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吟》用“一手二牍”的方法,叙说五个美人事迹的同时,更是在缅怀南明历史上的五个帝王。
在第五十一回中,作者更展现出了“一声三歌”的绝技,既是“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做了十首怀古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是十个构思精妙的谜语,谜底为十件俗物。
更绝的是,这十首诗其实是在感怀南明十段忠烈往事。这十首诗的内容涵盖了大观园群芳影射过的所有南明忠烈(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堵胤锡、瞿式耜、黄道周、忠贞营),还缅怀了史可法、陈子龙、十八先生等人。
《五美吟》咏帝王,“怀古诗”颂忠臣,相互照应,相得益彰。脂砚斋在《五美吟》处有一条批语:
《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
从咏君、颂臣这个对照关系看,《十独吟》就应是十首怀古诗,唯一的问题是《五美吟》出现在怀古诗之后,和“后《十独吟》”这个描述不符,但也有可能作者后来重新编辑时,把《十独吟》放到了前面。
下面就让我尝试把这“一声三歌”的奇术,慢慢剖析出来。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怀古寓意】
钟山即南京的紫金山。
周颙是南齐时著名的学者,好佛慕道,善谈玄理。虽常伴帝王左右,但喜爱清贫的生活,在钟山修有茅舍,一有空暇便回钟山休憩,以山林为伴,以蔬果为食。
这首诗的意思是周颙淡泊名利,虽喜隐居钟山,但身居高位,时常要被帝王召入。与周颙同时代的孔稚珪作有《北山移文》专门用来戏谑周颙,将其讥为沽名钓誉的假隐士,故言“莫怨他人嘲笑频”。
【俗物谜底】
提线木偶。木偶扮的帝王将相与它自身都无关系,故言“名利何曾绊汝身”,被牵到戏台上表演,故言“无端被诏出凡尘”,被线绳牵拉,故言“牵连大抵难休绝”,在戏台上遭人嬉笑怒骂,故言“莫怨他人嘲笑频”。
【隐写人物】
黄道周就戮于钟山脚下。黄道周临刑前来到南京东华门,对行刑者说:“我就死在这里吧,这里看得见钟山,太祖(朱元璋)的陵墓离这里最近,死在这里也就无憾了”。
比较黄道周与周颙,会发现两个人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学富五车、常伴帝王左右的大学者,都好玄慕道。
黄道周少年时向往神仙之术,一生超然淡泊,故言“名利何曾绊汝身”,他一生两次被贬谪,四次被召回,故言“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黄道周自视过高,没有任何军事经验却贸然组织义军出征,又轻信降清的门生之言被诱捕,难免遗笑后人,故言“莫怨他人嘲笑频”。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怀古寓意】
马援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麾下名将,协助刘秀平定天下,又北上迎击匈奴、乌桓,故言“声传海外播戎羌”,成语“马革裹尸”便出自马援北上前的豪言。
马援后又赴西南边境平定叛乱,在交趾立铜柱为标,故言“铜铸金镛振纪纲”。典故“薏苡之谤”便与马援征交趾有关,马援征交趾时带回数车薏苡米,途中马援病逝,此时有人上书说他搜刮了数车珍珠,皇帝大怒,马援的妻儿得知后甚恐惧,将他草草下葬。
马援征交趾时曾作《武溪深》写征途艰险,其门生吹笛和之,古代诗词中多以这个典故形容军旅艰难。张良曾在垓下令汉军士兵用笛子吹奏楚音以扰乱项羽军心,后两句是以笛声为线索,寄言马援功劳堪比张良。
【俗物谜底】
唢呐。“金镛”即铜钟之意,指唢呐的喇叭象铜钟。“铁笛”指唢呐管身象笛子。唢呐声音嘹亮,能盖过所有乐器,故言“声传海外”。
【隐写人物】
交趾位于越南北部红河流域,此诗又以交趾指代西南边陲,怀念李定国。
李定国练兵于云南,成名于广西,所用战象来自缅甸,最后病亡于中缅边境。
