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另有其人?

赵汐儿有些无奈,由于已经年龄不小,家中近日一直在为自己操劳婚事,甚至还举办了一场招婿擂。

这件事不仅家中都在操劳,身边的好友们也格外关注,这不,为数不多的闺蜜常忆柳,最近就一直在向她推荐一个人,说其才华盎然,人更是长得相貌堂堂,与她十分般配.....

此人正是徐子风,不仅是本次招婿的参赛者,同时也是常忆柳的朋友,听说双方的父亲至交,所以两人自然而然也成了好友。

因为是徐子风暗地里求常忆柳帮忙撮合,加上常忆柳本身就想看到这种亲上加亲的行为,于是就格外推荐徐子风。

不仅有人情分在,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此人的确有拿得出来的地方。

徐子风小有名气,本身武种天赋也不错,在常忆柳眼里,巴不得看见自己身边出现“亲上加亲”的事情。

赵汐儿原本不想去理会,但碍于闺蜜的面子,也不得不搭理一下,谁知道这丫头越来越来劲。

对于此人,赵汐儿也确实有点印象,记得还在书院求学的时候,徐子风就凭借着诗词造诣变得颇有名气,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女子暗中爱慕,就连师长们也对其欣赏不已。

不过对于赵汐儿而言,他并不喜欢这位所谓的大才子。

在常忆柳的拉拽之下,三女也来到了内侧小院,这里正是赵家长辈评审诗词的地方。

“忆柳,诗云,还有汐儿,你们怎么来了?”

首先发现她们的是二夫人和紫衣女子,她们正在喝茶品果,等待书院的师长们将名次排序完成,就见到三女互相拉拽着进了小院,踏上了水榭上的楼台。

其他人也注意到了三女的到来。

“见过各位师长。”

赵汐儿等人看到了各位大儒们,虽然已经从书院结业,但不管是否按照礼数,都仍然需要行礼问好。

“那些繁琐的礼数就免了吧。”

老儒们见了三位如花朵一般的学生,也是升起慈祥之色,有人摆了摆手示意她们不用多礼。

赵二爷疑惑地询问:“汐儿不是说不想出来吗,怎么全都来了?”

“伯父,诸位师长,侄女兼学生要给您们推举一人!”

常忆柳兴奋地说道:“方才考擂结束后,我和诗云让下人帮忙誊抄了一份诗稿送了过去,想要帮汐儿挑一挑如意郎君,发现其中那个叫徐子风的,所作之诗出类拔萃,文采盎然,绝对能配得上汐儿!”

赵汐儿站在旁边,虽然不想承认,但不得不说这个徐子风的确有才学。

一身糯白裙的房诗云负着双手,甜甜微笑:“写的确实不错。”

原来是为了此事而来......赵二爷也是心中苦笑,想要说点什么,但又只能欲言又止。

自己这闺女一直很抵触招婿这件事,说多了总避免不了让其烦心,但他们身为长辈的,同样也是身不由己。

女儿再过几年不嫁,都要二十好几了,难不成让外人碎言,赵家的女儿嫁不出去不成?

赵二爷不紧不慢道:

“徐子风所作确实不错,的确如忆柳侄女所言,此子文采斐然,只不过可惜的是,我和诸位师长已经挑出了另外一首,作为本次招婿擂的头名之诗。”

“什么?”

常忆柳瞬间震惊不已:“伯父,难道头名诗另有其人?”

“不会吧?”

不仅是她,就连赵汐儿和房诗云也面露震惊之色,她们读过徐子风的那首诗,写得确实是出色不已,以她们的见识来看,整个京都同辈之上能胜得过的人,基本上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怎么可能会有人能胜出?

三女的震惊,并没有让赵二爷等人解释,只是说道:“待会儿你们就知道了,走,现在去东前院,将榜单告示一二。”

赵汐儿等人虽然好奇,但见长辈们这样说,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耐着性子,跟随着前去放榜。

这其中当属常忆柳最为震惊,她与徐子风作为朋友,家中又是世交,因此平时家宴经常能碰见,从小到大,徐子风就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类型,不仅是自己家的长辈们对其夸赞不已,就连外界也是评价颇高。

因此常忆柳一直都认为,单论文采,在整个玉璞京中的同龄人中,徐子风绝对是能进前十的存在!

而且从小到大,在她的印象当中,就很少有人能在写诗上击败徐子风。

这也导致了,她认定了徐子风一定能在本次招婿擂上夺得头名。

现在告知她,徐子风并不是头名,头名诗另有其人?

这无疑给她小小的世界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因此在前去放榜的路上,她走得基本上是最急的,心里痒痒地想要知道这个头名诗到底是谁?

赵汐儿和房诗云两人也同样如此,不过她们好奇心害死远远不及自己的闺蜜常忆柳,看见她这副模样,不由对视了一眼心里直发笑。

二夫人和紫衣女子走来,拦住了她们:“我等身为女人,就无需抛头露面了,到二楼阁楼去吧,那里看台同样可以观到院中全局。”

“甚好。”

赵二爷作为家主,也是不宜此刻出面,于是便决定不去,而是一同上阁楼之上。

最后,放榜的事情便交到了老儒们和赵远这个管事。

原本这件事只需要赵远来办就行,但是老儒们坚持一同前往,说是要看看这位关外的才子到底是何模样,那副架势,估计是早就想好了要结识的打算,颇有举才之意。

院中,所有参加招婿擂的书生和才子们,全都在百无聊赖地闲聊,喝茶吃果中。

原本他们对于结果上,还是万分紧张的,但兴许也是等待的时间过于久了,反而倒是变得不紧张了起来。

但是看到内院拱门中走出一行人,其中不仅有赵管事,还有几位气质醇老的大儒后,瞬间打破了原本轻松的氛围。

很明显,诗词比试的结果已经出来了。

登时,所有人都重新正襟危坐,正了正衣帽,只想要给大儒们一个好印象。

“诸位来客。”

赵管事站在前面,宣布道:“经由几位大儒的严格评审,本次的诗词比试排名已出,接下来会由大儒们根据名次进行宣读环节,但只有前三甲的诗词能享受此待遇,接下来会从第三名开始念起,至于剩下的排名,最后会放出榜单,由大家自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