起,林逸收拾好书本,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三五成群地去食堂或操场。他独自一个人来到那棵梧桐树下,从书包里掏出一本《瓦尔登湖》,靠着树干坐下。这是他的习惯——在人群中寻找一个安静的角落,与书作伴。
“嘿,你也喜欢这里?”
一个清亮的声音突然打破了宁静。林逸抬头,看到一个穿着整洁校服的男生站在他面前,阳光从他背后照射出来,给他整个人镀上了一层金边。男生有着一头微卷的黑发,眼睛明亮的像是盛满了星光,嘴角挂着灿烂的笑容。
“我…我只是找个地方看书。”林逸有些局促地回答,下意识地合上了书本。
“真巧,我也是。”男生毫不客气的坐在他的旁边,“我叫风逸,来自大一(3)班。”
“林逸,同班。”林逸简短地回答,心里却因为名字的相似而微微一动。
“哇,我们的名字只差一个字!“风逸兴奋地说,仿佛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秘密,“你爸妈给你取名时是不是也希望你像风一样自由?“
林逸摇摇头:“我不知道。“事实上,他很少思考名字的含义。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他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名字只是别人称呼他的一个代号而已。
“我喜欢风的感觉,“风逸自顾自地说着,仰头看向梧桐树的枝叶,“自由自在,想去哪就去哪。你看这些叶子,风一来,它们就跳舞,多快乐。“
林逸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确实,梧桐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沙沙声。他突然发现,同样是在看这棵树,自己看到的是孤独和沉默,而风逸看到的却是自由和快乐。
“你喜欢看什么书?“风逸好奇地探头看向林逸手中的《瓦尔登湖》。
“随便看看。“林逸下意识地把书往怀里收了收。
“梭罗啊,我也喜欢!“风逸的眼睛亮了起来,“'我去森林是因为我希望有意识地生活'——这句话太棒了,对吧?“
林逸惊讶地看着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活泼开朗的男生竟然也读梭罗。他慢慢放松了警惕,轻声说:“我喜欢他关于孤独的思考。“
“孤独不一定是坏事,“风逸认真地说,“但分享可以让孤独变得更有意义。嘿,要不要加入文学社?我看你挺适合的。“
“文学社?“
“对,我打算这学期创办一个。已经有几个人感兴趣了,加上你就更好了。“风逸热情地说,“每周三下午活动,就在这棵梧桐树下怎么样?“
林逸犹豫了。他习惯了独来独往,不擅长与人交往。但风逸期待的眼神和那棵似乎也在邀请他的梧桐树,让他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
“太棒了!“风逸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周六下午三点,就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聚会。别忘了带你喜欢的一本书来分享!“
就这样,林逸的生活中突然闯进了一个叫风逸的男生,像一阵不请自来的风,吹散了他长久以来筑起的围墙。
周六那天,林逸提前半小时就到了梧桐树下。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手里紧紧攥着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心里七上八下。他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应该来,是否能够融入一个群体。
“嘿,你来得真早!“风逸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今天穿了一件印有梵高《星月夜》的T恤,显得格外活泼。
“我...只是刚好路过。“林逸撒了个小谎。
风逸笑了笑,没有拆穿他:“其他人马上就到。对了,你带了什么书?“
林逸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麦田里的守望者》递了过去。风逸接过书,眼睛一亮:“塞林格!我喜欢霍尔顿,他表面上愤世嫉俗,内心其实比谁都敏感善良。“
林逸惊讶地看着风逸,没想到他能如此准确地理解这本书的主角——某种程度上,林逸觉得自己和霍尔顿很像。
陆续有其他同学到来,最终文学社有六个人。大家围坐在梧桐树下,轮流介绍自己带来的书和喜欢的理由。轮到林逸时,他的手心全是汗,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大声点,林逸,“风逸鼓励道,“你的见解很重要。“
在风逸鼓励的目光下,林逸渐渐放松下来,开始讲述为什么他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什么他觉得霍尔顿的叛逆背后是对纯真的守护。当他讲完,意外地收获了大家的掌声。
“说得太好了!“风逸真诚地赞叹,“我就知道你会是个出色的分享者。“
活动结束后,其他人都离开了,林逸却坐在原地没动。风逸收拾好东西,在他身边坐下:“怎么样,第一次社团活动还习惯吗?“
林逸点点头,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谢谢你...让我加入。“
风逸笑了:“不用谢我。其实,开学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你了。“
“注意到我?“林逸惊讶地问。
“是啊,在教学楼走廊上,你看着这棵梧桐树的样子,特别专注,特别...不一样。“风逸仰头看着树叶,“我当时就想,这个男生一定有很多故事。“
林逸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低头看着地上的落叶。
“对了,“风逸突然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笔记本,“送给你。“
林逸接过笔记本,封面是深蓝色的,上面烫金的字写着“梧桐树下“。
“这是...?“
“写作本。“风逸笑着说,“我觉得你有很多想法可以写下来。这个本子,记录你在梧桐树下的思考和成长。“
林逸抚摸着笔记本光滑的封面,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没有人曾经这样关注过他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给过他这样的鼓励。
“谢谢。“他轻声说,这次的声音虽然小,却充满了真诚。
从那天起,梧桐树下成了林逸和风逸经常见面的地方。每周三的文学社活动,他们和其他社员一起讨论书籍;而其他时候,常常只有他们两个人,分享各自读的新书,或者只是安静地坐着,享受彼此的陪伴。
“这段描写太棒了!“风逸常常这样赞叹,“你把梧桐叶在阳光下的样子写得那么生动,我都能看见它们了!“
而当他提出批评时,也总是温和而建设性的:“这个角色的动机我觉得还可以再明确一点,你觉得呢?“
在林逸眼中,风逸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一阵自由的风,不受拘束,充满活力。而风逸则说,林逸像那棵梧桐树,看似沉默,内心却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坚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