此诗言李定国两蹶名王、声振天下,令清军(戎羌)闻风丧胆之事。马援辅佐刘秀复兴汉室,李定国亦如马援一般,辅佐朱由榔抗清复明,在南明的功绩堪比马援。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怀古寓意】
安史之乱时,唐明皇、杨贵妃逃到马嵬坡,禁卫军发生兵变逼死杨贵妃。
“寂寞脂痕渍汗光”说的是唐明皇赐浴华清池之事,“温柔一旦付东洋”是说马嵬坡兵变后,杨贵妃佯死逃往日本的传说。
关于杨贵妃的下落,有很多不同民间传说,按照白居易《长恨歌》“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忽闻海上有仙山”“中有一人字太真”等诗句来看,白居易认同马嵬坡的杨贵妃墓是空冢,杨贵妃已经逃往东海的传说。
【俗物谜底】
胰子,既古代的肥皂。肥皂能将脂痕汗渍随水除去,故言“一旦付东洋”,洗后衣服上留有肥皂的味道,故言“衣衾尚有香”。
【隐写人物】
“东洋”指东海,也是日本、琉球的泛称。郑成功生于日本,有日本血统,且一生征战东南沿海,这首诗就很容易与郑成功联系起来。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指郑成功在东海之畔将一生心血付诸抗清复明大业。郑成功的子孙盘踞台湾,一直延用永历年号到1683年,诗中以“风流迹”代指郑氏子孙,以衣衾留有余香喻指郑氏延续永历年号二十余年之事。如果1683年《红楼梦》已经开始创作,那么诗中的“此日”就不是虚指,而是说永历年号还在台湾遗留下来了。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怀古寓意】
这是怀念三国赤壁之战。
【俗物谜底】
荷叶灯。中元节在河边放荷灯以悼念逝去的亲人,故言“徒留名姓载空舟”“无限英魂在内游”。
【隐写人物】
此诗又是以赤壁指代长江,怀念张煌言。诗中所述是张煌言水师深入长江,取得镇江大捷后,兵败芜湖,近乎全军覆灭,不得不焚舟登岸之事。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怀古寓意】
这是《西厢记》的故事,小红是女主角崔莺莺的丫鬟,她在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牵线搭桥,促成二人姻缘。后来崔莺莺母亲郑氏拷打逼问小红,但为时已晚。
【俗物谜底】
络子,就是用彩绳结成的网兜,《红楼梦》“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一回中就有结络子的描写。“骨贱身轻”指彩绳,“掖、携、撮”是描述编织络子的工艺,络子常挂于腰间,故言“时吊起”,扇子、玉器等物品通过络子悬挂在身上,故言“勾引彼同行”
【隐写人物】
忠贞营。
“骨贱身轻”指忠贞营的前身是农民起义军。
忠贞营首领李锦被隆武帝赐名“赤心”,诗中用“小红”喻之。
“夫人”指李自成的遗孀高桂英,她是能号召大顺军余部的旗帜,是忠贞营的精神领袖,“虽被夫人时吊起”形容高桂英在忠贞营的威望。
“私掖偷携”指堵胤锡只身赴大顺军军营说服高桂英、李锦等人,“强撮成”指隆武帝不顾朝臣强烈反对,下旨赐封大顺军将领,把大顺军改编为忠贞营一事。
“勾引彼同行”是指永历朝廷撤底丢失湖南湖北之后,忠贞营联络南方其他抗清武装(主要还是原大顺军余部),在四川、湖北交界的夔东地区驻扎下来,史称“夔东十三家”,成为坚持到最后的抗清力量。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怀古寓意】
这首是写《牡丹亭》的故事,女主角杜丽娘死后葬于梅花观。
“不在梅边在柳边”一句来自戏中杜丽娘自画像题诗,“个中谁拾画婵娟”指男主角柳梦梅在梅花观中拾得杜丽娘的画像。春香是杜丽娘的丫鬟,春香将杜丽娘引到后花园游园,杜丽娘才在园中梦到柳梦梅,“团圆莫忆春香到”是说二人团聚时春香已经不在了,“一别西风又一年”是引用柳梦梅怀念杜丽娘时,“砧声又报一年秋”的唱词。
【俗物谜底】
扇子。
释义:不在梅花开放的冬天使用,而是在柳树成荫的夏天使用。扇子上画上着美女,不知会被谁人拾到?与扇子再次相会时已是夏天,不要再回想春日的花香。与扇子分别时已是秋天,要到明年才能再次相会。
【隐写人物】
这是怀念瞿式耜苦守桂林之事。
《红楼梦》中瞿式耜投影的人物是李纨,李纨的花签是“一枝老梅”,“老”指瞿式耜年近六旬,“梅”指瞿式耜是永历朝廷苦撑抗清危局的砥柱。这首怀古诗以“梅花观”为题,有呼应“一枝老梅”之意。
