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长安城,一战可定——

“昭弟,你胡言乱语些什么?”

司马师立刻就打断了司马昭那有些执拗般的遐想,“爹都说了,如果诸葛亮没死,那追击蜀军,现在死的就是咱们了…”

“何况,诸葛亮一生谨慎,行军素来缜密严谨,若不是殒命于此,何至于这边的营垒都来不及拆?难不成是故意留下来让你、我观阅、学习一番?”

说到这儿,司马师语气轻松了许多,“现在,诸葛亮死了,咱爹…总算可以高枕无忧了。”

正是高枕无忧这四个字,惹得司马懿摇头苦笑,“何来高枕无忧?虽保一时性命,可鸟尽弓藏的一日,却也更近了…”

“爹的意思是…”司马昭连忙问:“陛下还是会免掉爹的大都督之位?让那曹爽接替?可爹是功臣哪!”

这个问题,司马懿没有立刻回答,他就这么站在原地,望着那蜀军留下的营垒,像是对这个问题不置可否。

又或者说,这还用回答么?

曹魏宗室与世家本就是不同水火,之前太多的矛盾因为诸葛亮的缘故,被掩盖住了。

呵呵…

苦笑一声,司马懿感慨,“我与诸葛孔明这代人哪,明知不可为,却还是要为之…诸葛孔明据一州之地,战士百姓不过天下十一,却能六出祁山,将大魏逼入绝境…如今他一死,看似成全了我,却也是将我逼入绝境…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说到这儿,司马懿似乎依旧有感而发,但这次讲述的对象…

更像是讲述给诸葛亮这个为敌六年,却亦敌亦友亦知音的人。

“你的离去或许是天意,天意不在蜀啊,如今…你做圣贤了,我却仍然被于火上炙烤,乱世求生的艰难也留给我了…”

说到这儿时。

“哒哒哒”的马蹄声传来,是两名信使一前一后的赶来。

两人翻身下马,依次禀报道:“禀大都督,蜀将魏延派急行军奔至斜谷,意图烧毁栈道,魏延亲率大军拦阻杨仪、姜维,似是要断他们的退路,继续北伐…”

声音刚刚落下,另一名信使立刻禀报。

“禀大都督,上将军曹爽与陛下钦使已赶至长安,听闻诸葛亮病逝,蜀军西退,特传大都督回长安,说是要宣读陛下旨意…”

呵呵…

两条消息,惹得司马懿不禁苦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蜀军有蜀军的争斗,大魏有大魏的争端!”

说到这儿,他翻身上马,勒马回转,朝长安城的方向疾奔。

司马师作势也要驱马,司马昭却拦住了他。

“大哥,你说…陛下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么?”

司马师闻言,顿了一下,“唉”的叹息一声,“我突然理解,为何咱爹要一直坚守不出了,这仗打的也真是窝囊啊!”

“呼…”司马昭也吁出一口气来,感慨道:“诸葛亮如此奇才,却被刘禅那样的昏主累死,父亲在前线艰难应敌,朝廷却整日想着换帅,想着为难爹…呵呵,我现在倒是希望,诸葛亮若还活着便好了——”

“所以,是有一个神奇的少年救了丞相,还治好了丞相的重症?让丞相得以安然无恙的归来?”

蜀军的军帐内,杨仪的话传出。

而这话带着巨大的惊讶与不可思议,偏偏声音却刻意压的极低,极细,只有帐中的三人能听到。

姜维站在靠近大帐入口处的地方,眼睛时不时的望向外围,敏锐的察觉着周围的一切。

似乎是为了确保没有人发现如今这帐内惊奇的一幕。

这也是诸葛亮授意的。

机密!

他醒来这事儿,是绝对的机密——

此刻的诸葛亮早已从灵柩中被扶出,他坐在帷幕后,将此前发生的事。

包括那个说不上名字的、到处充斥着古怪的地方;

包括遇到的那自称是诸葛尘的少年;

包括诸葛尘将他医治;

也包括那七星续命灯与七星法阵…这些,他都悉数娓娓讲述出来。

杨仪与姜维自是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他们觉得那就像是一种缥缈虚幻的臆想,可是…分明,死而复生的诸葛丞相就坐在他们的面前,

且原本油尽灯枯的身子恢复了大半…

病症似乎也完完全全都控制住了。

与他描述的一模一样…

这…简直太过玄奇,太过不可思议;

这简直就是怪力乱神的事,若非亲眼所见,谁又能相信呢?

“这世间有许多术法都无法解释的,诸如这七星法阵,诸如那名唤诸葛尘的少年…”

诸葛亮淡笑,“可上天既如此眷顾于我,我又岂能辜负?”

“丞相,那我们还退军么?”杨仪连忙问。

“照常退军!”诸葛亮先是笃定的回答,继而幽幽的说,“六年了,司马懿任曹魏大都督的六年,整个边关从未有过半点松懈,这次…借我的死,借蜀军的西退,我要让他们把六年积蓄的紧绷情绪一股脑的释放出来…”

诸葛亮的话让姜维眼珠子一定。

他像是已经能体会到丞相要做什么了。

只是…

姜维露出了些许愁容,然后提醒道,“丞相…如今亟待解决的是魏延,他…”

不等姜维把话说完,诸葛亮已是轻轻摆手示意。

哪怕先前在灵柩中,可借杨仪的嘴,一些话听在耳中,魏延的动向,甚至整个祁山道的境况…他依旧是了如指掌。

正因为如此,他的每一句话都显得成竹在胸,“在那个世界,在我恢复意识的时候,那名唤诸葛尘的少年曾提出过一个假象…”

“是何假象!”

“若我能死而复生,便是子午谷奇谋最佳的时机——”

“啊,怎么是子午谷…”杨仪惊呼。

似乎是觉得声音太大了,连忙捂住了嘴巴,一脸的歉意。

说起来,他与魏延势同水火,自然对他提出的计略也是不屑一顾…

可这次“子午谷奇谋”是竟由诸葛丞相言出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时间紧迫,你二人先不要问那么多,且按我说的做!”

“现在,分两步,便先去解决那魏延的麻烦——”

诸葛亮的话无需嘹亮的声调。

像是只要从他口中言出的话语,就永恒的带着一股不容置疑与成竹在胸。

俨然,这就是一个蜀汉军中不成文的约定。

丞相怎么说,便怎么做,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清冷的夜晚,那细若游丝的声音不断地在帐中响起,直到这最后一句:

“……那诸葛尘提醒了我,狡兔死,走狗烹,我一死,司马懿就要交出兵权了——”

“天时、地利、人和,到时…子午谷,天降神兵!长安城,一战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