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编辑委员会
总序
摘要
绪论
一 本文的写作方法
二 创新之处
三 文章思路
四 研究综述
第一章 从语丛文献到语体文学
第一节 语体文学形式的建立
一 只言片语的警句
二 以议论和对话为主的文学形式
第二节 语的来源
一 宗教神谕
二 君主训话
三 圣贤语录
四 古人有言
第三节 春秋时期语言的信仰和语言的理论
一 春秋时期语言的信仰
二 春秋时期言的理论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历史转折与语体文学繁荣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 城邦时代
二 民主环境
三 思想背景
四 尚文风气
五 城邦时代语言的意义被凸显
第二节 学术背景
一 哲学讨论:春秋时期的理性之光
二 历史讨论
三 文学讨论
四 科学讨论
第三节 语体文学的全面繁荣
一 事语
二 辩语
三 论语
四 对语
五 寓言
第三章 《国语》的编辑与语体文学的示范意义
第一节 《国语》编纂目的——使明其德
一 《国语》的忧患意识
二 《国语》的事君教育
三 《国语》的立场和对历史的阐释
四 《国语》的阐释方式和目的达成
五 《国语》教育内容和经验总结
第二节 文本语体类型分析
第三节 典型的示范意义
第四章 《国语》论说的知识背景与春秋士人心态
第一节 知识背景
一 《春秋》
二 世
三 《诗》
四 乐
五 令
六 语
七 故志
八 训典
九 礼
第二节 《国语》中思想家性格特征和心理动态
第五章 《国语》语言的思想力量和论说艺术
第一节 《国语》语言的思想力量
第二节 《国语》的论说艺术
一 修辞丰富
二 生动幽默
三 富于哲理
四 旁征博引
五 多用虚词
六 循环模式
七 通俗易懂
八 散韵结合
第六章 语体文学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论语》与语体文学的哲学化倾向
一 对仁的思考
二 对礼的思考
三 对忠的思考
四 对恕的思考
第二节 《春秋事语》:历史叙述中的语言意义
一 《左传》中的语言在褒贬、叙事、写人的作用
二 评断——以《晏子春秋》为例
三 立义——以《韩诗外传》为例
第三节 诸子文学时代与语体文学的转型
一 由即兴的语录体到自觉深刻的理论创造
二 诸子文本化倾向与体系性构成
三 形式和手法上由简单演变为复杂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作者简介
更新时间:2025-04-25 18: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