“不在梅边在柳边”是说瞿式耜拥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不久朱由榔便从肇庆奔逃到桂林之事。“梅边”指肇庆,肇庆与梅州同在广东,故称“梅边”。“柳边”指桂林,桂林与柳州同在广西,故称“柳边”。
“个中谁拾画婵娟”本意是谁将掉地上的美人图卷拾起,喻指朱由榔从桂林仓惶逃离时,谁来收拾这一地鸡毛的乱局?答案是瞿式耜苦撑危局,让桂林得到保全。
“团圆莫忆春香到”是说朱由榔回到桂林,与瞿式耜重逢时,就不要再回忆去年春季逃离时的狼狈之态了。
“一别西风又一年”是说一年之后朱由榔再次逃离桂林,向西逃往南宁,又一次将乱局留给瞿式耜收拾。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怀古寓意】
这首诗感怀淮阴候韩信。
“恶犬”喻指让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无赖,“三齐位定盖棺时”指刘邦大赞韩信功绩“与天齐、与地齐、与君王齐”。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指韩信年轻潦倒时在河边钓鱼,一个在河边洗衣的妇人看他快饿死了,便每天将饭食分给他。后来韩信功成名就回到淮阴,赠千金以报答她的恩情。
【俗物谜底】
待考,笔者猜测可能是某种古代葬礼上使用的器物。
【隐写人物】
堵胤锡。
“堵”姓起源于淮阴。《红楼梦》中堵胤锡投影的人物是史湘云,史湘云别号“枕霞旧友”,便是暗指“堵”姓源于淮阴之事(详见《湘江水逝楚云飞》一节)。
“壮士须防恶犬欺”是说1649年,湖北湖南相继沦陷,堵胤锡遭到了永历朝廷“楚党五虎”的恶毒攻击,将两湖的失败归责于堵胤锡,并说他纵容忠贞营、勾连孙可望欲图不轨。堵胤锡为了自证清白,带病出征,驻扎在浔州整练兵马时病亡。
“三齐位定盖棺时”是说虽然堵胤锡生前一直遭到非议、排挤,但堵胤锡死后,永历皇帝给予了他极高的荣誉,辍朝五日,谕祭九坛,赠上柱国、中极殿大学士,太傅兼太子太师、浔国公。
堵胤锡最大的功绩是联合原农民起义军共同抗清,不仅将大顺军余部改编为忠贞营,还在孙可望与永历朝廷间居中联络、弥合分歧。“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是说:劝告世人不要轻鄙大顺军、大西军原是反贼,他们受到朝廷招抚后,便忠心耿耿,誓死效忠永历朝廷,一直战斗到最后。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怀古寓意】
广陵是扬州古称,隋炀帝杨广与扬州有不解之缘。
杨广年轻时任扬州总管,称帝后在此开凿运河,在河渠两岸堤上种植杨柳,称之为隋堤。又在此造离宫四十所,率二十万人大举出游扬州,水上龙舟楼船相衔二百余里,挽船壮丁八万余人,耗尽国力。隋炀帝最后在扬州逃避现实、醉生梦死,日夜沉浸在声色酒宴之中,最终被宇文化及弑于扬州。
野史中将杨广称为“风流天子”,大谈其奢靡淫乱之事,故言“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俗物谜底】
用于洁牙的柳枝。
古人将柳枝浸泡后,将一端嚼软,用于清洁牙齿,起到类似牙刷的作用。《本草纲目》就记载用嫩柳“削为牙枝,涤齿甚妙”。“蝉噪鸦栖”“隋堤风景”“风流号”都喻指柳树,柳树是蝉与乌鸦最喜栖息的植物,隋堤最著名的风景是杨柳,杨柳又有风流之喻,如诗句“春风向杨柳,能事尽风流”“我爱风流杨柳枝”“杨柳风流,蕙花清润”等等。柳枝被人用于咀嚼清牙,故言“惹得纷纷口舌多”。
【隐写人物】
南明历史上和扬州关系最密切的人物非史可法莫属。
弘光政权成立之时史可法便遭到马士英、刘孔昭等佞臣的指责攻击,不得不离开南京,到扬州督军,最终在扬州保卫战中殉国。
“只缘占得风流号”是说史可法身为首辅,又是东林党领袖,成为攻击的对象。“蝉噪鸦栖”“纷纷口舌多”则是指弘光内部的党争、内讧。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播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怀古寓意】
“青冢”一词出自杜甫诗句“独留青冢向黄昏”,指王昭君墓,因塞上多白草,唯独此处草青,故名青冢。
王昭君墓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大黑河岸,故言“黑水茫茫咽不流”,昭君抱琵琶出塞,故言“冰弦播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指汉代的和亲政策。“樗栎”指无用的木材,喻能力低下的人。后面两句的意思是汉朝要用女子和亲换取边疆和平,这应该让那些无能的朝臣感到羞愧。
【俗物谜底】
墨斗。“黑水”指墨汁,“冰弦”指墨线,“制度”指墨斗画出的直线,“樗栎”是墨斗施工的木材。
【隐写人物】
贵州称“黔”,“黔”的本意是黑色,贵州境内最大的河流叫乌江,又叫黔江,故诗中称之为“黑水”。
贵州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感不强,但在南明时期有重要地位,永历朝曾建都安龙府。
朱由榔在安龙府遭到孙可望软禁,永历身边的权臣马吉翔、太监庞天寿等人曾向孙可望建议逼迫朱由榔禅位。为了摆脱这一困境,永历小朝廷的朝臣策划了一个血诏,向身在广西的李定国求援。这个事情泄露后,孙可望大怒,处死了首辅吴贞毓在内的十八个朝臣,其中三人被凌迟,这就是十八先生案。
十八人就义的“十八先生墓”留存至今,这应该就是标题所言“青冢”。十八人为了维护皇室尊严、朱明法统而殉难,故言“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的喻意是才能低下的人,这里指出卖永历朝廷的马吉翔、庞天寿等人。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怀古寓意】
桃叶渡位于南京秦淮河上,据《古今乐录》记载,晋代王献之与其妾桃叶在此别离,王献之作《桃叶歌》相赠,后人便称此渡口为桃叶渡。
这首怀古诗第一句为起兴,“桃枝桃叶总分离”叙王献之与桃叶分离的感伤,后两句的意思是满目六朝的楼台,但只看到桃叶的画像孤零零悬挂于题写《桃叶歌》的墙面上。
【俗物谜底】
桃符,古代悬挂于门头的桃木板,用于张贴门神画像或在上面题字以驱邪。“桃枝桃叶总分离”指将桃叶剔除,桃枝制为木板。“小照空悬壁上题”指在木板上题字或张贴门神。
【隐写人物】
桃叶渡是秦淮河上的古渡口,位于南京夫子庙旁。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所指王、谢旧居乌衣巷,与桃叶渡就只有数步距离,王、谢是六朝望族,故诗中有“六朝梁栋多如许”之言。
十里秦淮河是天下闻名的烟花之地,桃叶渡、乌衣巷、夫子庙一带又是秦淮河上烟花场所聚集的地方,秦淮八艳皆出于此,这首诗纪念的人物应与秦淮八艳有关。
秦淮八艳与明末风流才子在此地发生的韵事甚多,如李香君与候方域,董小宛、陈圆圆与冒辟疆,顾横波与龚鼎孳,卞玉京与吴梅村,马香兰与王稚登,柳如是与钱谦益,寇白门与朱弼国等等。
所有与秦淮八艳交往密切的人物中,首推陈子龙是以身殉国的抗清英雄,并且他的事迹也值得在十首怀古诗中留有一席之地。
陈子龙被誉为“明代第一词人”,是明末名满天下的学者、诗人。陈子龙二十岁时与夏允彝、杜麟征等人共同创立“几社”,主张通过复兴古学以挽救明朝危局,发展为明末知名度最高的学术团体之一。陈子龙也是云间派的创始人,云间诗派、云间词派深刻影响了明末清初的诗词发展。
1645年弘光政权覆灭后,陈子龙在松江地区与当地官兵共同举事抗清,陈子龙任监军,两月后义军被击溃,陈子龙托名为禅僧隐匿起来,后又加入吴昜义军,隆武帝授兵部左待郎、左都御史,鲁王监国授兵部尚书、节制七省漕务。1647年陈子龙被清军俘获,押赴南京途中投水殉国,享年四十岁。
陈子龙虽然没有彪炳史册的战绩,但作为文坛盟主、诗坛领袖,他的牺牲激励了南方士绅的抗清斗志。
陈子龙二十八岁时曾与流落到松江的秦淮名妓柳如是结识,双方情切意笃,长居松江南楼,赋诗作对、互相唱和。后因陈子龙原配张氏带人大闹南楼,二人不得不分离。数年后柳如是嫁给钱谦益,但陈子龙仍是其心中挚爱。
“衰草闲花映浅池”一句是起兴,也是感怀陈子龙投水殉国之事。“桃枝桃叶总分离”是感伤陈子龙、柳如是二人分离不能再聚。“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是说秦淮河畔过往的风流才子无数,唯有陈子龙英雄盖世,其的事迹值得题写在墙壁上供后人瞻仰缅怀。